2024年第九届数维杯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B 题

B  生物质和煤共热解问题的研究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生物质和煤共热解作为一种潜在的能源转化技术备受关注。生物质是指可再生能源,源自植物和动物的有机物质,而煤则是一种化石燃料。在共热解过程中,生物质和煤在高温和缺氧条件下一起热解,产生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其中液体产物被称为热解油或生物油。研究生物质和煤共热解油的产率和品质机理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工实验室选取棉杆(CS)、稻壳(RH)、木屑(SD)、小球藻(GA) 等多种生物质和淮南煤(HN)、神木煤(SM)、黑山煤(HS)、内蒙褐煤(NM) 等中低阶煤为共热解原料,并利用管式干馏炉在温和热解条件下研究 不同种类和配比原料的共热解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在实验室研究中, 微晶纤维素通常被用作一种模型化合物,以代表生物质中的主要纤维 素成分,用来分析生物质热解产物的特性和化学反应机理。为进一步 研究共热解产物生成机理,该实验室引入微晶纤维素作为模型化合物, 分析比较棉杆(CS)热解、神木煤(SM)热解、棉杆/神木煤(CS/SM)共热 解和微晶纤维素/神木煤共热解产生的正己烷可溶物(HEX)组分变化。共热解实验以 5/100,10/100,20/100,30/100,50/100 为混合比例进 行固定热解实验。实验结果如附件 1 和附件 2 所示,名词解释见附录。
通过对比不同原料单独热解和共热解的产物组成,分析生物质与煤的协同效应,揭示共热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协同效应和相互转化的机制,为深入理解共热解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如果能够建立数学模型对共热解产物预测和优化,将有助于提高生物质与煤共热解过程的效率和产物利用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请通过数学建模完成下列问题:

(1) 基于附件一,请分析正己烷不溶物(INS)对热解产率(主要考虑焦油产率、水产率、焦渣产率)是否产生显著影响?并利用图像加以解释。

(2) 热解实验中,正己烷不溶物(INS)和混合比例是否存在交互效应,对热解产物产量产生重要影响?若存在交互效应,在哪些具体的热解产物上样品重量和混合比例的交互效应最为明显?

(3) 根据附件一,基于共热解产物的特性和组成,请建立模型优化共解热混合比例,以提高产物利用率和能源转化效率。

(4) 根据附件二,请分析每种共热解组合的产物收率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若存在差异,请通过对不同共热解组合的数据进行子组分析,确定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差异在哪些混合比例上体现?

(5) 基于实验数据,请建立相应的模型,对热解产物产率进行预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