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回顾】
RIP距离向量算法:坏消息传得慢->收敛慢,下表的RIP是应用层协议(RIP利用UDP传输data)。
RIP | OSPF |
向周围的节点告知全部的路由信息 | 向全部的路由节点告知周围的信息 |
收敛慢(坏消息传得慢) | 收敛快 |
应用层协议 | 网络层协议 |
UDP | IP |
【典例】在某个使用RIP的网络中,B和C互为相邻路由器,其中表1为B的原路由表,表2为C广播的距离向量报文<目的网络,距离>。
表一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跳 | 表二(右) | 目的网络 | 距离 |
N1 | 7 | A |
| N2 | 15 |
N2 | 2 | C |
| N3 | 2 |
N6 | 8 | F |
| N4 | 8 |
N8 | 4 | E |
| N8 | 2 |
N9 | 4 | D |
| N7 | 4 |
(1)试求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并说明主要步骤
【解析】
根据RIP算法,1)首先将从C收到的路由信息的下一跳改为C,并且将每个距离都加1,得到下表: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跳 |
N2 | 16 | C |
N3 | 3 | C |
N4 | 9 | C |
N8 | 3 | C |
N7 | 5 | C |
2)将上表与原路由表进行比较,根据更新路由表项的规则:
- 如果是新的目的网络地址,那么增加表项;
- 如果目的网络相同,且下一跳路由器相同,直接更新(代表最新的距离“情报”);
- 若目的网络相同,且下一跳路由器不同,而距离更短,则更新
- 否则无改变。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跳路由器 |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跳路由器 |
N1 | 7 | A | N9 | 4 | D |
N2 | 16 | C | N6 | 8 | F |
N3 | 3 | C | N7 | 5 | C |
N4 | 9 | C | N8 | 3 | C |
(2)当路由器B收到发往网络N2的IP分组时,应该做何处理?
【解析】在更新后的路由表中,路由器B到N2的距离为16(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导致),这意味着N2网络不可达,这是路由器B应该丢弃该IP分组并向源主机报告目的不可达。
注意:最多允许15跳(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