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时钟好比MCU的心跳,只有时钟正常了,MCU的核及外设才能正常工作。从源头到系统到外设理解每一个时钟的来源及其具体值才能方便后面理解MCAL的GPT,PWM,ICU等模块的配置(MCAL模块中的Tick数就是基于模块时钟的)。本系列文章就来详细介绍TC3xx芯片的时钟系统及其具体配置。
缩略词
简写 |
全称 |
OSC |
Oscillator Circuit |
PLL |
Phase-Locked Loop |
DCO |
Digit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 |
正文
1.时钟源
晶振好比人的心脏,晶振产生的时钟脉冲好比心脏产生的心跳,所以,晶振对于MCU来讲必不可少,晶振没有起振,MCU必定无法工作。
1.1 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
无源晶振又名“无源晶体”、“石英晶体谐振器”,英文名Crystal或Crystal Resonator。有源晶振又称“石英晶体振荡器”,英文名Crystal Oscillator。
1.1.1 无源晶振
无源晶振一般有两个引脚,无极性。它自身无法振动, 一般外部都接有两个10-22PF的瓷片电容。
无源晶振参考电路无源晶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 电路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一般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
1.1.2 有源晶振
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有源晶振的封装有4个引脚,分别为VCC (电压)、GND (地)、OUT (时钟信号输出)、NC (空脚)。
有源晶振参考电路有源晶振不需要CPU的内部振荡器,信号稳定,质量较好,且连接方式比
较简单(主要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
电阻过滤信号即可) , 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
1.1.3 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区别
1、有源晶振比较贵, 但是有源晶振自身就能振动。无论无源晶振, 还是有源晶振, 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所在, 若考虑产品成本, 建议可以选择无源晶振电路; 若考虑产品性能, 建议选择有源晶振电路, 省时方便也能保证产品性能。
2、无源晶振最高精度为5ppm, 而有源晶振的精度则可以达到0. 1ppm。精度越高, 频率稳定性也更好。有源晶振在稳定性上要胜过无源晶振, 但也有自身小小的缺陷, 有源晶振的信号电平是固定, 所以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
3、有源晶振一般4个脚,1个电源,1个接地,1个信号输出端,1个NC (空脚)。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 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
4、无源晶振有2个引脚,要借助于外部的时钟电路(接到主IC内部的振荡电路) 才能产生振荡信号, 自身无法振荡。
参考文档:
http://www.interquip-china.com/?c=msg&id=2553&bd_vid=6323699165298490610
1.1 振荡器电路(OSC)
振荡器电路是一种 Pierce 振荡器(Pierce oscillator),设计用于与外部晶体(external crystal) / 陶瓷谐振器(ceramic resonator)或外部稳定时钟源(external stable clock source)配合使用。 该电路由一个反向放大器组成, XTAL1 作为输入, XTAL2 作为带有集成反馈电阻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