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拖延症?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不是一个技能,而是一个好习惯,因此在学习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更像是去坚持实践一个习惯所学到的知识。

很多人认为时间管理就是拜托拖延症,摆脱拖延症能帮我获得更多的行动力,但时间管理不是摆脱拖延症。但实际上,在获得行动力之前,比行动力更重要的是行动的方向。

那么如何获得正确的行动方向呢?
如果将时间比作一间屋子,时间管理就等同于如何充分提高利用这栋房子的价值。一般而言会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提供做事的效率,一个是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就好比这栋房子,要往里面放更多的东西,放的东西还要越有价值越好。也就是说啊,时间管理等价事情的价值乘以做事的效率。找到更高价值的事情,并更高效的完成,那么你将有更多的价值提升空间。

现实中常常有很多人陷入低价值,低效率的泥沼中,终日碌碌无为。除去少部分的外界影响,我们得从自身开始,树立对时间管理的正确认知。

个人因素的常见有三种,

以下以同一个案例的不同场景来实现:

===================================案例1=======================================

小任的一天(1)

早上9点,部门的新晋管理者小任准时地来到公司,便收到李总的通知,让他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接到任务后,小任就在网上下载了PPT 的模板,开始制作。过了一个小时,同事小张走过来打断了他.

小张:任哥,我们去会议室讨论下给客户的方案吧,就是昨天签的那个客户。

小任看了看 PPT,觉得时间还早,可以开完会再接着做。

好,我拿下笔记本。

一个小时后……

终于开完会了!唔……刚刚这页PPT我是打算怎么写来着?

小任忘了之前的思路,又开始重新构思PPT框架。这时,同事小何又走了过来。

小何:任哥,刚刚我把我们讨论的结果和李总汇报了下,然后他说让你把早上交给你的资料都复印几份。

小任急忙起身,整理好资料后跑到复印机。不巧的是,复印机又卡纸了,小任找到王工帮忙解决,修完打印机后才把资料复印好。这样一上午忙忙碌碌,很快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PPT的框架还没搭好。

-----------------------------------------------------案例总结(1)-------------------------------------------------------

可以说,小任在时间管理上几乎是空白的,他的工作状态是“随波逐流型”:出现什么新任务,就立马去完成。

这样的工作状态,会容易让自己的工作被打断。每次打断都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导致效率的降低。而且,什么事情都做,其实相当于没有抓住工作的重点。花费大量时间在打印文件这件事上,也是很不明智。

随波逐流型的人,看似很忙很积极,但细究起来还蛮可悲的。看上去虽然忙忙碌碌,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工作成果。

===================================案例2=======================================

小任的一天(2)

早上9点,部门的新晋管理者小任准时地来到公司,便收到李总的通知,让他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假如小任有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我们来看看他会怎么做。接到任务后,小任就在网上下载了PPT 的模板,开始制作。过了一个小时,同事小张走过来打断了他。

小张:任哥,一起去会议室讨论下给客户的方案吧,就是昨天签的那个客户。

小任看了看 PPT,心想自己已计划早上起码要完成PPT 的框架搭建和素材整理,估计还要一个小时。

小任:嗯,这个方案是需要下班前提交的是吧?我目前手头还有一项工作还要1个小时左右。我们十一点十分开会,然后下午确定最终方案,可以吧?

小任:你可以把想要讨论的问题和重点先标出来,到时侯效率更高些。

小张:好的,我过会找你。

小任继续做PPT。过了一会,李总来电。

李总:小任啊,早上给你的资料,你都复印几份,送到我办公室。

小任:好的,什么时候要?需要几份?

李总:明天见客户要用的,4份就行。

小任:明白了,下班前给您送过去。

小任在便利贴上记下这个任务,继续做ppt。

早上十一点,小任已经初步确定了 PPT内容框架;十一点十分去开完会后,他顺便将资料复印完成。

-----------------------------------------------------案例总结(2)-------------------------------------------------------

小任在时间管理上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他的工作状态是“高效率导向型”:对于任务的优先级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且懂得怎样应付临时任务,以保证各个任务都能高效完成。

这样的人能快速地完成任务,在同事和上司的心里树立起有能力的职业形象。其中

案例1:有什么做什么,时间不够用。

案例2:合理地安排时间节奏,能快速完成工作任务。

案例1和案例2遇到的事情差不多,但有无规划,便导致了两人的结果大大不同。

案例2中,小任具备了一定的效率和价值思维,但主要侧重于提高效率。

其实,如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时间管理思维,小任还能做得更好。

===================================案例2=======================================

早上9点,部门的新晋管理者小任准时地来到公司,便收到李总的通知,让他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假如小任能更深刻地理解时间管理思维,我们看看他会怎么做。

接到任务后,小任并没有马上做 PPT,而是先思考了几个问题。

小任的思考(1)

1.目前公司的业务侧重点在哪?目前的战略规划如何?

2.我的部门在公司业务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可以怎样帮公司达成目标?

通过思考,小任得到了两方面的价值。

思考的价值

1.在构思介绍公司的PPT时,他可以站更高看更远,思路也更清晰:公司目前在做什么;以后会做什么;PPT中,哪些要说,哪些不说,哪些是重点,哪些只要提一下即可……

2.在制作PPT时,可以结合公司内容,思考自己部门的发展方向。有了这些思考,制作PPT的时间可以一箭双雕,即完成了工作任务,又完成了作为新晋管理者一些必要的思考。

小任想:好,明白了,现在回到任务上:李总需要我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

从这个任务入手,小任又给自己抛出了下面几个问题:

小任的思考(2)

这份PPT是为什么而做?

会用于什么场景?

目标受众是哪些人?

如果可以,我要怎样做得更好?

第一个问题,可以让小任在构思PPT时,确保核心方向;中间两个问题,则让他可以确定演讲的调性和表达方式;最后一个问题,能激发发散思维,产生灵感。

小任想:好,那我先写个任务清单。

小任的任务清单:

1.和李总简单沟通,确认PPT确切的目的、受众以及和公司发展的关联;

2.如果需要,询问相关人员以及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PPT的素材;

3.完成上面两个步骤后,开始制作PPT,并在构思阶段和李总确认

接到任务后,小任就在网上下载了PPT 的模板,开始制作。过了一个小时,同事小张走了过来。

小张:任哥,一起去会议室讨论下给客户的方案吧。

小任:我想,我们现在的提案还没和客户沟通过,没有充分了解客户的想法,有被否决的风险。

小任:老朱说他明天会再次拜访那个客户。如果先让老朱去了解下客户对这些提案的想法,我们在确定具体提案时就更有针对性了。

小任:所以我们可以把初步方案中的思路提取出来,再将一些关键的点整理成一个问题清单,让老朱明天和客户碰一下。等明天拿到客户反馈,我们再开讨论会议。

小张:嗯嗯,你说得对,我先去给老朱准备一份清单。

小任很明白,方案不仅要为客户创造经济效益,更要能满足客户需求。所以,他想到在确定具体方案前,最好和客户再沟通下。这其实和他做PPT 时的考虑是相似的——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价值”

小任继续做PPT。过了一会,李总来电。

李总:小任啊,早上给你的资料,你都复印几份,送到我办公室。

小任:好的,什么时候需要?几份比较合适?

李总:明天我见客户要用的,4份就行。

小任:好,下班前给您送过去。

小任考虑到这件事比较机械,便委托了部门的实习生阿美帮忙,下午再请她喝咖啡。

小任专心制作PPT,到11点50的时候,就完成了初稿。

小任想:还有10分钟,就提前想想明天老朱可能会带回来什么反馈吧,然后下午再完善一下PPT。

小任的思考(3)

老朱带回的反馈有哪几种可能?

这几种结果发生后,分别需要对方案做怎样的调整?

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万一发生了,如何应对?现在可以提前准备吗?

小任思考完毕后,将想法记录在了笔记本上,就到了中午12点了

===============================================================================

那么当选择完高价值的做法后,如何提供做事情的效率呢?也即是我们常说的如何告别拖延症的问题。

无论是提高效率,还是提高价值,都需要先付出行动。不谈行动的时间管理,都是空谈。

而在行动的路上,我们都会遇到一个挡路的小boss——拖延。

它会对我们施以精神攻击,让我们跟着它走,而远离自己的目标。等我们意识过来,挣脱它之后,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又会被它拖着走,如此反复。

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小艾的一天================================

小艾的一天

小艾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做文秘,工作时间已两年有余。过往的人生经验让她信奉这样一个原则:deadline(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不过这次,似乎截止日期也救不了她了。

------------------------------------------------------------第一幕-----------------------------------------------------------

早上7:00:又是周一,闹铃响起。

下面左右两边的对话,都是小艾心里的自言自语。

(想)又该起床了,今天我该去跑步了,不然以前的裤子都穿不上了。

(感受)好讨厌周一。好困啊,这么冷的天比较适合睡觉,晚上再跑也没关系。

小艾按掉手机闹铃,但她再醒来时已经八点半了。她睡眼朦胧地看了一眼时间,就惊得坐了起来。

(想)我的妈呀,八点半了!看来做早餐是来不及了。

小艾用最快的速度收拾了下自己,小跑出了小区后,便打车奔向公司。

 

------------------------------------------------------------第二幕-----------------------------------------------------------

早上8:59:滴!打卡成功!

小艾刚刚好没有迟到,趁领导还没来,她就去楼下的便利店吃了早点。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后,小艾握紧双拳给自己打气。

(想)我要开工啦,加油加油!

(想)今天一定要完成刘总要求的给向总公司申请补助的提案,明早上班刘总就要看。

(感受)但是提案好难啊,早上不如干点轻松的活儿热热身,不是有一堆发票还没有报销么,今早先报销吧!

(想)也对,早上就干点轻松的活吧!

时间很快就到中午12点,小艾伸了个懒腰,觉得今天早上似乎过得很充实,于是去吃午饭,午饭过后便午休了。

------------------------------------------------------------第三幕-----------------------------------------------------------

第三幕

下午2点:工作,我来收拾你们了!

上班后,小艾先把提案所用的资料整理好。王经理突然跑过来,让小艾整理一份月度工作报表,后天给他。

(想)刘经理的提案明早就要交,时间比较紧急,王经理的报表先缓一缓吧!

(感受)柿子先挑软的捏,王经理的报表比较轻松,先易后难,不如先用它练练手。

(想)想想也是,王经理的报表应该很快就能写完。

小艾写完报表,准备写提案时,她觉得动笔困难,不是走神,就是东想西想。没多久就下班了,小艾拿着没写完的提案回家加班。

------------------------------------------------------------第四幕-----------------------------------------------------------

第四幕

晚上七点:家,我回来了!

(想)吃完饭我是不是该准备写提案了?

(感受)吃饱了有点困,今天《奇葩说》更新了,先看再写也不迟。

(想)嗯,上了一天班,也该劳逸结合。不过我好像今天还没跑步。哎,我真的是拖延症患者。这是病,得治!

(感受)急不来的,来点薯片解解压,如何?

(想)嗯嗯,我正好想吃薯片。

晚上10点半,看完《奇葩说》后,小艾终于开始心急如焚地写提案,但微信朋友圈的推送消息又让她分心。凌晨2点时,工作提案才完成一半,但小艾真的无法继续熬夜了。

于是,她躺到床上,在手机上定了一个明早6点的闹钟,想着明天早点起来写好另一半。

------------------------------------------------------------------分析-------------------------------------------------------

说白了,小艾就是缺乏行动力,而这种缺乏的罪魁祸首就是拖延。

在不想行动的时候,拖延给了我们一些理由,让我们心安理得。但从长期看,我们定会为此付出代价。而越是经常拖延,则越可能在面临新任务时拖延。

从根源上来说,这种恶性循环的背后有一种生理模式,即自我和感受之间的矛盾。

在上图中,“自我”的小人想走A路线,达成长远的目标,最终收获大树上的果实(即长远利益);而“感受”的小人想走B路线,获得眼前的快乐,不断采摘路边的小花(即短暂利益)。要想获得大树上的果实,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路边的小花,不用怎么费力就能摘下来。这时,“我们”和“我们的感受”之间,就需要商量好,然后选择一条路线。一般来说,“我们的感受”更容易说服“我们”

可以发现,小艾的案例中,她被自己的感受主导了多次,就像下图中“感受”小人拉着“自我”小人走了B路线,去采小花,忘了大树。

在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数不胜数。如何才能夺回自己的控制权?我们往往认为,有行动力的人,自控力都很强,这样才能用意志力说服自己的感受,拉着自己的感受上路。

其实,想要获得行动力也不难,如果我们充分了解了这种心理模式的应对策略,就能有效调动自己的行动力。简单说,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突破。

那么如何获得启动力呢?

==============================如何获得启动力(1)==============================

万事开头难,任何行动都需要先启动,我们先看看如何获得启动力。这个方法简单粗暴到难以置信:

举例来说,假如你正葛优躺着看电视,突然想起来要把脏衣服从楼上拿下来放进洗衣机。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如果再考虑个十秒钟,就会马上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拖着不去做了。

所以,当下需要做的就是,心里倒数:3,2,1,然后马上站起来。走过去拿衣服,你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像进入了自动化模式一样,真的行动起来了。

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粗暴、看起来毫无技术含量的方法,能够如此有效呢?

首先要知道,“感受”小人往往会阻碍“自我”小人去行动,去达成目标,获得长远的利益。

举个例子,早上闹铃响了,我们的目标是起床锻炼。但接下来,我们通常不会直接起床,而是会生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我们可能会想:“今天天冷,起来容易着凉,不适合锻炼,再睡一会回笼觉”“昨晚睡的晚,我再睡一会,晚上锻炼也来得及”“今天是周末,可以多睡一下再去跑步”……   也就是说,“自我”和“感受”会像下图一样吵起来:

不管是什么原因,最后都会导致追求舒适的感受占据上风,从而决定了赖床的行动。而自我的目标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很简单,你发现了有什么目标,就应该直接去做。运用321法则,就是在你产生目标,感受上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先一步行动起来。“动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只要你动起来,阻扰你的感受就明显变弱了很多。

像这样,感受还没酝酿到位,你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它不得不先跟着你走。另外,321法则一定要记得及时发动,如果等感受反应过来再用就难以生效了。为了及时发动,我们可以提前设定“大脑开关”:“如果发生了某件事情,就立马发动321法则”。

像这样,具体使用321法则产生启动力,也可以事先用纸笔写下思路,然后多多运用!

此外除了321法则,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完成以下效果!

我们学习了产生“启动力”的第一种方式:321法则。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法则的精髓,那就是:捆绑策略。

==============================如何获得启动力(2)==============================

我们看看如何通过提高短期自控能力的方式,获得启动力。

我们还是用早上起床为例。到了早上起床的时间:我们的目标是早上早点起床,然后去锻炼,但我们感受上希望多睡点懒觉,只要上班不迟到。这时,你可以对自己说:

“捆绑策略”,是通过重新描述现状,在当下就考虑到将未来可能做出的所有行为及其代价,让我们有更大的机会面对现实,战胜肤浅的感受。

就像下图一样,由于“捆绑策略”增强了自控力,所以“自我”的小人推着“感受”的小人跑:

捆绑策略适合意志力强大的人。

 

捆绑策略例子:下午4点,你的同事给你买了一份下午茶,里面有你最爱吃的甜甜圈。但是,你正在执行减肥计划,你需要说服自己当下的感受,拒绝甜点的诱惑。你应该怎么用捆绑策略说服自己?

参考答案:现在不拒绝这个甜甜圈,意味着未来每次碰到食物的诱惑我都无法抵抗,这会毁了我整个减肥计划!还会让我一辈子都当个胖子!

 

我们学习了产生“启动力”的第二种方式:捆绑策略。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方法的精髓,那就是:

 

===========================如何获得启动力(3)=================================

还有一种情况容易导致失去自控力,那就是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的时候。比如终于等到周末放假, 你有好多计划:看书、练琴、写作。这个时候,由于你缺乏明确的目标,很可能就进入自动化的拖延状态。就像下图中“自我”的小人,由于路线太多,而不知道去哪里,就又容易被“感受”的小人拖走了。

由于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更好,于是在犹豫中寸步难行,最后走上拖延的道路。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要学会做出选择。下面这个原则可以帮到你: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说,只要是有价值的事情,不要纠结这件事情的价值多少,就直接去做。

哪怕是花一分钟时间背两个单词,也是在积累价值,比犹豫拖延要强得多——拖延的时间都足够背几十个单词了。有了这个理念,我们便不会再“难以选择”。就像下图中,“自我”的小人因为只有一条明确的路,所以能快速地拉着“感受”的小人往上走。

而当我们进入行动的模式后,那么便看看可以开始思考如何去快速在执行。在只要执行总会比不执行的时候好,不论事情价值的高低。在某些时候行动比选择重要,而实现目标的方法都是只有一个目的,让感受走向自我。

总结:简化原则

只要我们去积累价值,无论这件事情的收益多少,我们都能聚沙成塔。

所谓成功的人生,就是这样无数个或大或小的价值,累积而成的结果。

 

到这里,我们学习了行动模型,以及如何产生“启动力”,但是,如果不能持续产生行动力,即使有了“启动力”也只是昙花一现。就像下图中,走到一半的“感受”小人,不乐意了,开始拉着“自我”的小人往回走。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产生了启动力,但如果不能维持,就很容易被我们的感受拉回它想要的路线上。比如你用321法则让自己去写年终总结,结果写了5分钟就不耐烦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持续获得执行力(1)================================

在学习如何持续获得行动力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拖延者”是如何持续丧失行动力的。

通常来说,拖延者因为拖延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后面时间来不及了,不得不补上,但拆西墙补上了东墙,西墙又得补。这是因为在补欠下的事情时,其他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也变得紧迫起来。补了一圈又一圈,最后让人精疲力尽——这就是拖延的负循环。

本来拖延的过程是为了躲避压力,但拖延的恶果又让人产生一系列负面感受,比如愧疚、懊悔、焦躁。最后的结果是,我们不但没有因为拖延而缓解了压力,反而积累了更多负面感受,让我们压力更大。这些感受带来的压力,又更容易让人进入下一轮拖延,最后越来越不自信。

改变拖延怪圈,获得持续行动力的关键,就是要从根本上让“自我”和“感受”达成一致。

比如说,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然后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能从中得到成就感(如图中的小花),从而奖励自己的“感受”。

我们以“写年终总结”为例:

年终总结任务分解

1.通过资料和周报,回顾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

2.确定年终总结PPT的整体构成和页面分配

3.挑选模版,搭建年终总结的PPT框架

4.写完PPT的第一个部分“工作情况”

5.写完PPT的第二个部分“经验分享”

6.写完PPT的第三个部分“未来计划”

7.完成PPT相关数据填充和表格制作

8.检查并重新编写不足和不适当的部分

9.最后确定内容是否全部完成

像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容易完成多了?甚至,我们可以在完成每个小任务后,主动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散步放松、吃点零食等等。像这样,自我的目标和感受的目标都在落同一条路线上,就自然形成正循环了!

刚才我们学习了通过任务分解持续获得行动力——也就是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然后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能从中得到成就感或者自己设置的奖励。不过,这种获得行动力的方式偏于短期,我们再来看看如何长期获得行动力。

=============================持续获得执行力(2)================================

在攻破了短期获得行动力的方法后,我们再来看看如何长期获得行动力。

要想获得长期的行动力,我们需要记住武林江湖的一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时间管理的江湖里,“快”和“早”就是你获得长期行动力的利器。快指的是提高做事的【效率】,早指的是能【提前】就提前。效率和提前是一个整体,效率会带来提前,提前也会带来效率,从而形成正循环。这个原则虽然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只要具体落实,就能产生显著效果。

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案例

(一)提前思考

在正式工作之前,你就应该先发制人,提前思考,未雨绸缪。例如你可以提前预料障碍和困难,想到相应的对策。比如在第一部分的案例中,同事叫小任去会议室讨论给客户的方案时,他说 :

小任的案例

小任:我想,我们现在的提案还没和客户沟通过,没有充分了解过客户的想法,有被否决的风险。

小任:老朱说他明天会再次拜访那个客户。如果先让老朱去了解下客户对这些提案的想法,我们在确定具体提案时就更有针对性了。

小任:所以我们可以把初步方案中的思路提取出来,再将一些关键的点整理成一个问题清单,让老朱明天和客户碰

可以发现,因为有了【提前】思考,小任就避免了提案被否决重做而耽误的时间,其实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增加了【效率】。另外,小任在完成上午工作后的零碎时间,又继续思考:

小任的思考

老朱带回的反馈有哪几种可能?

这几种结果发生后,分别需要对方案做怎样的调整?

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万一发生了,如何应对?现在可以提前准备吗?

有了这些【提前】思考,又便于小任在未来制作方案时提高【效率】。

(二)提高效率

工作中,可以不断改进,提高效率的方向是无限的。

就拿打印文件来说,上个月我有份文档需要打印50份,每份文件3页,并且需要修改每一份文件的标题序号。

我最初是这么做的:

最初

复制文档>>打开文档更改标题(加序号)>>打印>>等待打印>>走几步路拿回打印的文件>>装订>>(继续下一份文档……)但是打印了两份后,我就觉得这样做效率不高。接下来,我开始尝试提升效率。

改进

1.通过百度寻找解决方法,例如搜索“如何批量重命名word文档标题”,最后找到了合适的答案。

2.不再使用复制文档并改文件名的方式,而是把50份文档都制作在同一个Word内,也就是150页。

3.使用Word自带的功能批量重命名文档内的50个标题,并且实现了每个标题序号递增。

4.连续打印150页改好标题的文档再去装订。

这样一来,我的效率直接提高了数倍。

接下来的装订和整理工作,我也用了同样的思维去提高效率。

比如说装订步骤,刚开始是先分好页,然后再装订,感觉速度较慢。

因为3张纸比较薄,装订并不需要太用力,我就换了一个更小巧的,手掌大的订书机。

这样我就可以把订书机拿在手上,一边分页一边装订,装订效率又提高了两成。

 

其实还有更多细节,不过这里我主要是为了强调:在生活和工作中,虽然很多人已经认为自己把事情做得非常熟练了,但可以继续提高效率的地方,仍然是无穷无尽的。最后,当你将【效率】和【提前】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奇妙的正循环效应

(三)“快+早”形成的正循环效应

当你秉持着“早”和“快”的原则来推进工作的时候,工作本身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自然发展——做事进展会越来越快、做事的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这是因为,提升了做事效率之后,我们就更容易把握到做事的关键。以工作为例,提高工作效率,就更容易感知到,手上的工作应该把握哪些关键人物、和谁保持沟通、和谁确认需求、遇到问题应该向谁求助、有哪些可以参考的方法等【关键节点】。另外,“快+早”还能让我们面对意外的时候也更有抵抗力。因为时间充裕,我们可以没有压力地完成额外的任务,或解决突发事件。只要坚持下去,这种“快+早”形成的良性循环,效果就会越来越明显。

因为,“感受”和“自我”能够在这种正循环中,长期相互激励,不断上进。

核心:堵不如疏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