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Day7

1、反转链表

反转一个单链表。

示例:

输入: 1->2->3->4->5->NULL
输出: 5->4->3->2->1->NULL

/**
 * Definition for singly-linked list.
 * struct ListNode {
 *     int val;
 *     struct ListNode *next;
 * };
 */

struct ListNode* reverseList(struct ListNode* head){
    if(head == NULL)    return;
    struct ListNode* prev = NULL, *cur = head, *nextl = NULL;
	while(1)
	{
        if(cur->next != NULL)
        {
		    prev = cur->next;
        }
        else
        {
            cur->next = nextl;
            return cur;
        }
		cur->next = nextl;
        nextl = cur;
        cur = prev;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假设存在链表 1 → 2 → 3 → Ø,我们想要把它改成 Ø ← 1 ← 2 ← 3。在遍历列表时,将当前节点的 next 指针改为指向前一个元素。由于节点没有引用其上一个节点,因此必须事先存储其前一个元素。在更改引用之前,还需要另一个指针来存储下一个节点。不要忘记在最后返回新的头引用。
在自己实际按照这个思路实现的过程中,注意需要在用->next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会变的值先存下来,然后再赋值,同时最后判断时要注意一定要把最后一个节点链起来。

2、整数转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包含以下七种字符: I, V, X, L,C,D 和 M。

字符 数值
I 1
V 5
X 10
L 50
C 100
D 500
M 1000
例如,
罗马数字 2 写做 II ,即为两个并列的 1。
12 写做 XII ,即为 X + II 。
27 写做 XXVII, 即为 XX + V + II 。

通常情况下,罗马数字中小的数字在大的数字的右边。但也存在特例,例如 4 不写做 IIII,而是 IV。数字 1 在数字 5 的左边,所表示的数等于大数 5 减小数 1 得到的数值 4 。同样地,数字 9 表示为 IX。这个特殊的规则只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况:

I 可以放在 V (5) 和 X (10) 的左边,来表示 4 和 9。 X 可以放在 L (50) 和 C (100) 的左边,来表示40 和 90。 C 可以放在 D (500) 和 M (1000) 的左边,来表示 400 和 900。
给定一个整数,将其转为罗马数字。输入确保在 1 到 3999 的范围内。

char * intToRoman(int num){
    if( ( num > 3999) || ( num < 1) )   return;
    
    char Result[15] = {0};
    char *output = Result;
    int input[4];
    int i=0, loc = 0, len=0;
    const char Rome[4][10][5] = 
    {
        {"",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 "X", "XX", "XXX", "XL", "L", "LX", "LXX", "LXXX", "XC"},
        {"", "C", "CC", "CCC", "CD", "D", "DC", "DCC", "DCCC", "CM"},
        {"", "M", "MM", "MMM"}      
    };

    for(i = 3; i>=0; i--)
    {
        input[i] = num%10;
        num /= 10;
    }
    for(i = 0; i<4; i++)
    {
        len = strlen(Rome[3-i][input[i]]);
        memcpy(&Result[loc], &Rome[3-i][input[i]][0], len);
        loc += len;
    }

    return output;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这个题目采用了目前在实际业务中最常用的办法,采用一个Const数组的方式实现,实现的逻辑没有什么好说的,最后在输出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就是定义了Result和Output两个变量,原因就是直接输出Result的时候发现一直输出不出来,很神奇,估计是编译器的问题。

3、罗马数字转整数

罗马数字包含以下七种字符: I, V, X, L,C,D 和 M。

字符 数值
I 1
V 5
X 10
L 50
C 100
D 500
M 1000
例如, > 罗马数字 2 写做 II ,即为两个并列的 1。12 写做 XII ,即为 X + II 。 27 写做 XXVII, 即为 XX + V + II 。

通常情况下,罗马数字中小的数字在大的数字的右边。但也存在特例,例如 4 不写做 IIII,而是 IV。数字 1 在数字 5 的左边,所表示的数等于大数 5 减小数 1 得到的数值 4 。同样地,数字 9 表示为 IX。这个特殊的规则只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况:

I 可以放在 V (5) 和 X (10) 的左边,来表示 4 和 9。
X 可以放在 L (50) 和 C (100) 的左边,来表示 40 和 90。
C 可以放在 D (500) 和 M (1000) 的左边,来表示 400 和 900。
给定一个罗马数字,将其转换成整数。输入确保在 1 到 3999 的范围内。

int romanToInt(char * s){
    int count=0;
    while(*s)
    {
        switch(*s)
        {
            case 'V':
                count+=5;
                break;
            case 'L':
                count+=50;
                break;
            case 'D':
                count+=500;
                break;
            case 'I':
                count = (*(s+1) == 'V' || *(s+1) == 'X' ) ? count-1:count+1;
                break;
            case 'X':
                count = (*(s+1) == 'L' || *(s+1) == 'C' ) ? count-10:count+10;
                break;
            case 'C':
                count = (*(s+1) == 'D' || *(s+1) == 'M' ) ? count-100:count+100;
                break;
            case 'M':
                count += 1000;
                break;
            default:
                break;
        }
        s++;
    }

    return count;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这个算法最精华的部分是在对输入的特征的提取,当输入的值为特殊值的时候判断其下一位,然后对其进行对应的处理。同时用swich语句能够加快程序的运行时间,但是会消耗内存的占用。这种逻辑在之后的程序处理中也可以有所应用,尤其是当输入为顺序处理时,且特征值易于提取的时候。

4、最长公共前缀

编写一个函数来查找字符串数组中的最长公共前缀。
如果不存在公共前缀,返回空字符串 “”。
示例 1:
输入: [“flower”,“flow”,“flight”] 输出: “fl”
示例 2:
输入: [“dog”,“racecar”,“car”] 输出: “” 解释: 输入不存在公共前缀。
说明: 所有输入只包含小写字母 a-z 。

这是最开始的代码:

#defien MIN(a, b)       (a>b)?a:b

char * longestCommonPrefix(char ** strs, int strsSize){
    char result[1000] = "";
    char *output = result;
    if(strsSize == 0) return output;
    int i, j, len;

    strcpy(result, strs[0]);
    for(i = 0; i<strsSize; i++)
    {
        len = strlen(strs[i]);
        result[len]=0;
        for(j=0; j<strlen(strs[i]); j++)
        {
            if(strs[i][j] != result[j])
            {
                result[j]=0;
            }
        }
    }
    return output;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修改后的代码:

char * longestCommonPrefix(char ** strs, int strsSize){
    if (strsSize == 0 || strs == NULL) {
        return "";
    }
    
    char *result = NULL;
    char *temp = NULL;
    int i, len;

    len = strlen(strs[0]);
    result = (char *)malloc(len + 1);
    strcpy(result, strs[0]);
    for(i = 1; i<strsSize; i++)
    {
        temp = result;
        len = 0;
        while(*temp && *strs[i] && *strs[i] == *temp)
        {
            temp++;
            strs[i]++;
            len++;
        }
        result[len]= 0 ;
    }
    return result;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200302195928915.pn
总结:分配动态内存时,如果待分配的动态内存长度在之后可能会溢出的话,只需要在之后判断的时候加*p==NULL即可,或者只需要一个*p就可判断之后的值是否有效,避免数据的溢出。可以看到修改前的代码占用的内存要大于修改后的代码,不要小看这0.2MB,在这个题目中,0.2MB足以相差了53.4%的用户。另外,后面的算法中,不用多次的去求strlen,减少了运行时间,同时判断了两个数据的有效性, 也就是前面说的,当数据采用malloc的方式分配内存时,在这个题目中以第一组数据的长度作为长度输入,由于之后的程序逻辑是取最小的长度,因此,以判断之后其他的数据是否有效来规避内存的溢出。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