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从小型拇指驱动器到大型存储设备,几乎每台设备都配备通用串行总线 (USB),仿佛它是万能的!这绝对是双关语。除了用于存储设备外,它还是各种外围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相机等)的标准化连接。
然而,直到 1996 年,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在此之前,公司使用的是更大、更慢的连接,例如串行端口和并行端口。该标准是康柏、DEC、IBM、英特尔、微软、NEC 和北电自 1994 年开始共同努力开发的。当时的目标是开发一个可用于多种设备的单一接口,消除使用的许多不同连接器,并提高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尽管 USB 2.0 是 USB 标准的旧版本,并且已被 USB 3.0、USB 3.1、USB 3.2 和 USB4 等新版本所取代,但它仍然具有相关性,并因其兼容性、遗留支持和成本效益而在各种场景中使用。
USB 体系结构USB Architecture
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围绕主从架构设计的异步串行总线协议,但与I2C和SPI等板载协议不同,它不允许总线上有多个主机;因此,系统中只能存在一个主机,并且与设备的所有通信都仅由主机发起。
在 USB 协议中,主机是“上游”组件,而设备是“下游”组件。主机本身由两个子组件组成:
- 主机控制器:它是一个带有软件驱动程序的硬件芯片组,负责检测新设备,管理数据、电源以及总线上的所有活动。
- 根集线器:它是主机系统上主要为 USB 层次结构提供起点或根的硬件实体。它与设备所连接的物理连接端口直接关联。
连接到 USB 系统的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地址,当主机发出命令时,它会响应该地址。主机最多允许 127 个连接,这受到 USB 协议支持的 7 位地址的限制。
实际上,我们看不到有 127 个端口的计算机;因此,为了连接比可用端口数量更多的设备,需要使用外部集线器。为了连接外部集线器,根集线器充当其他集线器连接的根实体。集线器不具备任何主机功能;它只重复往返于设备和主机之间的流量。图 1.1 演示了如何使用外部集线器为主机扩展物理端口。

USB 采用星型分层拓扑结构,中心是 USB 主机。总线最多只能允许七层,以确保即使处于最低层的 USB 设备也能在 USB 规范定义的最大可容忍传播延迟内进行通信。拓扑中的连续层通过集线器连接;它们有七个下行端口和一个上行端口,用于连接上层和下层。这样,集线器可以菊花链连接在一起,以支持总共 127 个 USB 设备。

物理接口
任何拥有智能手机或 U 盘的人都能识别出 USB 电缆的样子,对吧?嗯,既是也不是。他们肯定可以识别最常见的 USB 电缆类型,但标准对一系列不同的连接器有定义。要识别电缆支持的连接器类型,我们首先需要查看最常见的单个连接器类型是什么样的!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620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