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标题有些奇怪,解释一下。
提到盛唐,可能多数人喜欢的是它的积极、进取、雄强、健美,或是高歌、跃舞、边疆的建功立业以及月下的对影独酌。
但正如硬币的两面,虽有不同,但却对立统一。
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是盛唐的宁静、和谐、富裕和繁荣。
如果想要描述盛唐,那这两面缺一不可。正是因为同时具有这两面,盛唐才是盛唐。甚至连相近的中唐与晚唐,都看不到这么美的山水田园诗。而如果是在宋朝,诗人是绝无心情来写美丽的山水田园诗的(有失偏颇)。换句话说,写山水田园诗,那是只有盛唐才能给他们的底气,山水田园诗中的山水田园越美,越宁静,说明盛唐越值得人向往。
风流夫子-孟浩然
孟浩然和王维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孟浩然比盛唐其他诗人年长,是从初唐到盛唐的一位关键人物。
人们常说李白眼高于顶,一生看不上几个人,可他偏偏对孟浩然另眼相看,有一首著名的诗叫《赠孟浩然》,其中提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孟浩然的绝大数诗都表现出自己散淡的生活情调,优雅的审美情趣,还有恬静纯朴的生活韵味。俨然就是超然世外的田园诗人形象。闻一多先生甚至夸张地说文学史上只有孟浩然是为了隐居而隐居。
《春晓》这首诗被选入了小学生语文课本,咿呀学语的小学生都会背。这首诗通常人们的解读是表达了孟浩然对春天的喜爱,这也是现在学界中比较主流的说法。
无论青年还是壮年甚至到老年,我们一直都很紧张,年龄增长后可能比年轻时更紧张。扪心自问我们这辈子自打眼睛一睁开,从来没有谁关心过花吹掉了几朵,花吹落了几朵管我们什么鬼事。孟浩然早晨一起来什么都不关心,只关心外面的花被吹掉了几朵。这是真正的散淡,无官一身轻,无事一身轻。这首诗中,诗人用一种平静的语言来表现出他散淡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远离世事的自得其乐,表现出他心境的闲适自足和恬然安逸。诗的语言和诗人的心境达到了高度的和谐,难怪它千年后还家喻户晓,还老少咸宜。
以千古名作《过故人庄》为代表我们来看看孟浩然淳朴自然那一面。初读孟浩然这首诗你就感觉到他简直不是在写诗,而是在和老朋友聊天。尤其是最后一句简直就是大白话:老兄,等重阳节来的时候,我们再来趁着菊花下酒。诗中平易自然的语言与朴实淳厚的农家气氛达到了高度和谐。全诗找不到一点人工的痕迹,像水流花开一样自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它写景状物简洁浑融,村边绿树环合,郭外山峰斜立,语言虽工,但不纤巧,一切是那么简朴,那么清新。
以单纯素淡的语言,写农家淳朴厚道的民风,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的田园诗了。
诗中有画-王维
王维即是著名的诗人,著名的音乐家,又是著名的画家,并且是南宗画派的创始人。诗歌、音乐、绘画,可称摩诘三绝。
苏轼同样也兼善诗与画,他对王维有“诗中有画”一句评价。是两位诗画大师的心心相印。
关于苏东坡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评价人们的理解有很多歧义,有的人认为这只是形容王维诗中具有一种鲜明可感的形象,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有的人认为这是特指王维诗歌独具特别优美的画意。理解上的歧义导致了人们对苏东坡这句话的怀疑。那我们该如何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呢?
王维的诗中有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诗的技法和绘画的技法,也就是诗法和画法的表现技巧高度的融合在诗歌创作中,二者的高度融合具体表现为:常常用意象并列的方法来表现自己一瞬间的空间印象。
这里我们所说的意象是指进入诗歌中的一个个物象,因为这一些物象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意绪,所以被称为意象。这一定义也虽不是所有人的共识,但被多数人所认可。
那么用意象并列的方法如何表现空间印象呢?
德国美学家莱辛有一本著名的名著叫《拉奥孔》,朱光潜先生翻译的很漂亮,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拉奥孔》中主要谈论诗和画的界限,而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德国人真的不一样,苏东坡说“诗中有画”用一句话说完了,莱辛则把诗与画的界限写了十万字的美学著作。在谈诗中有画的时候他不仅归纳了诗与画的共性,还谈了诗与画的差异,他的思辨比我们更深刻,论证也比我们更严谨。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的大为不同,比我们的肤色不同还要明显。
莱辛在《拉奥孔》中论述诗与画的异同中说:既然绘画用来摹仿的媒介符号和诗所用的完全不同,这就是说,绘画用空间的形体和颜色,而诗用时间中发出的声响。既然符号无可争辩的应该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相互协调,那么在空间中并列的符号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部分本来也是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而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符号也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部分本来也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事物。
这位德国人说话有点绕,他的大意是说诗歌所使用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是在时间中发出的声音,而绘画所使用的媒介是点、线、面、色,这些东西是在空间中占有位置的物体。他进一步说,每一种艺术所表现的对象必须和他所使用的工具是吻合,如果使用媒介与表现的对象不符合,它就表现的不完整甚至无法表现出来,因此绘画只能表现空间,而诗歌只能表现时间。
恰恰相反,王维有些诗歌不是用来表现时间的过程,反而常常用来表现空间印象,如他的六言绝句《田园乐七首.其五》。其中的山下到孤烟,再到远村,是空间并列,并没有时间的过程。
王维诗中的意象这样并列,美在哪个地方?这些意象的空间关系都不固定,山下在哪个地方,孤雁在哪个地方,远村在哪个地方,天边在哪个地方,独树又在哪个地方,你可以随意的安顿,每个人想的不一样,画出来的自然感觉不一样。
王维将诗与画结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采用国画中散点透视的方法,移步换形,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同一个对象。
移步换形是什么意思,比如说西方油画强调透视法,只能在同一个位置上看同一侧的物体。举个例子,一个纸盒子有正反面,有上下边。如果我是个西方的油画家,这个盒子我画了正面就不能画反面,画了上边就不能画下边。如果我是个中国国画家,我可以画到另一边,不同的角度来画同一个对象,可以将正反面都画在同一张画里。西方的油画是站在一个点上,从一个点上讲究明暗远近。但国画不是这样,它会从不同角度画同一个对象。如在王维的代表作《终南山》中,诗人用移步换形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同一个对象,笔力雄峻,境界宏阔,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大手笔。
田园风情与灵魂归宿-王绩
读一下文学史就知道王绩常常是唐代诗人的领头雁,而其诗作《野忘》更常常作为初唐五言律的开篇。
在这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诗人找不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此诗抒发了王绩精神的孤独苦闷,灵魂的彷徨无依,以及厌倦政治、厌倦社会的低沉情绪,甚至在厌倦人生。此诗以朴素的字句、冷淡的色调,创造了一种冷寞、寂寥、空旷的境界,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那空幻、孤独、厌倦和逃避的心境。
所以,以王绩为代表,田园也可以作为盛唐中那些失意人的灵魂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