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 避雷策略:如何防止你的敏捷变为“小瀑布”?

也许很多订阅咱们这门课的同学已经走在了敏捷实践的路上。然而却有很多人在做的过程中,不小心走入了敏捷的反模式。那么该如何检视你的方法是否正确呢?今天,我想用敏捷的一种反模式“小瀑布”来给你讲一下。

真敏捷,还是“小瀑布”?

在我做咨询的过程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团队的敏捷实践过程出现下面这些情况:

把一个大项目分成若干个模块,仿照“敏捷”的做法,每四个迭代做一个模块(见下图):第一个迭代做需求,第二个做设计,第三个做开发,第四个做测试。这样四个迭代交付一个模块的内容,然后开始下一个模块的循环。做着做着,他们发现虽然这种方式比以前的瀑布模式要好一点,但整体的节奏仍然缓慢,“敏捷”好像没那么大的效益。

有的团队觉得上面那种方式还是太慢,于是就加快节奏。每个迭代周期也是 2 周,但不同的是,在一个迭代里完成一个大的功能(见下图)。第一周完成需求和设计,第二周完成开发和测试。迭代的次数增加了,但开发和测试却总感觉时间不够,每次迭代都特别赶,体验非常不好。

在上面这两种情景中,团队的感觉不好,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做得到底对不对,就找我来诊断。那么,上面的做法究竟有没有问题?他们的敏捷活动做得到底对不对呢?

先来看一下他们目前的研发过程,整体来看,他们是按照“需求 - 设计 - 开发 - 测试”这个流程来做的。你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没错,这其实就是瀑布模式。

但是他们做了一些改造,也就是引入了“迭代”这个概念。先把大项目或需求做一个模块拆分,然后再一个一个模块做下去,和瀑布模式相比,这种方式有了一点进步。然而,究其本质,它仍然还是瀑布,我们一般称它为“小瀑布”。

“小瀑布”同样具有瀑布模式的一些缺陷。比如说,很要命的一个问题就是浪费。我们看一下上面那两种做法就会发现,他们在研发中的所有步骤都是顺序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做第一步时,后面所有的步骤都处于等待状态。这样,BA(需求分析师)做需求的时候,开发测试人员在等待;开发人员写代码的时候,测试人员也在等待。这就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瀑布依旧是瀑布,它并没有改变瀑布模式的宿命,它离真正的敏捷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那么,真正的敏捷是什么样子呢?

以需求为例,一般来说,团队会尽可能有效拆分需求,这样进入到迭代内的需求就可以是多个独立的小需求。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每个需求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如 2~3 天内,完成开发和测试,最长也不要超过一个迭代周期。

这样,在开发人员写代码的时候,测试人员就同步在写测试案例,或者在考虑使用自动化测试方案。由于需求拆分得足够小,所以,很可能第一个小需求在迭代后的第二天就可以交付测试了,在测试人员测试的同时,开发人员就继续开发下一个小需求,由此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工作,节省了很多等待的时间。

为什么你把敏捷玩成了“小瀑布”?

那为什么有的团队会把敏捷玩成“小瀑布”呢?我在接触了使用“小瀑布”的团队之后,才慢慢明白这背后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有些团队其实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敏捷,团队遇到痛点,他们只了解了皮毛,就拍脑袋炮制了一个所谓的“敏捷”流程。

比如说有一个 M 团队,他们的工作量很大,以前用瀑布太慢,完不成工作任务。他们领导说:“你们怎么做我不管,这个产品必须在 3 个月之内交付!”然而这些需求却远远超出团队的交付能力,所以当团队听到这个消息时一脸懵。他们有一个机灵鬼说:“我听说现在有人用了敏捷后,交付得很不错,要不咱们也来试试?”此话一出,M 团队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地上网查看别人怎么做,再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团队负责的产品按功能大卸八块,又给每个功能都定了小时间点,每个功能都用一个小瀑布做下去。

他们在这里犯了什么错呢?他们误以为敏捷就是简单地换一个工作流程,只要套用一个不知所谓的敏捷流程就能成功交付工作,而完全忽视了敏捷自身的规律。

第二个原因是需求太大。团队明白使用敏捷后,需求要做拆分,也把需求做了拆分,然而由于拆分方法不当等原因,拆完后的需求还是很大,一个 2 周的迭代根本就做不完,或者只能灰头土脸地勉强做完。

比如有个 N 团队,他们每次拆分完需求后,需求的大小都要 2 周的迭代才能做完。这样他们每个迭代最多只能做一个需求,在研发过程中,也就只能按照做完需求分析再做设计,再做开发和测试,这样一路下来,虽然说迭代频繁了,每一步也还是需要等待对时间。

这里最大的问题,你看出来是什么了吗?没错,就是需求太大,这导致团队在做敏捷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将它做成了不折不扣的“小瀑布”。

如何避免把你的敏捷做成“小瀑布”?

既然我们分析了问题和原因,那到底怎么做才能避免把敏捷做成“小瀑布”呢?我想针对上面 M 团队和 N 团队的情况,再给你一些建议。

先来看 M 团队,针对他们不了解敏捷就开始着急模仿的做法,首先我们可以给他们讲基础知识,在他们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培养他们的技能。

除此以外,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他们预计的工作量要远高于他们的产能,这其实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实如果工作范围没有发生变化,即便是用了敏捷的方法,或许也很难做到在 3 个月之内做完整个项目。

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问题就无解了呢?其实不是。

你应该还记得在敏捷的原则里,有一条是“我们最优先要做的是尽早地、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使客户满意”,也就是说我们要先做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反映到这个项目中,我们其实可以先把客户的需求拿来看一下,挑选好需求,并先从有价值的、优先级最高的开始做。

如果一定要卡 3 个月这个时间点来交付,那么就按照 3 个月之内我们能做多少,来选定价值最高的需求先做,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是不断地把产品交付给客户的,所以在这个持续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大可能在 3 个月内交付一个令他们满意的产品。

你有没有看到,在这里我其实是把“3 个月做完项目”这个目标转换成“3 个月做一个让客户满意的产品”,而其实后面的那个目标才是客户最需要的。

所以在敏捷实践中,我们工作的结束点不应该是把之前所有计划的工作做完,而是把客户需要的工作做完。这些工作不一定是一开始就被纳入计划的,但却一定要是客户最需要的。明白了这一点,敏捷才能被活学活用,而不是被误用成小瀑布。M 团队日后的工作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做的,他们的研发工作由此慢慢走上了正轨。

接着再来看看 N 团队,他们的问题是需求太大。这里涉及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拆分方法不当,导致大需求并没有被正确拆分成小需求;第二个层面是即使拆分方法得当,拆分后的需求仍然很大。

所以第一步,我先给他们讲解了拆分需求的方法。方法有很多,例如按照业务流程、按照业务规则的变化或按照数据的处理方式进行拆分等等。

你要注意,不管使用哪种拆分方法,做需求拆分的目的,都是把大需求拆成一个个能够独立开发测试的小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迭代中同时做几个小需求,而不需要等待,并且在测试完成后,这些小需求也能独立上线。

N 团队之前是按照架构的层次来拆分需求的,例如把一个大需求拆成了 UI 层的用户故事、逻辑层的用户故事、数据访问层的故事等等。然而由于这个端到端的大需求一个迭代做不完,所以他们放到了几个迭代中。但是他们发现,每一个故事做完都不能单独测试,只能等着这一连串的故事全部做完以后才能一起测试。另外每一个故事都没有独立的价值,也不能独立上线,这样就需要大量额外的等待时间。

在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N 团队重新拆分了他们现有的需求,保证了每个小需求的独立性,之后在两周的迭代内他们已经能做好几个小需求了。

但是 N 团队发现他们现有的需求拆分后还是很大,无法在 2 周内做完,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深度挖掘一下背后的原因,采用相应的应对策略了。经过细致分析,大家发现自己的系统架构比较老旧,代码的耦合度较高,依赖性大,要完成一个需求甚至要改很多个系统,这对于产品交付来说明显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于是团队计划在现有的开发测试工作之外,对产品进行架构演化,拆分微服务。为了能顺利开展这些工作,团队用 70% 的时间开发新需求,用 30% 的时间进行架构演进。经过大概半年的时间,N 团队完成了既有架构的改造,拆分了微服务,现在他们的敏捷已经运转得越来越好。

总结

在推进敏捷的过程中,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走入它的反模式。综合上面 M 团队和 N 团队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团队只是套用敏捷流程,或是没有做好需求拆分,敏捷很容易变成“小瀑布”。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情况也可能让你陷入敏捷的反模式,比如虽然导入了敏捷模式,却没有按照它要求的角色职责进行人员匹配。举例来说,如果直接让一个技术经理同时担任产品负责人和 Scrum Master,很可能就做不好,因为这两个角色要求的技能是完全不同的,技术经理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来同时担当这些责任的。

但其实陷入了反模式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一定要保持警惕的心。在发现问题后,需要沉下心来分析原因,只有将具体原因找出了,在正确理解敏捷原则的基础上灵活使用,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真正发挥敏捷的价值,才能继续正确地走下去。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