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一种实现轨对轨运放“gm恒定”的常用电路

最近看了一篇文献,里面讲到轨对轨运放gm恒定技术,曾经用过类似电路,今天分享出来给大家。

轨对轨运放采用PMOS、NMOS两个输入对,当输入共模电压从0V变到VDD期间,通过控制共模切换管的关断实现输入对管工作由PMOS对切换到NMOS对。但是,这一切换过程是逐渐发生的,如果切换过程持续时间太长就会导致CMRR不稳定。也就是说,CMRR在输入共模电压到达共模切换电位前就变小了。进一步的,当PMOS输入对的尾电流在临近切换结束时,输入共模电压较大,PMOS输入对中尾电流管的漏源极电压差变小,容易导致尾电流管进入线性区,使得两个输入对的切换不良。为了避免输入对中的尾电流管出现线性的问题,需要在共模切换电压的取值范围和共模切换管的尺寸之间作出平衡。

图1是常见的一种共模切换电路。

Fig 1 轨对轨运放中的经典共模切换电路

 图1电路工作原理为:当输入电压Vin+和Vin‑增加, 运放的共模电压也会不断升高,当输入共模电压升高到接近或等于预设的共模切换电压Vcm时,Mp2和Mp3上的电流减小,而尾电流管Mp1的状态不变,漏源电流也不变,因此,在共模切换电压Vcm的控制下,偏置管Mp4对PMOS输入对进行了分流。随着共模输入电压升高,Mp2和Mp3的电流越来越小, Mp4的分流则越来越大,最终Mn2的源漏电流增加,从而NMOS输入对开始工作。最终,PMOS输入对的电流减小为0,MOS输入对电流变为最大,这时电路才逐渐完成了整个切换的过程。

Fig 2 图1所示电路的输入共模电压切换过程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这个切换过程持续时间很长,而且随输入共模电压变大,在临近切换结束时,PMOS输入的尾电流管的漏源极电压差变小,容易导致尾电流管进入线性区。

下面的结构提到一种改善方法,具体电路如图3所示。

Fig 3 反馈控制的共模切换电路

图3电路中,新增加的反馈电路包含电流源I,感应管Mn6、反馈管Mp5、电流镜Mn5和Mn7。在运放的输入共模电压达到共模切换电压时,感应管Mn6来感应出分流管Mn1的漏源电流,从而将Mn1管的电流镜像为自己的源漏电流,并改变反馈管Mp5的状态。反馈管Mp5在感应管Mn6感应到分流电流后,其栅压会随着分流电流的增加而降低,从而使得Mp5开启且源漏电流逐渐增大。此时,不仅Mp4会对PMOS输入对的偏置电流进行分流, Mp5也同时实现了分流,并将该电流传输给Mn5和Mn7上。由于反馈环路具有较大的环路增益,从而使得电流切换过程更为精准。在增加了反馈单元后,两个输入对管的切换开始的电压点Vcm更加精准,且占用的切换期间输入共模电压的范围也大幅缩减。

Mp5与Mp4的不同在于:当PMOS输入对主动减小电流时,Mp4实现了被动的分流,而随着Mp4的分流,感应管Mn6从Mn1镜像的电流也随之增加至电流源I的大小,此时反馈环路也逐渐建立且环路增益越来越大。此时,Mp5主动增加分流,这使得NMOS输入对能够同时接受Mn2和Mn7的分流,从而迅速提升NMOS输入对的偏置电流。

总之,当输入共模电压逐渐升高至共模切换电压Vcm时,PMOS输入对的尾电流从正常负载电流迅速降低为0A,NMOS输入对的尾电流从0A迅速升高至正常负载电流。

图4为带有反馈环路的共模切换电路输入共模电压切换过程。

 Fig 4 带有反馈环路的共模切换电路输入共模电压切换过程。


以上内容为小编本次所做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读者予以指正~。

相关内容也可关注小编微信公众号:模拟IC小记 

 

  • 10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