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目录标题
卡片分类
1、用途
探索用户的心智模型
- 探索用户对电影购票类app内容的了解
- 对购票流程真实的内心感受和想法
- 了解对购票流程中哪些内容存疑
2、分类
1)封闭式卡片
在用户分类之前有预先的标签
用途:
- 对固有框架的验证,是否适应
- 对已有框架增加部分内容
特点:
- 成本小,降低用户分类难度
- 不能探索用户希望创建什么
注:当用户分类过程中,遇到犹豫不决问原因时,可让其先放置在一旁,等到最后再来分类
2)开放式卡片
无预先规定的标签,用户按感觉分类,最后再给分好的组命名,贴上标签
特点:
- 按自己方式分类和命名
- 没有固定标签 – 多种分类和理解 – 耗时,耗力
- 可用来探索特定用户群体的普遍认知 – 如,一般用户更多以荤菜、素菜划分食材,而非以菜系划分
3、流程
1)将内容内部整理、分出类目,并原型化
- 注意:保证每张卡片层级一致(父子集不要混合)
- 数量不能太少,但颗粒度不要太细
- 卡片内容和命名 用户可理解
2)确定场地、时间、根据目标对用户进行招募筛选
不同的需求需要面对不同的用户,所以对用户分层分类的招募是必须的
如,探究直播功能的可用性,筛选用户的特征:时间多,有看直播习惯、最近使用产品的新用户、对网红直播感兴趣
3)向用户说明本次测试的目的和背景,并对卡片进行解释
4)让用户将卡片划分到我们规定好的类目中
- 让用户进行分类,不能干扰用户分类行为
- 设计师观察记录和解答用户的疑问
5)对用户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并访谈提问
- 拍照、标记分类结果,便于溯源
- 提问 – 与预期有出入、用户分类过程中存疑 – 找到原因
- 注:用户分类结果可能是很主观、利己,甚至违背产品价值,不一定都要采用
6)对结果进一步分析,并落实到产品中
直播界面的内容布局(首页、详情页)进行分类研究(将页面元素分类到首页或详情页)
页面元素:直播封面、商品图片、商品价格、主播头像名字、弹幕、购物车、转发、收藏、发布、人气热度。分类过程中,用户提问,两个页面都可以有同样的内容,可以吗?
用户问题背后的认知:如果不是我想要的商品,就不用在看直播里讲了什么?
设计师的预期:首页是主播头像的的双列feed形式
改进:主播头像+商品信息占一行,直接显示在首页
效果:店主更好卖货,用户操作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