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第17周
这是「输出倒逼输入」计划的第6篇文章
全年进度:6/52
PART 1
书籍简要介绍
阅读动力
也是受B站UP主静静教主的推荐,之前快速地看完了她推荐的《番茄工作法图解》,然后开始看她推荐的《卡片笔记写作法》。
番茄闹钟法我践行得十分快速,因为原理比较简单;但是卡片笔记法的方法我直到前两天看完书才开始做,因为觉得逻辑不太通顺,还是有比较多的疑问,看了B站好几个UP的视频,感觉也没太讲透。希望看完书之后能让自己的思路清晰一点🤔。
知识按照什么逻辑关联?
要记录哪些知识?每个感兴趣的领域吗?知识怎么分类?
一个新的知识关联多个旧知识怎么办?
关联之后呢,每次回看的时候看一个系列还是怎么样?
积累多少卡片才会发生质的变化?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我可以通过卡片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作者介绍
作者是申克·阿伦斯,德国人。这本书是卡片笔记写作法的第一本中文介绍书。
该方法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学者卢曼。他一开始是一名律师,后来不想做律师了,去当公务员。虽然也不是很喜欢公务员,但是公务员妙在上班朝九晚五,他得以在空余之时看自己喜欢的社会学、人类学的书。看久了,他发现光是看书+划线做笔记没啥效率,所以就发明了卡片笔记的方法,把每一个摄入的知识点进行收集、整合(组块、串联),结果就是他用这些细碎的卡片写了一个社会学相关的手稿,被一个专业大佬认可,并建议去一个新开的大学当教授!实际上他是学法律的呀,连社会学的本科都没学过。但是他还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通过卡片信息写好了博士论文和定岗论文,直接当上了大学教授,并且终身任职。开启了为期30年的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在30年期间出版了58本著作,著作等身~
内容简介
关于写作
写作不要按部就班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执行,一来这会局限我们的思维发散,二来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执行力才能完成。
写作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当我们积累足够的卡片(素材)之后,自然而去就会知道应该写什么东西。
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在写作创作的时候也会经历多个过程——灵感、大纲、内容、文字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