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阅读】公众参与框架下的一种地方公共投资项目交互式决策方法

                                                    公众参与框架下的一种地方公共投资项目交互式决策方法

目录

一、交互式群决策原理

二、交互过程描述

三、交互式决策模型

1.专家群体交互决策:

2.公众群体交互决策:

3.专家与公众权重的确定:

4.方案排序:


一、交互式群决策原理

交互式群体决策可分为三步:

1.决策个体给出各自的偏好信息,按照一定的决策规则集结成为群体决策偏好

2.决策个体对于所集结出的群体决策偏好进行满意度判断,如果满意度符合设定要求,则得到群体决策方案,决策过程终止;如果满意度未符合设定要求,决策个体需要根据其偏好满意度重新调整自己的偏好

3.将经过调整后的个体偏好重新集结成群体决策偏好,并再次交由个体进行满意度判断,如果满意则决策过程终止,反之则重复以上的过程直到达到终止条件为止。

二、交互过程描述

每位决策参与者都要表达自己的决策偏好并和其他参与者交流,由此了解别人的决策偏好以及决策理由,反观自己的决策偏好,并在此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决策偏好。而修正后的决策偏好将再一次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决策参与者对决策达成共识并得到满意的决策结果

交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交流,公众引导,偏好反馈

 

三、交互式决策模型

1.专家群体交互决策:

如何衡量专家个体之间偏好和专家个体与专家群体间的偏好?

一致性指标来反映个体间的一致性,用共识度指标来反映个体偏好与群体偏好的一致性

专家群体交互过程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专家的共识度阈值δ*。

第二步:专家对备选方案进行打分,第k位专家给出的评价矩阵为

第三步:计算判断矩阵相似度。

第四步:计算专家决策共识度。

如果该阶段的决策共识度达到了专家的共识度阈值要求即δ≥δ*,专家交互过程结束;如果未达到阈值要求,则需要重新返回第二步。

2.公众群体交互决策:

为了避免盲目追求达成共识而要求公众修正偏好所引发矛盾和冲突的情况发生,针对公众群体的信息集结,文章提出不强调偏好的一致性,采用“聚类+迭代”的方法来表达公众偏好稳定性的解决方案。公众群体的交互决策不应一味强调偏好“一致性”问题,通过多次交互后,公众仍然“各自为营”的情况是十分正常的。对于公众群体而言,当某一轮“交互”结束后,如果发现各位公众的决策偏好均不再发生任何改变并保持某种稳定性时,“交互”就可以停止了。

公众群体交互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公众对备选方案进行打分,第1 个备选方案的评价矩阵:

第二步:对公众的打分矩阵进行矩阵减法运算,消除共同趋势。依据每一个方案对进行聚类分析,标注每位公众属于哪类;

第三步:针对上一轮打分情况,决策组织方对公众进行必要的“指引”,包括提供更多决策相关信息,解释评价指标等,目的是提高公众对各备选方案的认知水平。

第四步:公众对备选方案进行第二轮打分,第1 个备选方案的实数评价矩阵为:

第五步:对公众打分的评价矩阵进行减法后,依据每一个方案进行聚类分析,标注每位公众属于哪类,并且与上一轮打分的结果进行比较,分类是否存在变化,如果有变化转入第三步,否则决策结束。

3.专家与公众权重的确定:

由专家和公众群体自己来决定权重是比较合理的方式。

这里使用熵权法进行赋权,具体步骤略。

参考文章:

指标权重确定熵权法 —— CSDN博客  https://blog.csdn.net/wangh0802/article/details/53981356

4.方案排序:

根据专家和公众权重、专家判断矩阵和公众判断矩阵,将各备选方案在各指标上的评价值进行集结并排序、择优。
 

总结:

本篇论文主要讲述的是公众参与下的一种地方公共投资项目交互式决策方法,并构造出一个决策模型,分为4部分:专家群体交互决策 --> 公众群体交互决策 -->.专家与公众权重的确定 -->方案排序,其中对专家和公众这两个群体的决策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具体见上面的模型流程图,通过专家和公众的偏好调整,得到他们的最终决策结果,然后采用熵权法进行权重的确定,最后进行方案分排序进行择优,最后文章采用了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