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口气更新了几篇关于在线地图资源获取的文章,如“【干货】只需一步,调用ArcGIS online底图!”、“【干货】ArcGIS调用天地图资源实现高效地图可视化”、“【干货】都2025年了,你还不会调用在线影像底图?”等,不少小伙伴表示还是比较满意,但是还是有极少数同学表示不想用在线资源,始终感觉做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现成的东西始终给不了我DIY的乐趣。
本期就分享一个通用流程,解读如何制作一张地图底图...
【实 操】
1.数据准备
-
DEM数字高程数据:建议从地理空间数据云上免费获取,或者直接后台回复“DEM”,获取全国高程数据,主要用于生成山体阴影、模拟真实地形表面等。
-
水域面数据:水域是地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这些数据可以从OpenStreetMap(OSM)官网上下载,OSM是一个开放的地理数据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为了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你也可以后台回复“水域”,我们将为你提供整理好的水域面数据。
-
道路数据:道路数据是表现城市肌理和人为活动边界的重要依据。同样地,你可以从OSM官网上下载线状道路矢量数据。这些数据详细记录了道路的位置、形状和等级等信息。为了更方便地使用这些数据,你也可以后台回复“道路”,我们将为你提供整理好的道路数据。
2.生成山体阴影
获取DEM数据后,我们可以利用GIS软件(如ArcGIS、QGIS等)生成山体阴影。山体阴影能够增强地图的立体感,使地形特征更加突出。这里以ArcGIS生成山体阴影为例,操作如下:
-
导入DEM数据:首先,将DEM数据导入GIS软件中。确保数据的投影和坐标系设置正确,以便后续处理。
-
生成阴影:在GIS软件中,找到生成山体阴影的功能模块。通常,这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或“地形分析”工具箱中的相关工具来实现。根据软件提示,设置合适的参数(如方位角、高度角等),然后生成阴影图层。
3.调整效果
生成阴影后,你可能需要对其进行一些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调整阴影的透明度、颜色等属性,使其与地图整体风格相协调。符号设置
符号设置是地图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地图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水域符号:
对于水域面数据,我们需要设置合适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水体类型(如河流、湖泊等)。在GIS软件中,可以为不同的水域图层设置不同的填充颜色、边框样式和透明度等属性。通常,河流可以使用蓝色系颜色,并设置一定的透明度以表现水体的流动感;湖泊则可以使用较深的蓝色,并设置实线边框以突出其边界。
道路符号:
道路符号的设置需要考虑道路的等级、类型和方向等信息。对于高速公路、主干道和支路等不同类型的道路,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线宽、颜色和样式来表示。例如,高速公路可以使用较宽的实线,并设置醒目的颜色(如红色或绿色);主干道则可以使用较细的实线,并设置相对柔和的颜色(如灰色或蓝色);支路则可以使用虚线或点线等样式来表示。此外,还可以根据道路的方向设置箭头符号,以便更直观地展示道路走向。
其他符号:
除了水域和道路外,地图上还可能包含其他地理要素(如建筑物、植被等)。这些要素也需要设置合适的符号来表示。在GIS软件中,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或创建相应的符号样式,并将其应用到相应的图层上。整合与导出
在完成数据准备、生成山体阴影和符号设置等步骤后,我们需要将各个图层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底图。在GIS软件中,你可以通过调整图层的顺序和透明度等属性来实现这一目标。确保各个图层之间的叠加效果符合你的预期。
最后,将整合好的底图导出为所需的格式(如PNG、JPEG等),以便在后续的应用中使用。记得在导出前检查地图的投影和坐标系设置是否正确,以确保地图在不同平台和设备上的兼容性。
【结 语】
通过以上步骤,你已经成功制作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底图。这张底图不仅具有高度的自定义性和灵活性,还能充分满足你的DIY乐趣和个性化需求。希望这次动手实践能够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图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有小伙伴问,你这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在这里统一解释下,本人本科是GIS专业,研究生是规划专业,所以目前从事规划信息行业,致力于做有科技含量的规划,如果想系统学习GIS,推荐下面几本书籍,非常实用!从原理、到应用、到开发,比较常见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一定要读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往期精彩推荐:
同时也欢迎加入小编的知识星球【GIS爱上规划】,获取更多福利哦,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