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Modbus RTU(Remote Terminal Unit)是Modbus通信协议的一种变种,用于串行通信。它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控制系统通信协议,通常用于采集传感器数据、控制执行器和监控设备状态。
报文结构
从站地址 | 功能码 | 数据部分 | CRC检验 |
---|---|---|---|
1 byte | 1 byte | n bytes | 2 bytes |
- 地址:取值范围是0-247,如果是0,就是主站广播报文;如果是1-247,则有可能是主站请求或者从站应答。
- 功能码:也就是报文命令,代表主站对从站的操作,读或者写
- 数据:数据字段,主请求报文,从应答报文会有所差异。也就是说假设抓取总线报文,如何区分是主站请求还是从站应答,则需要通过数据字段进行区分了。
- CRC校验:采用CRC16,16位循环冗余校验。
Modbus RTU 帧总长度最大为 256 字节(即数据部分最多252字节)。
物理层
- RS-485:半双工收发接口,这是最为常用的modbus物理层,信号采用差分电平编码,用一对双绞线现场布线,抗干扰性能也不错
- RS-422:全双工收发接口,这种物理层也有比较多的应用,信号采用差分电平编码,需要两对双绞线现场布线,抗干扰性能也不错。与RS-485相比,其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的效率高些,所需要的代价就是现场布线需要两对双绞线,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 RS-232:全双工收发接口,这个基本用在点对点通信场景下,不适合多点拓扑连接,采用共模电平编码,一般需要Rxd/Txd/Gnd三根线连接。
Modbus-RTU和Modbus-TCP的区别
Modbus RTU通过串行线(如RS-485、RS-232)进行数据传输,其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Modbus
RTU采用紧凑的二进制格式对数据帧进行封装,包括地址域、功能码、数据和校验和等字段。这种格式以二进制形式进行高效传输,因此则更适合实时或本地控制应用,尤其是在没有现成网络基础设施的环境中,如:工业自动化现场、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网络以及小型控制系统等场景Modbus TCP利用TCP/IP协议栈在网络上进行数据传输,它依赖于以太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实现高速、大规模的数据传输。
而Modbus
TCP则是将每字节二进制数据转换为固定两位十六进制字符串,再依次串联在一起,以TCP码形式进行数据传送。因其简单、可靠和成本效益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型自动化系统、数据中心、楼宇自动化以及工业物联网等对通信距离较远,且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数据链路层
链路层一个最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对通讯介质的管理,如果没有介质的管理,就不能称其为总线。
寻址
Modbus从链路控制的角度属于主站(Master)/从站(Slave)模式,比较简单。对介质的访问控制相当于时分复用。通讯总是由主站发起,但可分为单播和广播两种方式,单播就是主站向特定的从站发出通讯请求,广播是向总线所有的设备发起通讯请求。
- 广播(Broadcast):主站向总线所有设备发出广播报文,所有从设备处理广播报文但不做应答,报文中地址为0则为广播请求:
- 单播(Unicast): 报文中的地址字段指定所需要访问的设备,该设备收到请求后作出对应的应答。单播地址指的是从设备地址,主设备是没有地址的。
广播地址 | 单播地址 | 预留地址 |
---|---|---|
0 | 1-247 | 248-255 |
主站状态机
从链路管理的角度来看,总线介质上发送报文的有两种设备,一种是主设备,另一种是从设备。对于主设备来说,它会有两种报文会向总线介质发送:一种是广播报文,另一种是单播报文。下图状态机描述了Modbus的介质管理:
图中的事件的产生,将会触发主设备链路状态机从一个状态迁移到另一个状态,在事件触发后,还伴随动作需要执行。
- 空闲:主设备处于空闲态。如果此时应用程序需要发送一个从设备请求,就会切换到等待应答状态;如果此时应用需要发送总线广播,此时,主设备就切换到广播延时。
- 等待应答:在等待应答状态时,主设备将等待来自从设备的应答报文,如果接收到从站的报文,则进入应答处理。如果等待超时则进入错误处理状态机;在等待过程中,状态机不发生迁移。
- 广播延时:如果主设备需要发送广播报文,则发送完就进入广播延时状态。这里为什么要延时呢?延时的设计目的就是留给从设备一点时间去处理接收到的广播请求。如果主设备没有这个延时,那么如果应用马上在发一个请求,则从设备有可能来不及处理。但是从设备只做接收处理,任何从设备都不可以对广播报文进行应答。
从站状态机
对于从设备来说,只接收主设备请求或者发送应答,因此从设备的状态机就更简单了。
从设备的状态机很简单,系统一上电就进入空闲状态,空闲态一直监听总线报文,当收到一个完整的报文时,首先校验报文的正确性,再检查报文是否是发给该设备的,如果是请求本设备的,则先完成请求的操作,然后准备好应答报文,如果出错则将出错信息发送给主站。如果收到的是主站广播请求,则仅仅处理相应请求,不做任何应答。
介质管理
对于帧的时间管理,其实就是对介质的冲突管理,Modbus-RTU对于介质管理规定了2个重要的时间参数,以实现成帧、冲突管理等。
在 RTU 模式, 报文帧由时长至少为 3.5 个字符时间的空闲间隔区分。软件通过这个时间来判断数据是否发送完,当超过3.5 个字符时间没有收到数据,表示本次数据传输完成。
这个图可以用于断帧,也就时判断是否接收到一个完整的帧,因此只需要使用一个定时器在每次收到一个字节后,就重启一个3.5字节定时器,如果这个3.5字节定时器中断了,就证明收到了一个Modbus报文,至于这个报文是不是正确的报文,可以在进一步根据帧格式进行校验。另外还规定了报文需要连续发送,字节间隔不得超过1.5字节时间。
上面对于介质管理所规定得时分复用,可以用一个状态机来描述:
应用层
Client/Server模型
其实这里Client/Server是从应用层的角度描述得,Modbus-RTU中,主设备其应用层就是client侧,而slave从设备就是应用的server。
- 无错误:Client(主站)向从站发出请求,Server(从站)执行命令请求的操作,然后发送应答给Client(主站),这里的操作,有可能是读取参数,设置参数,或者执行某个动作,具体取决于如何设计。
- 有错误:Client(主站)向从站发出请求,Server(从站)检测到错误,然后发送异常应答给Client(主站)。这里的错误,有可能是读取失败,寄存器地址非法,写失败,执行动作失败等。
CRC16校验及代码实现
CRC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
CRC-16即生成的校验码是16位(2Bytes)的。
CRC校验的原理是将要发送的数据视为一个多项式,通过生成多项式进行计算得到余数,将余数附加到数据后发送。接收端再用相同的生成多项式进行计算,比较结果是否一致来判断数据是否正确。CRC校验具有检错能力强、开销小、易于实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和数据通信领域。
CRC校验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数据存储和数据通信领域。例如,著名的通讯协议X.25的FCS采用CRC-CCITT,WinRAR、NERO、ARJ、LHA等压缩工具软件采用CRC32,磁盘驱动器的读写采用CRC16,通用的图像存储格式GIF、TIFF等也都用CRC作为检错手段。
查表法实现CRC16校验
//输入参数: *puchMsg用于计算的报文,usDataLen报文中的字节数
//返回值:即为计算出的16位校验码
unsigned short CRC16 ( unsigned char *puchMsg, unsigned short usDataLen )
{
unsigned char uchCRCHi = 0xFF ; // 高字节初始化值
unsigned char uchCRCLo = 0xFF ; // 低字节初始化值
unsigned uIndex ; // 查询表索引
while (usDataLen--) // 完成整个报文缓冲区
{
uIndex = uchCRCLo ^ *puchMsg++ ;
uchCRCLo = uchCRCHi ^ auchCRCHi[uIndex] ;
uchCRCHi = auchCRCLo[uIndex] ;
}
return (uchCRCHi << 8 | uchCRCLo) ;
}
static unsigned char auchCRCHi[] = {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 0xC1, 0x81, 0x40, 0x00, 0xC1, 0x81, 0x40, 0x01, 0xC0,
0x80, 0x41, 0x01, 0xC0, 0x80, 0x41, 0x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