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光片。(如果是透明材质,在硬件和软件逻辑没问题的前提下,越靠近光源反而不会误触发,
但在某些角度或者移动距离的操作下,则会受到光源干扰。另外当有反光材质遮挡也会引起误触
发。这个问题软件解决不了→只能更换其他材质的偏光片)
2、比较器设定的电压阈值。(如果偏小,反应灵敏,距离远,但会增大误触发的概率并且抗干扰性
差。相反,在保证距离的前提下,合理的设定电压阈值,抗干扰性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3、接收端内部比较器的读值。(如果是一个脉冲信号,当发射信号开启,接收端则要延时些时间再
去读取,避免有干扰源造成误触发。如果是一段的连续脉冲信号,可以连续读取并记录OK次数,
当次数达到设定值则判断有遮挡信号。)
4、连续读取接收端有无遮挡时的电压。(当使用AD口去检测红外信号时,若是无光源干扰,接收到的环境背景电压是比较低的,反之则会变高,这样软件层面就可以区分是否有干扰源。从而应对干扰时做出最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