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信号发生器:运放实现三角波、方波发生器(详细参数说明)+multisim仿真

前言

信号发生器是电子工程师最常用的几个仪器之一吧,三角波方波是最常用的波形,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RC延迟电路,今天我就教大家通过RC延迟和运放来实现三角波和方波

仿真软件版本

本次介绍的电路是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按照惯例,贴出软件版本,需要的同学通过链接自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附上multisim 14.0 网盘链接,内附PJ方法

https://pan.baidu.com/s/15NvcyeKIgk-COlvoDIfz0A

提取码: dsm

目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先看结果

按照惯例,我们先来看一下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路产生了约500HZ的三角波和

1 载波波形为正弦波,频率100kHz~500kHz可调节。 2 调制信号由高频信号发生芯片ICL8038实现,设计拨码开关实现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切换,调制信号可调频率范围500Hz~5kHz。正弦波(Vpp>1V)、方波(Vpp<5V)、三角波(Vpp<6V)。 3 调幅系数可调,范围0~1可调。 模块介绍: 1.调幅信号发送器分三部分组成: ICL8038 信号产生部分、 NE555 载波产生部分、 MC1496 信号调制部分。 2.ICL8038仿真电路部分, 有输出信号占空比调节、 频率调节( 范围大于 500-5K)、 两个正弦波失真度调节、 输出信号幅度调节( 调节这里的幅度即改变了调幅度)。 3.载波部分, 为 NE555 定时器产生 100K-500K 的方波信号, 然后通过一个一阶RC 高通滤波和一个二阶 LC 低通滤波得到交流正弦波 4.MC1496部分,包含一个平衡电位器,调节输出调制波的幅度 系统框图: ICL8038的仿真: NE555载波产生电路: 2N2222搭建MC1496调制电路: 测试: 测试前应该先拔掉跳帽,接通电源,测ICL8038跳帽输出端调节频率调节电位器调到所要频率(500-5K),可以切换拨码开关选择不同波形,调节ICL8038输出信号的幅度就改变了调幅度。 NE555部分,可以调节电位器改变载波信号频率,调节NE555部分的调幅电位器将幅度调到500mV左右。 把两个跳帽接上,因为我们已将平衡电位器调好,所用直接测试输出端即可看到调制输出波形。 中间遇到几个问题,就是频率无法达到500k然后将两个5.1k的电阻改为了2.2k,达到了那个频率要求。
### 单电源供电运算放大器方波发生器电路设计 单电源供电的运算放大器方波发生器可以通过调整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实现稳定的工作状态。以下是关于如何设计这种电路的关键点: #### 1. 运算放大器的选择 对于单电源供电的设计,推荐选用能够支持较宽工作电压范围并具备良好性能指标的运算放大器。例如,LM324[^1] 和 LM358[^3] 都是非常常见的选择。它们的特点如下: - **LM324**: 提供低输入偏置电流 (典型值为 45 nA),低失调电压 (典型值为 2 mV),以及较高的增益带宽积 (1.2 MHz)[^1]。 - **LM358**: 具有较低的偏移电压 (最大 3 mV) 和静态电流 (每个放大器300 µA)。 这些特性使得这两种器件非常适合用于单电源供电环境下的信号处理和生成任务。 #### 2. 基本电路结构 一个简单的单电源方波发生器可以采用比较器形式构建,其中通过正反馈机制形成自激振荡回路。具体来说,电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电阻网络**:控制充放电时间常数,从而决定输出频率; - **电容器件**:作为定时组件参与周期性变化过程; - **二极管钳位电路(可选)**:当需要更精确地设定上下限阈值时加入此模块; 下面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及其对应的元器件清单表: | 参数名 | 数值 | |--------------|---------------| | R1 | 1 kΩ | | R2 | 10 kΩ | | C | 0.1 μF | ```circuitikz \begin{circuitikz}[scale=0.9] \draw (0,0) node[op amp](opamp){} % Input Voltage Source (-2,-1) to [short,*-,o] ++(0,2) coordinate(vin) -- ($(vin)!0.5!(opamp.-)$) |- (opamp.+); (-2,-1) node[left]{Vin} ; % Feedback Resistor Network & Capacitor (opamp.out) -|++(-1,.5)--++(-1,0)coordinate(fbp) to[R,l=$R_1$]($(fbp)+(0,-1)$)-|(opamp.-); (opamp.out)to[C,l=$C$,mirror]++(1,-1)node[right]{$-$}; $(opamp.out)+(.5,0)$--++(1,0)|-(opamp.+); \end{circuitikz} ``` 上述示意图展示了基本配置方法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细节因素比如温度漂移补偿等问题。 #### 3. 输出波形分析 根据所使用的RC组合不同,最终得到的方波频率也会有所差异。假设初始条件已知,则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理论上的震荡周期T: \[ T = RC * ln(\frac{(V_{cc}-V_t)}{V_t}) \] 这里 \( V_t \) 表达的是触发转换所需的门限电平值[^2]。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希望获得更加纯净无失真的三角波输出而非仅仅依赖于自然积分效应的话,则可以在原始设计方案基础上额外增加专门负责整形作用的部分——即所谓的积分环节[^4]。 ---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