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_MM&PP模块-联产品功能

SAP联产品功能

目录

SAP联产品功能

一、配置记录

二、后勤业务操作

三、附加测试例子:物料标准价格与工单入库存在差异金额时的记录;

业务场景:一个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两个或多个产品,其中多个产品如果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则认为是联产品,如果多个产品一个为主要产品,另外几个为次要产品,价值不高,比如边角料,则认为是副产品。从SAP的成本核算角度来说,联产品是要一起分摊成本的,而副产品则作为成本投入的抵减项显示。

一、配置记录

1、源结构(source structure)配置:事物代码OKEU此处配置不用于实际测试例子,仅仅截图说明用法

成本要素组可以用KAH3查看对应的成本要素:

(1)把这些相关的成本要素捏成一个”组“,然后把这个”组“再放到”源结构“中,再把”源结构“分配到联产品当中,进而完成了联产品成本分摊的规则。

(2)把”源结构“填入到联产品当中去进行设定,从而完成的效果,是可以限定在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哪些成本要素是按照比例进行分摊的,可以只摊材料成本,可以只摊人工成本,可以只摊费用。

(3)这个规则,只需要在”主要联产品“当中进行录入即可,在”次要联产品“当中,只需要在物料主数据维护中,把MRP2视图的”联产品“给勾选上即可,不需要再次维护此规则。(也可以在成本1视图勾选)


可以按照源结构的每个项目设置不同比例,比如上图的生产成本按照60:40比例分摊,制造费用成本按照70:30比例分摊(此分摊例子仅用于显示该功能用途,分摊的内容可能不恰当;具体可分摊的项目配置以及对应的科目配置,需要财务给出比较合理的科目

2、创建订单时,查看结算规则,可以看到订单的结算规则中把源结构的所有项目数据都显示出来,并且根据物料主数据维护的项目的权数自动带出来;

3、后面的实际测试例子,主要联产品的物料主数据中,联合生产规则里面,没有维护源结构,系统会按照以下逻辑带出订单的结算规则;

(1)订单类型关联结算参数文件Z001;

(2)结算参数文件关联分配结构Z1;

(3)分配结构关联对应的项目分配组,不同的项目分配组关联不同的成本要素组/成本要素;


分配结构Z1

不同的项目分配,对应不同的成本要素组,KAH3查看成本要素组对应的成本要素 (仅截图Z1-10成本要素组对应的成本要素供参考理解)

注意:结算成本要素,这里的配置,只影响在建工程、内部订单或者WBS元素等非生产类的结算,不影响生产订单或者流程订单的结算;

总结:源结构与分配结构使用上的区别在于:

1、分配结构:

(1)只能全部金额分配一个接收方(譬如订单的所有成本都分配给物料、或者生产联产品的时候就全部分配给不同订单行;)。

(2)针对非生产业务的结算,如在建工程WBS元素和内部订单,分配结构还可以指定结算成本要素作为中转科目;

(3)订单的结算规则中看不到对应的项目行(无法根据项目设置不同的分摊比例)

2、源结构:

(1)可以维护不同的发送方,以及维护不同的接收方(针对联产品的功能,使用源结构,无法设置不同的接收方,但是可以根据不同的作业类型,设置不同联产品的分配比例等等,如材料成本按8:2,人工成本按6:4,机器成本按5:5等等)

(2)订单的结算规则里面可以看到对应的项目行,从而设置不同项目的分摊比例

二、后勤业务操作

新建联产品相关的物料主数据、BOM、工艺路线、生产版本、价格发布等一系列后勤业务操作

前台操作1联产品相关主数据的维护

1、维护联产品物料主数据

        可以在物料需求计划2中勾选联产品及维护联合生产,也可以在成本1视图中维护,数据一样

字段解释:

(1)联产品:标志这个物料是联产品

(2)固定价格: 标志该联产品采用固定价格,在生产订单中,此物料将以固定价格作为产出,不分摊生产订单结算的差异;

(3)联合生产:订单结算时差异分摊会按照定义的权数分摊到各个联产品;如果启用了物料分类账下层差异就会按照联合生产中的定义分摊到各个产出中

(4)只需要维护主要联产品T-COP中,“联合生产”字段的分摊比例即可;其他次要联产品T-COP1和T-COP2等都不需要再重新维护“联合生产”字段里面的分摊比例;

主要联产品的BOM组件原材料:本例子已进行采购入库,单价10,数量100;

联产品

固定价格

联合生产

主要联产品T-COP

X

X

次要联产品T-COP1

X

次要联产品T-COP2

X

X

100172(组件物料)

2、维护主要联产品的主配方(C201)


资源106DS1D对应的成本中心为111020700,KP26维护成本中心对应的作业价格

3、维护主要联产品的生产BOM(CS01)

联产品的数量需要维护成负数;并且勾选联产品字段

4、维护主要联产品的生产版本(C223)

前台操作2:主要联产品和次要联产品(非固定金额)价格发布

1、创建主要联产品的成本估算(CK11N)

注意:正常联产品,项目类别会显示为A-联产品;如果是勾选了固定的联产品,那么也会显示未M-物料,这是因为固定的联产品,是以固定价格作为产出,不分摊生产订单结算的差异;所以需要提前给固定的联产品手动维护一个标准价格(MR21),并且需要注意,MRP2视图的采购类型需要维护成X,如果维护成E的时候,CK11N标准成本发布会报错(因为联产品没有维护BOM和工艺路线,E自制是需要维护BOM和工艺路线才能发布价格的)

固定价格的联产品T-COP2,MR21维护价格5后,再重新用CK11N发布主要联产品T-COP价格,提示以下错误:

这个错误,是由于财务没有维护对应的科目导致的,具体原理暂时不清楚。

解决方法:OKTZ 把对应的报错科目维护进去即可

配置修改后,重新用CK11N发布价格,如下图所示:

正常情况下,生产入库产生的科目,应该是用5001010600 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科目,此处CK11N发布价格,用的是5001960000生产成本-成品完工转出科目;

疑问点1:为什么联产品T-COP1(非固定金额)和T-COP2(固定金额)用的科目都是5001960000,但是OKTZ不维护前,T-COP2对应的00007行会报错(虽然项目类别一个是A,一个是M)

疑问点2:按照原理,总成本是报工成本4 + 材料成本10  = 14

  1. COP2为固定金额的联产品,价格为5,那么剩余可分摊的金额为14 -5 = 9;

此时:正常分摊给联产品T-COP1 的金额 应该等于 9 * 1/3 = 3  ,最终主产品T-COP的金额应该等于 9 -3 = 6;但是实际执行的结果,T-COP1的金额为2.98,T-COP的金额为6.02,多了一些误差

问题解答(后续补充):

(1)点击货物制造成本;(此处K-COP与前面的T-COP类似,截图说明需要而更改)

(2)明细计算;

人工/折旧/燃动/其他等成本:按照比例分摊,主要联产品K-COP分别为1 / 3 * 2 = 0.67 ,总的成本为0.67 *4 = 2.68

材料成本:按照比例分摊,为10 / 3 * 2 = 6.67 ;

库存商品成本(固定金额联产品的):按照比例分摊,为-5/3 *2 = -3.33

主要联产品K-COP 的成本为:材料成本6.67 + 报工成本2.68 -固定联产品成本3.33 = 6.02

次要联产品K-COP1的成本为:材料成本3.33(10 -6.67 )+ 报工成本1.32(4 -2.68 )-固定联产品成本1.67(5-3.33) = 2.98

为了方便测试后续的记录,此处修改物料主数据T-COP的分摊比例(改为3:1:1),然后重新执行CK11N;

金额计算明细如下:

人工/折旧/燃动/其他等成本:按照比例分摊,主要联产品T-COP分别为1 / 4 * 3 = 0.75 ,总的成本为0.75 *4 = 3

材料成本:按照比例分摊,为10 /4 * 3 = 7.5;

库存商品成本(固定金额联产品的):按照比例分摊,为 -5/4 *3 = -3.75

主要联产品T-COP 的成本为:材料成本7.5 + 报工成本3 - 固定联产品成本3.75 = 6.75

次要联产品T-COP1的成本为:材料成本2.5(10 -7.5 )+ 报工成本1(4 -3 )-固定联产品成本1.25(5 -3.75) = 2.25

错误的计算方式(汇总计算方式):T-COP1的金额为 (14 -5)/4 =2.25  ,T-COP的金额为9-2.25 =6.75

虽然看起来与上面的计算出来的金额一致,但是实际上系统是按照前面一种明细方式计算;会有一些小数点误差;

系统会黄色警告提示,T-COP2是属于固定金额联产品,不会参与成本分摊

2、主要联产品的标记和价格发布(CK24);

发布价格:

3、重复步骤5-6,CK11N和CK24标记和发布T-COP1次要联产品的标准价格:

可以看到,与T-COP主要联产品的数据是类似的;

4、MM03/MM60查看物料的标准价格

前台操作3:下达主要联产品A的流程订单(COR1)

1、下达订单,查看结算规则

多重项目:正常的生产订单是不会出现这个字段的,联产品订单才有这个字段而且会自动勾上;意思是订单结算接收方有多个

订单的物料组件中,联产品自动勾选;

类这里显示的是OIT工单结算,相当于结算到不同的物料当中去了,如果你留意普通的工单,那么成本应该结算到物料里面。而正是有联产品的存在,所以变成了OIT

(1)权数就是自动从物料主数据中联合生产结构中带出来的,可以更改;

(2)对于固定价格联产品,即使定义了权数,在结算规则中也不起任何作用

(3)**结算规则只影响生产订单差异的分摊,不影响物料分类账下层差异的上卷,下层差异仍然按照结构中定义的权数去分摊到上层的各个联品中

(4)联产品的订单是有多个行项目的,可以通过AFPO表查看:每个行项目对应的对象号,也变为OP0000300001740001~3,而没有联产品生产订单只有一个行项目,生产订单的对象号为OP000030000174

2、生产发料:

发料这里不会把次要联产品T-COP1和T-COP2带出来,还是正常的发料

3、流程订单报工:COR6/COR6N(无特殊操作,正常报工)

4、完工入库:MIGO(三个联产品同时入库)

5、查看订单成本分析:COR3

前台操作4流程订单结算

1、总结算逻辑:整个生产订单的结算过程也分为两步:

(1)投料和报工,原材料和报工费用先记到整个生产订单上,然后从在从生产订单分摊到行项目上;

(2)固定价格联产品行项目,分摊到的投入固定,就等于产出的金额;

非固定行项目投入金额 = 去掉固定行后的总投入分摊权数 / 订单总权数;

(3)联产品结算涉及到的后台表有:AFPO找到对象号、根据对象号去COSS、COSP找到对应的成本

(4)物料分类账下层差异的上卷

物料分类账结算时,如果投入的原料存在差异,此差异会转至上层,这个差异按照此处定义的规则进行结转,及时生产订单中更改了权数。

对于T-COP2,虽然是固定价格联产品,但是只要联合生产结构中定义了此物料,也会接收下层差异

2、订单结算操作:

(1)CO8A预结算成本分配计算

CO8B单个订单执行,预结算结构。(把订单抬头总的成本金额按比例分摊到联产品对应的订单行项目中去

(2)KO88:订单结算

可以看到,KO88订单结算时,只有发送方为OIT,接收方为MAT的数据明细,发送方为ORD,接收方为OIT的数据已经用CO8B-联产品,重加工的预结算步骤结算走了;

COR3查看订单成本分析:奇怪的是,通过CO8B和KO88结算后,订单没有显示结算标识,这是由于投入和产出完全没有差异,所以这里不显示结算的金额

附加:KO88结算:(如果没有执行CO8B预结算,那么KO88结算时,明细会把发送方为ORD,接收方为OIT的数据也显示出来)

发送方为OIT,接收方为MAT的数据:属于物料的价格差异数据(分摊前总金额 = 订单材料投入+报工投入-产出)

发送方为ORD,接收方为OIT的数据:属于真正订单成本结算的数据(分摊前总金额 =订单材料投入+报工投入)

流程订单涉及到的财务科目记录;

(1)生产入库时的科目(MIGO收货时产生):

借:存货科目;OBYC-BSX

贷:生产成本-成品完工转出:OBYC-GBB-AUF

(2)生产入库投入与产出存在差异时的科目(KO88订单结算时产生):

借:生产成本-成品差异转出OBYC-GBB-AUA

贷:材料成本差异OBYC-PRD-PRF

(3)原材料投料时的科目(MIGO-261发货时产生)

借:生产成本-主材OBYC-GBB-VBR

贷:存货科目OBYC-BSX

三、附加测试例子:物料标准价格与工单入库存在差异金额时的记录;

方法一:直接KO88一次性结算完:

1、主要联产品AK0成本为10,次要联产品成本为15;

主要联产品生产时,总成本为材料成本566.38 + 报工成本9209.27 = 9,775.65

2、订单结算:KO88

这里可以看到一共有4行数据:

  1. 发送方为OIT、接收方为MAT的数据,属于投入与产出部分的差异数据,总投入成本金额为:材料成本566.38 + 报工成本9209.27 = 9775.65

按照比例:AK0: AK0-1 = 100:50 = 2:1;

A、分摊给AK0物料的成本为:9775.65 /3 *2 = 6,517.1;

B、分摊给AK0-1物料的成本为:9775.65 /3  = 3258.55;

那么AK0物料的差异金额为:投入金额 - 入库金额 = 6,517.1 - 20 = 6497.1

那么AK0-1物料的差异金额为:投入金额 - 入库金额 = 3258.55 - 30 = 3228.55

(2)发送方为ORD、接收方为OIT的数据,属于总的工单成本,主要用于把订单抬头总的投入成本金额按比例分摊给不同的订单行项目;总成本金额为9,775.65,按照AK0和AK0-1这两个联产品的分摊比例100:50 =2:1,得到成本分摊给AK0的成本为9775.65 /3 *2 = 6,517.1;

分摊给AK0-1的成本为9775.65 /3 = 3,258.55

(3)选中发送方为ORD的那一行,点击结算规则;AK0与AKO-1联产品的比例为100:50=2:1

(4)结算凭证查看;

可以看到:AK0物料产生的差异金额进入到差异科目;

同理,AK0-1物料产生的差异金额进入到差异科目;

通过科目分类列可以看到,ORD的金额按照比例,分摊给对应的联产品,

结合COR3查看订单成本分析,对应以上数据进行核对;

如人工成本,总金额为43.98;30000173/0001 与30000173/0002 比例为100:50 =2:1

那么分配给30000173/0001的金额为:43.98 / 3 * 2 = 29.32 ;

那么分配给30000173/0002的金额为:43.98 / 3 = 14.66 ;

与上面截图的凭证明细是完全对应得上的;

报工凭证查看:可以通过ACDOCA表,根据订单号和业务交易类型RMRU找到对应的报工明细;(也可以根据科目明细查找)

843201 人工成本

843202 制造费用-折旧费

843203 制造费用-动力费

843204 制造费用-其他

方法二、分别用CO8B预结算,再用KO88结算;

1、CO8B单个订单执行,预结算结构。

此时COR3查看订单成本分析,是还没有结算字眼的,也就是说,订单差异是还没有结算的;由此可以总结看出,CO8B这个操作,只是把订单的抬头总发生成本,按照联产品的比例,分摊到每个订单行项目中去而已;

2、KO88订单结算;

此时,COR3查看订单成本分析,可以看到结算字眼,订单真正完成结算(投入与产出的差异结算)

生产/流程订单结算对应的科目配置:(订单中维护的结算规则不生效,结算的是订单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异金额,主要涉及的配置点就是OBYC-GBB-AUA以及OBYC-PRD-PRD,如果订单投入与产出无差异,那么结算金额为0,此时不会产生会计凭证)

  • 24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