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匹配---立体匹配过程

立体匹配就4个步骤:匹配代价计算,代价聚合,计算视差,视差精化。

匹配代价计算: 一般是通过计算左右两图对应像素3个通道的灰度值差来决定匹配代价的,常用的就是基于像素点匹配代价计算,一般有AD, SD,TAD什么的,基于区域的匹配代价计算一般有SAD,SSD, STAD之类的。匹配代价计算会生成一个disparity space image,也就是DSI。这个DSI是一个三维的空间,也就是每一个视差,得到一张代价图。假如视差范围是0~16,则会得到17幅代价图。视差搜索范围就是MiddleBurry网站上的stereo pair值,也就是说在视差范围内(比如0-16)内搜索匹配代价,得到17张匹配代价图,然后找到匹配代价最小的对应的视差值就是此像素对应的视差。

代价聚合:其实就是一个滤波的过程,对每一幅代价图进行聚合,最简单的就是采用boxfilter。第一步代价计算只是得到了图像上所有孤立像素的视差值,但是这些时差值都是孤立的,引入了过多噪声,比如一片区域的视差值都是10,可是引入噪声后就会导致这一片的视差值都不一样,那么就需要一个滤波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局部立体匹配方法,即采用窗口卷积达到局部滤波的目的。

计算视差:常用的方法就是WTA算法(局部),对于图像中的同一个点,选出17幅代价图中匹配代价最小的那张图,该幅图对应的视差值就选取为最终的视差。或者在全局立体匹配中采用能量函数的方法,分为数据项和平滑项,数据项其实就是代价计算,平滑项就是代价聚合,只不过窗口大小是整幅图像,也可以试试如果把平滑项前面的系数lamda设为0,那么得到的结果和单纯代价计算的局部立体匹配是一样的。

视差精化:也就是对得到的视差进行优化的过程,如:左右一致性检测、区域投票等;这步其实是很多立体匹配的遮羞布,比如用遮挡处理,中值滤波,左右一致性检测等,都能使最后的是视差图提升1%左右,它是很多论文的遮羞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立体匹配最关键的步骤仍然是代价计算和代价聚合步骤。

在立体匹配方法中,基于全局和局部的算法有些区别。不过基本步骤都差不多。有些时候,基于局部的算法,第一步和第二步是合并在一起进行的,基于全局的算法,会跳过第二步。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