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之《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们与恶的距离》

上映时间:2020年台湾

简介:「到底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有标准答案吗? 」 这是由一场无差别杀人事件,延伸出的几个家庭间,不同立场、不同参与者的故事。

故事剧情:

围绕一场无差别枪杀事件展开,分别从枪杀案受害者家庭、罪犯辩护律师、罪犯家人以及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属,这几个方面不同视角展开。

从受害者家庭角度,这里主要是以贾静雯饰演的乔安为例,她是知名新闻电台的编辑,而很多时候新闻电台为了博取收视率,经常会做出超过道德底线的事情,例如说用言语刺激当事人等。

乔安经常为了工作而顾不上家庭,她有一儿一女,她和儿子在枪杀案案发当天在一家电影院看电影,中途接到了工作电话,于是离开沟通,但是回去时电影院已经发生了枪杀案事件,儿子当场身亡。

至此,乔安一直放不下这件事,埋怨自己当时的离场,对枪杀案罪犯深恶痛绝,用工作麻痹自己。同时,与丈夫感情走向破裂,和女儿也有很深的误会与隔阂。女儿认为乔安只喜欢哥哥,而乔安在她生日当天明明答应陪她过生日,却因为当天有重大新闻发生而缺席,母女隔阂越来越深。

从罪犯辩护律师角度说,吴慷仁饰演的王赦是一名帮死刑犯李晓明辩护而受尽谴责的法扶律师。他虽然内心深处知道这样的罪罪不可恕,从道德层面看理当处死刑,但他为其辩护。

一是他认为司法公正,不应该被群众的情绪裹挟,不应该受舆论压力就处决罪犯以平息众怒。

二是他为李晓明辩护不是为他开脱罪行,而是想要去理解犯罪心态。

简单地枪毙罪犯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就像一个伤口,病人嗷嗷叫说看见伤口害怕、喊疼,医生也不杀毒消菌就直接用纱布包扎好,然后说:看,伤口不见了吧。我们的社会就是病人,李晓明(枪杀案罪犯)就是伤口里的病菌,司法部门就像医生,不消毒只覆盖,只会感染得更严重。没查清李晓明的心态及犯罪原因 就处决他,就像医生只给病人吃了止疼药,就是扬汤止沸。

社会不可能解救每一个在泥潭里挣扎的人,罪犯也依然会出现,去找到原因并让人思考改正才是进步,也许本来有十个罪犯,然后他们家里人在反思中让部分有可能成为罪犯的人改正了呢,最后真正成长成罪犯的只有八成,那也是一种进步。

可是在大众的眼中,李晓明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大众没有办法理解王赦,认为王赦是想要帮助这个杀人狂魔,所以大众对于王赦的行为是唾弃的,王赦受到了很多人的辱骂,遭受了严厉的网络暴力。甚至王赦怀孕的妻子也被人发私信,威胁其妻和年幼女儿的人身安全。

从罪犯家人的角度看,杀人犯林晓明的家人(除了妹妹李晓文)在案发后被媒体曝光,终日不赶出家门,父亲每天酗酒逃避,母亲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摆摊卖粽子维持生计,脸上甚至被勒出了疤痕。李晓明的妹妹,因哥哥李晓明事件发生后变得沉默和内向,在父母的逼迫下改名“李大芝”,父母希望她能开始新生活主动断绝任何联系。在大学教授的推荐下,改名后的受害者妹妹李大芝来到电视台工作,其上司恰好是受害人母亲宋乔安。

后来乔安得知李大芝的真实身份时,跟踪她找到了李晓明的父母,又直接把她曝光在镜头下。后来,她去咖啡店打工,人们都因为她是李晓明妹妹,而不去店里买东西了。

这里主要讲的是罪犯家人其实也是受害者,事情发生后他们一直受到公众的歧视排挤,一辈子活在罪犯家属的阴影下,无法开启新的生活。

从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属角度看,应思悦和应思聪是一对姐弟,应思聪曾是一名很有才华的年轻导演,但是后来受刺激导致精神失常。曾冲到幼儿园拍想象中的电影,但被人们误以为是劫持儿童的罪犯。后来应思聪被送到了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出院之后他也想像一个正常人一样重新回归社会。他和自己的大学同学一起去给导演当助手,原本他以为自己可以抵挡住心理压力可以不吃药,但是自己在听到导演训斥别人时心理防线再一次崩溃。我们可以看得出应思聪为了回归社会所作出的努力,他想要做一个正常人,但是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是把他逼到了死胡同。

“为什么是我?”
“可能因为你比较勇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