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知识笔记

阅读前请看一下:我是一个热衷于记录的人,每次写博客会反复研读,尽量不断提升博客质量。文章设置为仅粉丝可见,是因为写博客确实花了不少精力。希望互相进步谢谢!!

此文比较长,主要是对于很多通信的基础概念进行的整理合并,从目录按需查找即可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Multiplexing: 复用

复用即多路复用,是指多个数据流的数字调制信号共享一条信道进行传输,是一种信道共享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复用需要通过某一维度来区分信号,即复用的多个信号必须要在某一个维度上是可以区分的,常用的维度:

  1. 频分复用:FDM,将一个信道划分为N个载波,即不同的信号在不同频带并行发送,故可通过频带来区分复用的多个信号; 可以理解成并行,同时运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时分复用:TDM,将一个信道划分为N个时隙,不同的信号在不同时隙并行发送,故可通过时隙来区分复用的多个信号;可以理解成并发,轮流占用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时分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码分复用:CDM,将一个信道划分成N码道,即不同的信号是被相互正交的码字进行了扩频,故可通过正交码字来区分复用的多个信号。

多址接入MA及双工的实现基础是复用技术!!!


2、MA: 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

当把多个用户接入一个公共的传输媒质实现相互间通信时,需要给每个用户的信号赋以不同的特征,以区分不同的用户,这种技术称为多址技术。多址技术解决的就是多个用户同时接入网络时,如何有效区分的问题。

多址接入:

① FDMA:频带区分,将N个子载波动态分配给多个用户使用

② TDMA:时隙区分,将N个时隙动态分配给多个用户使用

③ CDMA:正交码字区分。将N个码道动态分配给多个用户使用

④ OFDMA:正交时频资源区分,将N个子载波和M个符号动态分配给多个用户使用

⑤ SDMA:采用大规模MIMO时,利用近似正交的信道向量进行区分,相当于信道向量作为扩频码时的CDMA

⑥ NOMA:接入设备数目增长,但正交资源有限。破坏一定的正交性,主动引入干扰,通过复杂的接收算法来实现一定性能的区分。


2.1、FDMA: 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 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起源较早,在模拟通信时代,就已经使用了FDMA技术,它也是最为经典的一种多址接入方式。平时,我们在收听无线电广播的时候,如果需要收听不同电台就需要将频率调到对应的电台上。这里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一种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的技术,不同电台的信号分别从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上传输,他们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收听。FDMA实际上就是基于这种FDM技术实现,它通过将频带资源进行分割,产生若干个子频段,每路信号占用一个频段,从而形成若干个子信道,以供不同的用户使用。信号在分割的频率的各个子信道上相互不重叠,为了防止相邻用户之间频段的干扰,还需要T留有一定的保护间隔频段。


2.2、TDMA: 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进入数字通信时代,诞生了新的多址接入技术——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与FDMA明显的区别是,它是在时间维度上将时间分割成具有周期性的帧,再把每一帧分成若干个时隙,而每个用户就可以占用不同的时隙进行通信。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进行通信。

在这种方式下,在相同的信道数情况下,相比于FDMA能够容纳更多的用户。


2.3、CDMA: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最初的设计是用于军事战争,后来,高通首次将其应用到了移动通信系统中。它的原理是对不同用户通过使用互不相同、互相正交的地址码分别调制不同用户的信号数据并将其发送出去。而在接收信号的时候,也同样根据地址码的正交性,通过对地址的码的相关性检测,从不同的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

显而易见,这样不同的用户就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频率上进行通信,其系统容量也将大幅度提高。理论上,CDMA系统的系统容量可以达到FDMA系统的20倍左右,是TDMA系统的5倍左右。这在当时,3G系统中的三大主流标准也都以CDMA作为基础。


2.4、OFDMA: 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将传输带宽划分成正交的一系列子载波集,将不同的子载波集分配给不同的用户。通过给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子载波,实现了多址方式,用户之间满足正交,在理想的同步条件下,用户之间没有相互干扰。

与FDMA方式类似,它们都会对传输频带进行划分。不过,不同的是FDMA不同用户的信号在不同的频段上传输时,不同频段之间需要有保护间隔;而OFDMA通过分配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可以使不同用户相互重叠并同时传输信号,这种方式明显大大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它是将资源粒度分配的更小,还可以在时间上进行分割,通过不同的子载波集使其无线系统更加灵活。

实际上,OFDMA是TDMA、FDMA的综合应用,它也是4G以及5G系统主要采用的多址技术。


2.5、NOMA: 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蜂窝通信系统中,主要用的是正交多址接入技术(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使用OMA可以在低复杂度的情况下轻松分离出不同的用户信号所携带的信息。但是,OMA的一个缺陷是支持的用户数量受到可用正交资源数量的限制。此外,由于时延、偏移和多普勒频移,其正交性总是不可避免地被破坏。因此,如果仍然局限于OMA技术,无法在有限的资源内接入更多的用户,就无法达到5G的频谱效率和大规模连接要求。

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是达到5G要求的重要技术,该技术通过功率域实现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即允许多个终端同时共享同一资源单元,多个信号在发射端进行功率域的多路复用,形成多用户叠加传输信号,然后接收端通常基于SIC(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技术消除用户间共道干扰,可以实现有限频谱资源的复用,在接收端通过先进的接收机技术来分离每个用户的数据。NOMA技术其重点在于对使用同一个信道的不同链路质量的用户分别分配不同的功率值。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文参考链接:《无线通信:多址接入技术》

NOMA的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采用非正交传输,主动引入干扰信息,在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删除(SIC)实现正确解调。虽然采用SIC接收机会提高设计接收机的复杂度,但是可以很好地提高频谱效率,NOMA的本质即为通过提高接收机的复杂度来换取良好的频谱效率。

作为一项多用户检测技术,SIC早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中被采用。SIC在性能上与传统检测器相比有较大提高,而且在硬件上改动不大,从而易于实现。

NOMA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输速率计算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文参考链接:《NOMA计算》

SIC: 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其基本原理是逐步减去最大信号功率用户的干扰,SIC 检测器在接收信号中对多个用户逐个进行数据判决,判决出一个用户就同时减去该用户信号造成的多址干扰(MAI),按照信号功率大小的顺序来进行操作,功率较大信号先进行操作。这样一直进行循环操作,直至消除所有的多址干扰为止。

SIC 检测器的每一级只检测一个信号,因此 K 个用户就需要 K 级判决。各用户的操作顺序是根据其功率值排列进行的,功率越大的信号越先处理,因为最强的用户越容易捕获。每级输出的是功率最大用户的数据判决和去除该用户造成的 MAI 以后的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将多址干扰降到最低,并且信号越弱获益越大,大大增加了检测的可靠性。多级结构将上一级的输出信号作为下一级的输入信号,重复“检测、估计、检测……”的循环操作,逐步消除接收信号中的多址干扰。SIC检测器的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如,在一个由3个用户共享的子信道上,叠加后的信号为: x=x(1)+x(2)+x(3)。其中,x(i)(i=1,2,3)分别代表3个用户信号,其中,信号功率x(1)<x(2)<x(3),为了简单起见。

在接收端,接收信号为:y(i)=h(i)x+w(i)。其中,h(i)是信道系数,w(i)是信道高斯白噪声和小区干扰。

则SIC接收机解调3个用户过程如下图2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第一级检测之前,先要将接收信号按照信号功率大小进行排序,这里由于x(3)信号功率最强,先要对x(3)进行判决,输出x(3)。然后恢复出对x(3)的信号估计值,从接收信号中减去x(3)的估计值,得到x(1)+x(2),然后将h(2)(x(1)+x(2))+w(2)作为下一级输入。按照功率顺序依次执行相同的操作,最后先后输出x(2)和x(1),完成对所有的用户信号检测。
在SIC信号检测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用户检测检测顺序。这里进行排序是根据用户的信号功率来进行的。在NOMA中,发送端会采用功率复用技术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功率分配。通常,信道增益高的用户会少分配一些功率资源,而信道增益低的用户会多分配一些功率资源。到达接收端后,每个用户的信号功率会不一样,SIC接收机根据用户的信号功率进行排序,依次对不同的进行解调,同时达到区分用户的目的。
虽然,SIC技术有很好的信号检测性能,但要在NOMA中采用,有3个问题。首先,相对于传统的SIC接收机,NOMA中采用的SIC接收机要更复杂,要求具备更强的信号处理能力;其次,从上述过程可知,根据信号功率排的用户顺序决定了最佳的接收效果,而在实际过程中,用户的功率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SIC接收机不断地对用户功率进行排序;再次,从SIC结构图中可以看出,每一级处理都会产生一定的时延,在现实多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时延很大。前一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未来芯片处理能力的提升,而后两个问题则需要对相关的处理算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上文参考链接:《5G: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与串行干扰删除(SIC)》

补充一个参考文《非正交多址(NOMA)下行串行干扰消除(SIC)顺序的分析:从容量域的角度看问题》 写得很好,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如此分配:即信道增益大的分配的功率少一些

12.6更新:
下文参考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51892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1/6更新

NOMA上行和下行的区别

《上下行链路NOMA的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双工

双工即为在同一个信道中同时传输上行和下行信号。

复用如果可以区分信号的传输方向:上行或下行,即为双工。因为双工只用区分上行/下行,因为最简单实用的就是TDD和FDD。

例如:在FDMA的通信系统中,一般采用FDD的双工方式;而在TDMA的通信系统中,一般有两种双工方式可以选择: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TDD上下行使用相同的频段,而FDD上行和下行频段不同。在TDD方式下,基站只有在下行时隙发射信号,移动台只有在上行时隙发射信号。FDD方式是在下行频段发信号,在上行频段收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RIS: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是一种具有可编程电磁特性的
人工电磁表面结构
,由超材料技术发展而来。RIS 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无线信道不可控特性,实现主动地控制无线传播环境,在三维空间中实现信号传播方向调控及增强或消除,抑制干扰并增强信号,构建智能可编程无线环境新范式

大白话:智能超表面是一种 由大量低成本的被动无源反射元件组成的平面,放置于基站与用户(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由于每个元件能都能够独立地对入射信号进行相位(或/和)幅度甚至频率的改变,,因此可以利用智能反射面,使得用户更好地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基础性关键技术,RIS 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易部署等特点,将能够支持绿色通信,智能无线环境。RIS 通过构建智能中控无线环境,将有机会增强 5G-Adv 网络,并为 6G 带来一种全新的通信网络范式。

智能超表面智能反射面本质上是同一个概念,即可以控制电磁波传输的超表面。学术界对这种超表面有多种称呼,比如:
大型智能元表面(Large Intelligent Meta-Surface, LIM)、
大型智能表面(Large Intelligent Surface, LIS)、
可编程超表面(Programmable Metasurface)、
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
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IRS)、
动态超表面天线(Dynamic Metasurface Antennas, DMA)。

众所周知,通信的三大主体,分别是信源(发送者)、信道(传输通道)和信宿(接收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信道中,信号经历了复杂的反射、折射、散射、绕射、穿透、干扰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很难做到完美传播。为了适应无线传播环境,通信专家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增强基站和终端的能力,或者优化组网架构。比如采用高低频协同、增大发射功率、增加收发天线数、频选调度、多点协作、微站补盲等措施,千方百计地去克服无线信道的不确定性。

而RIS技术,换了一种思路,直接在无线传输信道上做文章。RIS的技术基础,是一种被叫做“信息超材料”的人工材料

RIS有何能耐 ?

那么,RIS到底是怎样重塑无线信道的呢?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个典型的场景。

1. 覆盖盲区消除。

当基站和终端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物时,它们之间就是非视距信道,如果信号传播环境单一,缺乏反射径的话,终端所能接收到的信号是非常微弱的。

有了RIS,可以操控反射波束,对准位于盲区的终端并动态跟踪,这就相当于创建了虚拟的视距路径,扩展了小区的覆盖范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物理层辅助安全通信。

当网络探测到窃听者或者非法用户时,可以利用调控RIS的反射信号的相位,让其和直射信号在接收时进行抵消,从而减少信息泄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多流传输增秩。

当信号传输的环境较为简单时,往往缺乏独立的多径,难以实现足够的多流传输。通过RIS的反射,可以人为增加信号传播路径,更好地实现多流传输,提升热点用户的吞吐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边缘覆盖增强。

当终端(下图中的终端1)位于小区边缘时,使用RIS动态操控服务小区和邻区的反射信号,使服务小区的信号同相叠加增强,来自邻区的信号则反相叠加抵消,从而有效消除邻区干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大规模D2D通信。

RIS可以通过对多路信号的智能反射,可以起到干扰抑制的作用,并同时进行低功率传输,有助于实现大规模的D2D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物联网中无线功率和信息的传输。

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SWIPT)技术可以同时传输信号和能量,即在与无线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同时,为无线设备提供能量。RIS可以起到类似中继的作用,通过无源波束来补偿长距离传输带来的巨大能耗,帮助充电区域提高无线传输功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 室内覆盖。

要解决室内覆盖,可以通过室外基站信号穿透建筑外墙或者窗户,也可以部署专业的室分系统(蘑菇头天线或者有源室分)。这两种方式都有RIS的用武之地。

对于室外穿透室内这种方式,可以在建筑窗户的玻璃表面部署透明的RIS板,操控信号入射室内,并能实现一定的增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外,在室内覆盖场景,可通过RIS来操控室分系统的反射信号,从而增加额外链路,提升系统容量及可靠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 新型收发信机。

除了可重塑无线信道之外,通过RIS还可以实现信号发射机或者接收机的功能。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既然RIS是可实时编码的,那么我们将基带信号以编码的形式导入到RIS控制器,再将目标频段的射频载波发射到RIS上,通过反射就可以将基带信号调制到载波之上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种架构的发射机可省去复杂而低效的射频链,节省高耗能的混频器、功放等器件,从而显著降低发射机的成本和功耗。

参考文: 《到底什么是智能超表面(RIS)》


5、LoF: 视距(Line of sign)

下方转载文章: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008284/article/details/108811874

  • 视距(line of sight,LOS)是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能互相“看见”对方
  • 视距无线传输是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能互相看见对方”的距离之间传输信号。
  • 视距传播(LOS propagation)
    是指在发射天线和接受天线间能相互“看见”的距离内,电波直接从发射点传播到接收点(一般要包括地面的反射波)的一种传播方式,其空间波在所能直达的两点间的传播。视距传播的距离一般为20~50Km,同在地面上人的视线能及的距离相仿,主要用于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视距无线 传输(Line of Sight,LOS)”主要分三类:

  • 第一类为完全传输, 即两个天线之间不存在任何影响信号传播的障碍物,信号得以完全传输;
  • 第二类称为“近视距无线传输(Near Line of Sight/nLOS)”,即两个天线之间存在能部分影响信号传
    播的障碍物,比如高大树木阻挡造成的信号削减;
  • 第三类 为“非视距无线传输(Non Line of Sight/NLOS)”,即两个天线之间的距离被障碍物完全遮挡。

下图所示菲涅耳区(Fresnel Zone)表示的是一种电磁现象, 在该区域内光波或无线电波途经固体障碍物时会发生衍 射或偏转现象。而经此障碍物反射后的无线电波不再遵 守直达信号的传播途径,因此在被接收天线接收时信号 功率会有所减弱。

下方为百度百科:

我们通常将无线通信系统的传播条件分成**视距(LOS)和非视距(NLOS)**两种环境。视距条件下,无线信号无遮挡地在发信端与接收端之间”直线“传播,这要求在第一菲涅尔区(First Fresnel zone)内没有对无线电波造成遮挡的物体,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强度就会明显下降。菲涅尔区的大小取决于无线电波的频率及收发信机间距离。

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传播路径上,有直射波和反射波,反射波的电场方向正好与原来相反,相位相差180度。如果天线高度较低且距离较远时,直射波路径与反射波路径差较小,则反射波将会产生破坏作用。 实际传播环境中,第一菲涅尔区定义为包含一些反射点的椭圆体,在这些反射点上反射波和直射波的路径差小于半个波长。非视距最直接的解释是,通信的两点视线受阻,彼此看不到对方,菲涅尔区大于50%的范围被阻挡 。

非视距通信是指接收机、发射机之间非直接的点对点的通信。非视距最直接的解释是通信的两点视线受阻,彼此看不到对方,菲涅尔区大于50%的范围被阻挡 。


6、Relay: 中继。以及移动中继例如UAV

Relay是移动网络专业术语,(中继,Relay Node)是指基站或用户不直接将信号发送给彼此,而是通过中继节点,经过信号放大或再生处理进行转发。

以简单的两跳中继系统为例,就是将一条基站-移动台链路分割为基站-中继节点和中继节点-移动台两条链路,从而能够将一条质量较差的链路替换为两条质量较好的链路,以获得更高的链路容量和更好的覆盖。

1、提高小区边缘用户吞吐率;
2、提供群移动服务;
3、临时网络部署;
4、扩大网络覆盖

1、按照中继链路资源与接入链路资源的频带关系,可分为inband Relay和outband Relay
inband Relay:backhaul链路(Relay与基站之间的链路)所使用的资源和主基站(Donor Cell)与UE(用户)之间access链路(Relay与UE之间的链路)所使用的资源位于相同的频带;
outband Relay:backhaul链路所使用的资源和Donor Cell与UE之间access链路所使用的资源位于不同的频带
2、按照用户是否知道Relay的存在,Relay可以分为透明Relay和非透明Relay
透明Relay:UE不知道自身是否通过Relay与网络进行通信;
不透明Relay:UE知道自身是否通过Relay与网络进行通信
3、按照Relay的移动性,可以分为固定,游牧和移动Relay
固定Relay:在网络规划时部署的,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不会移动的Relay;
游牧Relay:用于适应突发时间,紧急部署的Relay。当突发事件结束后,Relay将会被移走;
移动Relay:部署于车辆上,与所在服务UE一起移动的Relay

上文参考链接:百度百科

补充参考文 《UAV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相关研究总结》


7、电磁波的波长、频率、振幅和相位

参考文1: 《电磁波》

参考文2: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振幅和相位》


8、Beamforming:Passive beamforming/Active beamforming

Beamforming:波束成形/波束形成/波束成型/波束赋形。

IRS处的反射波束赋形称为无源波束赋形(passive beamforming,PBF),而BS处的预编码称为有源波束赋形(active beamforming,ABF)。

什么是波束赋形?顾名思义,就是对波束的形状进行构造。这里的波束指的就是天线的辐射方向性图。简而言之,BeamForming 是一种构造天线辐射方向图的技术。

No.1 为什么我们需要波束成形?

很简单。让我们看下面的两个插图。有两个天线系统,让我们假设两个天线发射的总能量完全相同。在情况 1 中,天线系统在所有方向上辐射的能量几乎相同。天线周围的三个 UE 将接收几乎相同数量的能量,但是浪费了大部分未定向到那些 UE 的能量。在情况 2 中,辐射方向图(“光束”)的信号强度被特别地“形成”,使得指向 UE 的辐射能量比不指向 UE 的其他部分更猛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波束赋形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空间的高级过滤器,把天线辐射的能量集中起来。这一特殊功能形成特定的波束并通过波束进行数据传输。光束的形状和方向取决于使用哪种功能。这种特殊功能通常称为波束赋形或空间滤镜。应用相同的映射功能或空间滤镜意味着它会形成相同的光束(即,相同的方向,相同的形状,相同的光束功率)。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些映射功能(或波束形算法)。该页面的其余部分全部与该映射功能的一般逻辑有关。简而言之,映射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阵列中的天线元件数
阵列中天线元件的结构

应用于每个数据(信号)路径的相位和幅度=>这可以在基带的软件中完成,或者在 RF 或毫米波频率下在硬件(电路)中完成。

No.2 如何“形成”光束?

形成波束的最简单方法是将多个天线排列成阵列。对齐这些天线天线元件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沿一条线对齐天线,如以下示例所示。您应该在这里看到的直观想法是,在阵列中放置更多天线元件时,将获得更清晰的波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元素排列在数组中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元素排列在二维正方形中,如以下示例所示。您应该在这里看到的直观想法是,在阵列中放置更多天线元件时,您将获得更清晰的波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让我们考虑另一种二维数组,其中数组的形状不是正方形,如下所示。您可以得到的直觉是,光束沿更多元素的轴压缩得更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文《一文读懂波束赋形 BeamForming》


9、CSI: 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在无线通信领域,所谓的CSI,就是通信链路的信道属性。它描述了信号在每条传输路径上的衰弱因子,即信道增益矩阵H中每个元素的值,如信号散射(Scattering),环境衰弱(fading,multipath fading or shadowing fading),距离衰减(power decay of distance)等信息。CSI可以使通信系统适应当前的信道条件,在多天线系统中为高可靠性高速率的通信提供了保障。 --百度百科

它是一个衡量信道好坏的指标,有三个参数:CQI,PMI和RI。根据网络状态和配置,这三个参数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成为CSI上报,不一定三个参数全都上上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无线通信里,可以默认为信道增益H = CSI

参考文 《信道状态信息CSI》


10、加性白噪声 高斯白噪声

转载文:https://www.csdn.net/tags/Mtjacg4sNjMxNTEtYmxvZwO0O0OO0O0O.ht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噪声: 不期望接收到的信号(相对于期望接收到的信号)
白噪声: 功率谱密度为常数的随机信号或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此信号在各个频段上的功率是一样的。相对的,其它不具有这一性质的噪声信号(功率谱密度不均匀)被称为有色噪声。(频谱是一个常数)
高斯噪声: 是一种服从高斯分布的随机噪声。
高斯白噪声: 幅度统计规律服从高斯分布而功率谱为常数的噪声。仿真时经常采用高斯白噪声,这是因为实际系统(包括雷达和通信系统等大多数电子系统)中的主要噪声是热噪声,而热噪声是典型的高斯白噪声,高斯噪声下的理想系统都是线性系统
白噪声不必服从高斯分布,高斯分布的噪声不一定是白噪声

加性噪声: 一般指热噪声、散弹噪声等。它们与信号的关系是相加,不管有没有信号,噪声都存在。一般通信中把加性随机性看成是系统的背景噪声。
乘性噪声: 一般由信道不理想引起的。它们与信号的关系是相乘,信号在,噪声在;信号不在,噪声也就消失。乘性随机性看成是系统的时变性或者非线性造成的。乘性噪声普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图像应用当中。

更新
《为什么高斯白噪声的平均功率等于方差?》
功率和方差这两个概念,一个是表示信号的强度,一个是表示随机信号的一个统计量,为什么高斯白噪声的平均功率会等于它的方差呢?


23/1/6更新如下:

11、噪声系数NF(Noise Figure)

要理解噪声系数NF(Noise Figure),要先理解另一个概念——噪声因子F(Noise Factor)。噪声系数是噪声因子的对数标度值: NF=10*log F;

噪声因子F=SNR_in/SNR_out -----输入信噪声比除以输出信噪比。

理想情况下 SNR_out=SNR_in,F=1,NF=0。

实际的情况是信号在经过一个系统后,总是SNR_out<SNR_in,那么F>1。

F值越大说明,信号经过一个系统后,噪声能量的增加比信号能量多。一般是由于系统本身的噪声导致噪声能量的增加。因此噪声系数可以用来衡量系统噪声对信号影响的大小。噪声系数越大,说明系统噪声越大,反之越小。


12、无线通信中的衰落

知识点概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信基础知识】无线通信中的衰落

无线通信中的衰落类型》 为国外网站


13、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Okumura-Hata、COST231 Hata、LEE模型

知识点概括:

  • 实质就是每种传播模型,背后对应的损耗公式不一样而已,所以matlab编程时要特别注意公式的选取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Okumura-Hata、COST231 Hata、LEE模型

m无线通信信道matlab仿真,包括自由空间损耗模型,Okumura-Hata模型,COST231 Hata模型,SUI信道模型


14、通信领域计量单位:dB、dBm,dBi,dBc,dBr

知识点概括:

  • 用dB的好处;
  • 数值与dB、dBm与watt等等的换算公式,下方博客链接里甚至有换算表;
  • dB与dBm、dBW、dBi等等的区别,其实就是相对单位绝对单位的区别;

通信领域的dB计量单位

dB和dBm的计量单位


15、信道容量:香农容量(各态历经容量、遍历容量)、中断容量

知识点概括

  • 名词的解释及背后的计算公式不同

通信基础知识 | 信道容量


16、信息熵、互信息、香农公式的推导

信息熵、互信息、香农公式的推导


17、MIMO

什么是MIMO?为什么要用MIMO?MIMO的形式?

码字不易,谢谢点赞!!!=
码字不易,谢谢点赞!!!=
码字不易,谢谢点赞!!!=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