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知识点总结(三)——二极管

目录

1、二极管的结构

2、二极管的I-V特性

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4、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1、二极管的结构

        二极管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面接触型和点接触型两类。

表1  面接触型和点接触型对比表
类型特点应用
面接触型PN结面积大,可承受较大的电流,但极间电容也大适用于整流,不宜用于高频电路(这是由于极间电容大导致反向恢复时间长)
点接触型PN结面积小,承受较小的电流,极间电容也小适用于高频电路和数字电路

2、二极管的I-V特性

        图1(a)、(b)分别为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的I-V特性。

图1  实际二极管的I-V特性

(a)硅二极管2CP10                        (b)锗二极管2AP15

        二极管的I-V特性可由式(1)表示

i_{\mathrm{D}}=I_{\mathrm{S}}(e^{\frac{v_{\mathrm{D}}}{V_{\mathrm{T}}}}-1)                                                        (1)

        式中,i_{\mathrm{D}}为通过管子的电流,I_{\mathrm{S}}为反向饱和电流,温度一定时I_{\mathrm{S}}一定,是一个正常数;v_{\mathrm{D}}为管子两端外加电压;V_{\mathrm{T}}为温度的电压当量,常温下V_{\mathrm{T}}=0.026V

(1)硅二极管的门槛电压(又称死区电压或开启电压)V_{\mathrm{TH}}=0.5\boldsymbol{\mathrm{V}},锗二极管的门槛电压V_{\mathrm{TH}}=0.1\boldsymbol{\mathrm{V}}。硅二极管的导通电压(即正向导通时的管压降)为0.7V,锗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为0.2V。

注意:门槛电压的存在是由于外加电压需要克服PN结(即空间电荷区)的存在才能实现导通。

(2)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正向特性左移,反向特性下移。

正向偏置时,温度升高将使少子数目增加,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少子向PN靠近,中和掉PN结中的正、负离子,PN结变窄,从而使门槛电压变小;反向偏置时,温度升高将使少子的数目增加,漂移运动增强,所以反向电流增加,使得反向特性下移。

 (3)二极管具有负温度系数,即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温度升高同时会降低门槛电压V_{\mathrm{TH}}和击穿电压V_{\mathrm{BR}}

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表2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参数定义备注
最大整流电流I_{\mathrm{F}}管子长期运行时,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向电流PN结的存在会引起管子发热,电流太大会使发热量超过限度,烧坏PN结
反向击穿电压V_{\mathrm{BR}}管子反向击穿时的电压值击穿时,反向电流急剧增大,会因过热烧毁二极管。一般规定的最高反向工作电压约为击穿电压的一半
反向电流I_{\mathrm{R}}管子未击穿时的反向电流其值越小,管子的单向导电性越好。硅管的反向电流小于锗管
极间电容C_{\mathrm{d}}反应二极管结电容效应的参数C_{\mathrm{d}}=C_{\mathrm{D}}+C_{\mathrm{B}}C_{\mathrm{D}}是扩散电容,C_{\mathrm{B}}是势垒电容。高频或开关状态运用时,必须考虑结间电容的影响。
反向恢复时间T_{\mathrm{RR}}外加电压从正向偏置变为反向偏置时,二极管中的电流从正向变成反向,但其翻转后瞬间会有较大的反向电流,经过一定时间后反向电流才会变得很小。这段时间即为反向恢复时间。存在反向恢复时间是因为扩散电容C_{\mathrm{D}}的存在。正向偏置时结电容主要为扩散电容,当突然变为反向偏置时,扩散电容C_{\mathrm{D}}上积累的电荷需要释放,所以会形成比较大的反向电流。扩散电容越小,反向恢复时间也就越短,工作频率也就越高。

注意:在使用时不要超过最大整流电路和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4、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1)二极管的电路符号如图2所示(注意三角形是实心的)

图2  二极管的电路符号

(2)二极管I-V特性的建模

表3  二极管的四种建模
模型名称解释电路模型
理想模型正向偏置时,认为管压降为0;反向偏置时,认为电阻无穷大,电流为零,即断路。
恒压降模型当二极管导通后,认为其管压降时恒定不变的。硅管为0.7V,锗管为0.2V。
折线模型在恒压降模型的基础上,认为正向管压降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流过电流的增加而增加的,在模型中用一个电阻r_{\mathrm{D}}来近似。r_{\mathrm{D}}=200\Omega
小信号模型小信号模型是指电路在一定的直流工作情况下,叠加一个小的变化状态。当仅考虑小信号变化时所建立的模型称为小信号模型。上述三种模型均为大信号模型。

 (3)小信号模型

        图3为在二极管电路中串联一个交流小信号源v_{s}所得到的电路。

 图3  直、交流电压源同时作用是的二极管电路

(a)电路图                                        (b)图解分析

        利用叠加定理。

1)v_{s}=0时,此时电路中只有直流量,二极管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为图(b)中的Q值,Q点称为静态工作点;

2)v_{s}=V_{\mathrm{m}}\sin \omega t时(v_{s}<<V_{\mathrm{DD}}),由KVL得电路的负载线为

i_D=-\frac{1}{R}v_D+\frac{1}{R}(V_{\mathrm{DD}}+v_s)                                               (2)

         工作点将在{\mathrm{Q}}'{\mathrm{Q}}''之间移动,如图3(b)所示,二极管电压和电流变化为\Delta v_D\Delta i_D

        在交流小信号的作用下,工作点沿I-V特性曲线在静态工作点Q附近小范围内变化,此时可把二极管I-V特性近似为以Q点为切点的一条直线,其斜率的倒数就是小信号模型的微变电阻r_{\mathrm{d}}

r_{\mathrm{d}}=\frac{26(\mathrm{mV})}{I_{\mathrm{D}}(\mathrm{mA})}(常温下,T=300K)                                        (3)

        I_{\mathrm{D}}是静态工作点Q所对应的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从图3(b)中可以看到)。

图4  小信号模型

(a)I-V特性曲线                (b)电路模型 

        注意:小信号模型主要用于二极管正向偏置且v_{\mathrm{D}}>>V_{\mathrm{T}}的条件下。

        在进行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时,应用哪种模型便将二极管用哪种模型替代即可。

  • 4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