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发展 缺陷 与 未来
摘要
USB 是英文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自 USB-IF 于 1996
年推出 USB V1.0 后,USB 版本经历了多年,有 USB1.1,USB2.0,USB3.0,到现
在已发展为 3.1 版本。USB 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
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充电器、闪存盘、MP3 机、手
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 网卡、ADSL Modem、Cable Modem
等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但现在的 USB 还有一些缺陷,例如,USB 协议的缺陷使
得 USB 适用于那种有一个功能强大的主机带动多个设备的场景,但不太适用于对
等通信或者小设备之间的通信。此外,随着 USB 的升级,其所要求的设备供电能
力不断上涨,若供电不足,就会出现“设备未就绪”的情况。由此可见,USB 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而 USB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总结为两个化:高速化和无线化。
关键词
USB ,发展历史 ,缺陷 ,未来方向
正文
一 USB 简介
USB 概念的提出是在 1994 年。1996 年 USB1.0 协议公布,但直到 1997 年
Microsoft 公司推出 WIN95/97 之后,USB 才开始进入实用阶段,而且这个版本对
USB 的支持属于外挂式模块。直到 Windows98 推出后,USB 接口的支持模块才真正
日趋成熟,USB 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1998 年 Compaq,Intel,Microsoft,NEC
四公司联合发布USB协议1.1版本,规定了两种速度(低速1.5Mb/s和高速12Mb/s)
以满足不同需要。很多厂商推出了 1.1 协议芯片,促进了 USB 的发展。2000 年 4
月 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Philips 联合发布
USB 2.0 版,将速度提高到 480Mb/s。带宽(数据的吞吐速度)增大后,各种外设的
功能扩展便显得异常容易。2.0 协议激发了新一轮 USB 高潮,扩展了 USB 的应用
范围。
随着 USB 2.0 的到来,USB 真正地成熟了。到了 USB 3.0,5Gbps 的传
输速率使得它在上述所说的所有情况下更加地好用——系统备份和大型视频文
件的移动都更加快速,而且突破了瓶颈,达到 802.11ac 或者千兆以太网适配器
的速率。在 USB 3.0 的硬盘或闪存上运行整个操作系统是相当流畅的,而当你
尝试去给一台电脑寻找故障或者恢复数据时,这就特别地好用。
USB 体系一般分为三部分:USB 主机(USBHOST)、USB 集线器(USB HUB)、USB
设备(USB DEVICE)。USB 总线是一种层状的星型拓扑,其根部是主机主控制器。
USB 器件可以直接与根部接口连接实现其功能。若多个器件需要同时连到主控制
器上,只需用集线器(HUB)来扩展。
如图 1 所示
USB 主机可以看作是一个硬件、固件和软件的结合体,是 USB 通信的中心,它
控制和分时连接各个器件,是惟一可利用系统资源的部件。USB 主机中一般集成
了一个 HUB。图中的 NODE 代表 USB 设备,其中的 USB 功能模块是硬件与固件的统
一,有一个微控制器,用于完成 USB 协议。USB 有四种用于不同数据类型的传输方
式。控制传输主要用于设置、命令和状态信息的传输;中断传输与一般概念的中
断不同,主要用于键盘、鼠标等数据量少、要求及时处理的数据传输;批量传输用
于数据量多、实时要求不高的数据;而同步传输主要是用于视频等实时传输。
USB 通过四根电缆线连接,其中两根用作电源线,两根用于差动数据线(D+和
D-)。所以 USB 接口很小巧、电缆结构简单,连接方便。而且 USB 外设有自供电和
总线供电两种供电方式,如果外设所需电源电压为 5V,电流小于 500mA,则可以用
USB 总线供电。此外 USB 支持自动配置,当用户连接 USB 外设到一个正在运行的
系统时,WINDOWS 能自动检测外设,载入合适的软件驱动。外设第一次连接到系统
时,WINDOWS 可能提示用户插入驱动软件磁盘,除此以外安装都是自动的,不需定
位并运行安装程序或在使用外设时要重启系统。另外 USB 支持热插拔,可以在任
何时候连接或断开外设,而不管系统或外设是否开机,都不会损坏 PC 或外设。当
外设被连接时,操作系统会检测到并准备使用。
二 USB 的发展
USB1.1 时代
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键盘、鼠标、调制解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