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储观察 | 科技热点关注】
今天我看到长江存储的母公司,即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长控集团)近期获得94.38亿元融资,其中包括养元饮品控股的泉泓投资出资16亿元,持股0.99%。
由此引发业内讨论热烈。
一方面,长控集团的投资方背景越来越多元。此次融资吸引了15家机构参与,包括国有银行系金融资产公司(如农银、建信、交银、中银金融资产投资)、地方国资(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及互联网投资基金等,显示出国家资本与市场化资本对半导体产业的共同支持。
另一方面,估值超千亿元了。本次融资投后长控集团估值达1616.16亿元,较此前显著提升,反映市场对其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的认可。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这些融资进来的资金用途与战略意义非常明确。主要针对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以及面向子公司发展支持。
长江存储作为国内唯一具备3D NAND闪存自主技术的IDM企业,其核心“晶栈(Xtacking)”架构已迭代至第四代,产品覆盖消费级、企业级存储市场。此次融资可能用于加速技术升级,如更高层数NAND研发,以及产能扩充,应对AI、数据中心等领域激增的存储需求。
此外,长控集团旗下武汉新芯正在IPO进程中,宏茂微电子等子公司业务涵盖封装测试等领域,融资或为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完善产业链布局。
当前,全球存储芯片国产化率不足4%,美国对华技术限制(如设备出口管制)加剧了供应链风险。长江存储的技术突破和产能提升对打破海外垄断至关重要。
尽管2023年长控集团净利润5.31亿元,但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8421万元,可见长控集团依然有经营压力。
不过,此前国家大基金二期已注资长江存储,此次国有金融机构的参与进一步强化了政策与资本的协同,有助于抵御外部制裁风险。
早前市场传闻长江存储可能通过万润科技、东湖高新等湖北国资背景企业借壳上市,但需克服监管审核与整合难度。那么后续上市可能性,也值得关注。
利好的因素也很显然,毕竟当前NAND和SSD需求在增长。AI、大模型及数据中心发展推动存储芯片需求持续增长,长江存储的产品线如NAND与企业级SSD必然有望从中受益。
资本与技术的双向加持,长控集团未来还是很有机会。即便如此也需要后续发展中值得注意如何提升全球市场的影响,如何突破技术供应链的困境。由此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强大。
对此,业内人士再次分析指出,国产芯片正在崛起,国产存储芯片NAND也同样正在资本加码。 资本+技术,双向驱动,有着国内规模化的存储芯片垫底,不管什么时候IPO或不IPO,长江存储的未来都可期可待。 但,这个设想与展望的前提是:长江存储的芯片制造供应链须保持完善与进步。
- END-
你怎么看?
欢迎文末评论补充!
【全球存储观察 |科技明说|全球云观察|阿明观察】专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