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旅:为入迷而改变

    英雄之旅:我选择,我存在,我自由。

寂静。

不再像以前,能到生命力像水流一样在身上流动。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入迷一件事情,心里想的都是Ta。

我再次追溯Ta们的缘由,这次不再是【毫无头绪】,我发现了一些根本的【性质】了。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不经过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这是我寻找Ta的过程,也是我对各种因素的追求和诚意。

我不必证明自己精神馥郁,也不必证明我自己不在乎精神生活。

 

                                                                                      《目录》

 


创造新的经验

改变的本质,是,创造了新的经验

这份经验让自己感到舒服、舒畅。

一些事情在我们憧憬时特别美好,可我们要么是没行动,要么是没持续下去。

怎么才能克服呢 ?

光憧憬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我们都有 情感 和 理性 的俩方面。

在理性面里,我们特别憧憬也无法让情感那一面支持我们的决定。

说服理性面需要了解事物的重要性或者憧憬,而我们要想说服情感的那一面,只有靠 经验

 

我们都能憧憬的:

  • 每天早起跑步,会更有精神;
  • 不拖延,会更高效、更有成就感;
  • 坚持健康饮食会让我们的身体会变得更好。

但是这些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并没有深刻地体验过这种好处。

相反,我们体验过:

  • 睡懒觉时温暖的被窝
  • 打游戏的快乐
  • 胡吃海喝的感官刺激

这些都变成了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被教导出来的,而经验的好处是我们通过亲身体会,真实地感受到的。

一旦我们的某个行为获得了这种好处,Ta就会被保留到我们的生命里,哪怕我们没有意识到,Ta仍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如果人真的想改变,是必须创造【经验的好处】,而不是【期待的好处】。

改变的本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的过程。

当您的经验系统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经验强化后,改变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这时,您的改变真的成功了。

 


心理舒适区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天敌】。

Ta的天敌是【心理舒适区】,人在【心理舒适区】有一种控制感围绕。

因为人对这个环境特别熟悉,当人去往另一个地方时,往往是不愿意的。

所以说,成年人的改变难一些就是因为难以跳出自己沉浸多年的【心理舒适区】。

比如:

  • 肯定是听不懂;
  • 一定很无聊;
  • 肯定坚持不下来;
  • ......

他们心里有一个 【如果】... 【就】。

  • 如果别人对我好,就是.......

越是焦虑的人、压力大的人、感觉自己受威胁的人,他们就越想要控制感,就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

这点我好佩服 《摔跤吧!爸爸》的主演 阿米尔谢汗,Ta本身就是一个身材极好的人,生活是极其自律的。

为了拍电影《摔跤吧!爸爸》,每天炸鸡啤酒的吃,愣是吃出了一个胖子来。

其实【心里舒适区】一直都在,阿米尔谢汗的【心里舒适区】不是 胡吃海喝,而是对自己的生活的掌控。

我的【心里舒适区】有:

  • 读西方思想类书籍
  • 跑步
  • 三国杀
  • 小说
  • 吃零食
  • 搏击
  • 写博客
  • 感觉自己配不上某个人
  • 喜欢一个人待着
  • .......

这就是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我们会用自己的应对方式去建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

我现在想让 健身、编程、学习 均衡发展,就是同时多任务工作,但每一个都特别投入。

我现在只能投入到编程上面,健身、学习都弱了,我打算强化一下。

 


看清你心中的恐惧

很多时候,我们对改变有一种本能似的直觉,认为改变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做跟我们想要改变的行为相反的事就可以了。

  • 如果我们拖延,那就想办法勤快一些;
  • 如果我们迟到,就制定早起计划;
  • 如果脾气大,就学着对人礼貌。

如果我们做不到,那一定是我们的意志力有缺陷,或者我们不懂方式方法。

可是,从心理舒适区的角度,您就会明白,事情没那么简单。

有时候,您没法改变,不是因为您不知道方法,而是因为您不了解自己。

在我的【心理舒适区】里有这么俩条:

  • 感觉自己配不上某个人
  • 喜欢一个人待着

感觉自己配不上某个人,其实是为应对失望发展而来的一种应对方式

喜欢一个人待着,其实是在意和害怕别人的眼光和评价

如果我们想改变,首先得清楚内心到底在恐惧着什么!

而后改变思维方式,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去创造新的经验,一轮又一轮的强化,最终成为一个习惯。

看清你内心的恐惧,一共有 4 步:

  • 找出你的改变目标;
  • 找出你正在做的跟改变相反的行为;
  • 找出这些相反的行为背后的好处;
  • 找出让这些好处成立的重大假设

举个例子。

艾米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

公司经常会开会,讨论一些产品的设计和方向。

艾米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可是在这些会议里,她总是很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想法。就算好不容易说出来了,如果别人表达不同意见,她也会很快沉默。

有时候,明明自己心里不同意,可是如果别人问她的想法,她也会本能地说:“对,就是这样。”

慢慢的,别人开始忽略她的想法,她自己也很苦恼,希望有所改变。

第一步:我们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

艾米有很多目标,比如她希望自己变得更开心;希望自己更有创意;希望自己挣更多钱。但这些目标这都不是情感面能识别的目标。
开心是情绪的目标,更有创意是能力的目标,挣更多钱干脆是结果性的目标。

我们情感面的目标,是用行为来标识的。所以这里,艾米应该写下的目标是:她想要更自信地表达自己。

表达,就是一个行为。

第二步:你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艾米列了很多。比如:

  • 她经常沉默,等别人先发言,然后附和着说“对对对”;
  • 如果心里不同意别人的意见,一般不会直说,而会以沉默应对;
  • 她说话很小声,以至于大家听不清她说什么,所以经常忽略了她的发言。

这些都是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可是,她的目标明明是更自信地发言,她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跟目标相反的行为呢?

这听起来有些奇怪,真实的原因是,这些行为给她带来了隐秘的好处。

所以第三步,她需要思考的是: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也就是说,不自信地表达自己,有什么好处。

如果您不知道这个好处是什么,您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您不这样做,您所担心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我就这样问艾米:“您觉得,假如您不这样附和别人,假如您很自信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您能想到会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她想了想,叹了口气,说:“我担心,如果我说出不同的意见,别人会对我有想法,我会被当做异类排斥。我还担心,如果我说得不对,别人会觉得我很蠢。”

原来,她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和别人发生冲突,避免被别人排斥,避免别人看到她出丑,并因此觉得她很蠢。

可是这样还不够,我们还是不能明白:

  • 为什么她会这么担心?
  • 是什么让她把发表不同意见和被排斥划上等号的?
  • 又是什么让她把说的不对和别人觉得她蠢划上等号的?

第四步:她的心里有一个重大的假设。

这个假设隐藏在她不想要的行为背后,正是这个假设,让这些行为所谓的“好处”成立了。

这个假设是:如果我发表不同意见,就会引发冲突。

原来这个重大假设是在情感面的心里运转的,理性面通常只看到情感面的情绪,但并不会清晰地知道情感面在怕什么。

现在,情感面的焦虑被翻译成了理性面能听懂的语言,进入了理性面的意识中。

这种假设当然不会是空穴来风。跟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

当我询问她为什么这么想的时候,艾米说:“我父亲是一个老派的军人,退伍后到地方当官。他很严厉,说话不多,总是嫌我妈妈啰嗦。有时候,我妈一说话,他就会用眼睛瞪她。”

她做了瞪眼的表情给我看。

显然,这个表情在她的生活中重复了无数遍,以至于变成了她心里非常深刻的印记。

她说:“每当这时候,我就会在心里默念:‘妈,千万别再说话了。’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妈再说话,一场大吵就会不可避免地来临。”

就像自我催眠一样,这个默念,连带着默念时候的焦虑情绪,刻到了她的脑子里,变成了心理的一部分,让情感面一遍遍不停地重复着老路。

回过头来,我们就更能理解改变为什么很难发生。

因为,改变的愿望和不改变的动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

就像一个经典的比喻所说:

我们想要让车运行,却一只脚踩着油门,另一只脚踩着刹车。而能量和动力,就在这样的空转声中痛苦地消耗着。

我们需要清楚地看到这个冲突。

为了加速寻找的效率,再用俩个问题来辅助:

  • 如果您做了不一样的行为,您最担心别人会怎么对您?
  • 为什么阻碍改变的行为,所带来的好处是必须的 ?
  • 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为了加速理解,第三步、第四步再强化一次。

 

第三步,爱抱怨的好处。

我说的抱怨是在背后抱怨,很多人、很多文章都指责在背后抱怨的,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存在就有理由,谁也不能说自己明天就不会抱怨。

我很少直接向别人提出请求和需要,我害怕别人拒绝,可我又有这样的需求,我真的真的很需要。

所以,抱怨成了折衷的方案。

 

第四步,爱抱怨的重大假设。

在我的认知里,如果我直接表达不满,说明我很苛刻。特别对方是我亲密的人,我怎么忍心的去苛刻TA呢?

我怕TA会不喜欢我了。

再如果我直接提出要求,TA、和别人很可能会拒绝,就会引发我们之间的冲突。

 

那我是如何解决的呢,因为我心中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最后别人同意了我的请求和需要。

信念:如果你觉得重要的东西,你就要去争取,而不是在背后抱怨。

一次不行,就俩次,俩次不行,我就是一直继续...... 坚持不懈可能不会成功,但坚持到底一定成功。

 

第四步往往比较难以找到,因为您可能已经忘记了,那是婴儿时的记忆。

这时候,我们只能与沟通潜意识了,去感受儿时的自己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我做了测试后,我的旁边是一个寂静的婴儿,难怪我没有感受到生命像水一般的在身上流动......

找一个安静、安全的地方,闭上眼睛,安静下来。先花几分钟时间,感受您的身体,至少要感受身体的三个以上的部位,如双脚放在地上的感觉,双手的感觉,小腹的感觉。同时,自然而然地呼吸。

等足够放松后,想象一个婴儿出现在您身边。那么,您会想象出一个什么样的婴儿?接受第一时间出现的任何一个画面,不要做任何修改。

TA会出现在哪个位置?TA的神情?TA和你的距离?还有,TA和你的关系如何?

如果你和TA说话,你想对TA说什么?

请继续看着TA,看得越清楚越好。接着继续想象,您进入了TA的身体,您成为了TA。

那么,作为这样一个婴儿,您有什么感觉?您和旁边这个大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如果那您想和这个大人说话的话,您想对TA说什么?

接下来,您想象自己离开这个婴儿的身体,回到自己身上,再次看着这个婴儿,您又有什么感觉?

如果您想知道结果意味着什么,可以私信我。

虽然过去的经历让我们难以改变,但是我们不能只是责怪那些阻碍我们改变的行为,我们更不能责怪我们的情感面,因为Ta们曾经保护了,也许现在还在保护着那个弱小的、容易受伤的人,排除了那些经历,您并不比一袋空气来的高级。

 


走一步,再走一步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去化缘,回到山脚下时,天已经黑了。

小和尚看着前方,担心地问老和尚:“师傅,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各种怪兽,我们只有这一盏小小的灯笼,怎么才能回到家啊?”

老和尚看看他,平静地说了三个字:“看脚下。”

改变的过程就是这样。

我们心里有目的地,可是在行动上,却只能看清脚下。

也许有一天回过头,您会发现,走着走着,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

创造经验的时候,也是如此。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去做,不要管太多。

比如,跑步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去跑。

跑步的地点应该定在一个 有场感 的地方,所谓场感其实是一种暗示:

  • 餐厅是吃饭的
  • 操场是跑步的
  • 宿舍是休息的
  • 课室是学习的
  • ......

挑对了场,创造经验就事半功倍了。

我们也可以养一个自己的 场,比如买一个书桌、一个射灯在宿舍。

射灯一直照射书桌,因为射灯是集中式的,就像要上舞台表演一样,暗示着您要认真的做某件事情,我们的情感面就是吃这一套的。

在这个书桌上,您只搞学习,娱乐也搞一个书桌,但没有射灯。

特别注意,千万不要破戒:不要在有射灯照射的书桌上玩游戏,不然这个场就会被破坏掉。

嗯嗯,这样我们脱离一个场就只需要换一个书桌即可,而且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如果这份改变反而引起了您的焦虑或者让您的状态更糟了或者没变,我建议您放弃,先接纳自己,让自己舍弃追求,愿意待着缺点走过。

人,本就应该是普通人的呀!

您,能允许自己的失败吗~

现在,您大可以带着改变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去实践了,比如 学习、比如 健身、比如 编程。

我要搞一个多项目式的工作法。当我学习卡住了,我去健身,健身完了去编程.......

这种切换可以让大脑感受到新鲜感,时刻保持活力;再辅以经验的好处,最后就会喜欢上了正在做的事情!!!

 


时代风潮:做更好的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鼓励您知足常乐,而是让您追求得更多,自我提高最终变成了一门生意,哪怕您没有这种愿望,消费主义也会迫使您产生出这种愿望来。

对那些愿意吃苦的人来说,他们会去报班上课,对那些懒的人来说,他们就会告诉您买个开运石,有哪些不用运动就能减肥的产品之类的。

这种自我提升的生意很赚钱,在美国每年创造一百亿美金的市场,在中国也很有市场。

 

现在,“终身学习者” 这个词会被推到知识服务商的首页。

 

在现在这样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竞争激烈,为了适应这样的时代,我们不得不让自己变得更快,更聪明,更具创造力,否则就会有被淘汰的危险。

而这个时代从社会层面是在鼓励极端化的,从原来的真人秀,到如今的社交网络,那个鼓吹过“世界只有赢家和失败者”的特朗普,现在都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在家庭文化中,父母也会鼓励孩子说,你的人生有无限种可能(总统、宇航员、科学家都可以),要勇敢地去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但是当孩子走入真正的社会时,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他们会因此感到极其沮丧。

 

我也是,上课多了真会有自己一无是处的焦虑。

虽然说,人面对海量的信息,焦虑是必然的。

我们要做的只有随时代风潮不断学习,去消除这份焦虑。

然而,不断学习,客观上只会带来更多的焦虑。

不过,心理虽然焦虑但也感觉充实啊,沉浸到了知识里。

怎么样都可以吧,没必要随着时代风潮去随大流,您可以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去做那些您擅长做的事情,往往会比去做那些不擅长的事情更有效果。

你,能成为你自己。

 


目标与系统

来到了这里,您将面临者一份【非黑即白】的决策。

是否选择【改变】?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的存在看起来不合理,但确实有其存在的理由。改不改变其实不影响大局,重要的是您的【系统】是什么?

【系统】的影响记录在博客《喾哲》的大数定律。

如果要改变,就一定要改变【系统】。

 

目标和系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 ?

决策方向是不同的,比如刚刚进入社会的学生为例。

  • 有具体工作目标的学生(比如升职),因为目标的很具体,所以选择就少很多;
  • 有系统的学生(比如不断寻找更好的机会),您的工作不是您的工作,您的工作是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新工作只要比旧工作好就换,这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受系统驱动的人们,总是以全新的、更有用的方式看待熟悉事物,这就很轻松。

 

坦白来说,执行目标是很累的。比如您的目标是减掉 10 磅,您会每时每刻都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直到达到这个目标。

如果您实现了目标,您会感觉好极了。但您很快就意识到您刚刚失去了给您目标和方向的东西,感到空虚和无用。

是呀,即使您到达了,还会感觉失去了目标。换句话来说,目标导向的人基本总处在一种持续的失败感中,并希望这种失败只是暂时的。

这种感觉会消耗您,并最终使您感觉到不舒服,感觉不堪重负,甚至会使您放弃自己。

以目标导向的人们最多不过是处在持续的成功前的失败状态中,如果不能成功,则处在永远的失败中;每一个转折点都在与挫败感战斗,学习和改变就是一场战争,不得不严肃对待。

以系统为导向的人们每次在应用他们的系统时都会成功,因为他们在做着他们想做的事情;每次应用系统时都感觉良好,所以,可以在正确的方向上保持个人能力。

 

目标是一个具体的目的,未来可能会实现。

系统是您定期要做的事情,从长远来说会增加您的幸福指数。

如果有一件事情您每天都会做,这就是个系统,某天把系统应用在某个事情上,就完成了目标。

不过,买彩票不是系统因为一个系统的最低要求是【人要理性】。

健身系统和锻炼目标的区别就在于目标是今天一定要做到,系统是根本不在乎今天这具体的一天怎么样,所以目标比较累,系统比较自然。

系统思维可以应用到大多数人的事业、生活、学习和改变中,比如写作、阅读、运动就是一个系统。

 

比如,在节食减肥的世界里:

  • 减掉 10 磅是一个目标;
  • 正确的饮食方案是一个系统;

比如,在体育运动的领域里:

  • 在 40 分钟里跑完 10 公里是一个目标;
  • 每天运动是一个系统;

比如,在商界:

  • 先挣TA一个亿是一个目标;
  • 成为一个连续的创业家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艺术

我就感觉系统比目标好玩多了,玩的越久激情越多,而目标刚好与之相反。

因为随时都能觉察到自己系统的情况,如果您认真对待,会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成长。

 

什么是系统?

多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各个部分都有联系,这个联系就是一个共同的目的。

比如,人的身体、学校、公司、国家都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核心是什么?

系统最核心就是功能或者说是目的。

比如,一个学校的功能是教育学生。

可您看一些学校,表面上的确是这个功能,实际上还有一个功能 是考试技能的训练 ,或者只是为了赚钱。

 

如何培养一个系统?

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概念,库存、输入、输出,反馈回路

库存:系统里某种东西的保有量,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您想培养一个赚钱的系统,库存就是您赚了多少钱。

库存有俩种情况,一种是输入会增加库存,另一种是输出会减少库存。

反馈回路分为俩种,都是库存和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机制。

一种是正反馈回路,也叫自增强回路。所谓正反馈回路就是库存里的东西越多,输入就会越大,于是就会进一步增大库存

比如挣钱,就得靠正反馈回路。您的钱越多,投资产生的利润就越多;利润越多,您的钱又会进一步增多。投资 — 挣钱 — 投资,这就是一个正反馈回路。

导致系统崩溃的往往也是某种正反馈回路。比如夫妻关系,情感储备(库存)越少,看对方就越不顺眼;看对方越不顺眼就越容易发生冲突(更多的输入),结果就是情感储备进一步减少(库存减少)。

这不是“正能量”,但是也是“正的”反馈 —— 因为有个叫愤怒的东西在增长

还有一种是负反馈回路,也叫平衡回路。负反馈不等于负能量 —— “负”的意思是“减少”。当库存太多了,负反馈回路负责减少库存。

比如国家看谁太富了就多收他点税,看谁太穷了就给他发点钱,家里看老婆情绪不对就赶紧哄哄,这都是负反馈回路。负反馈总是让系统回到“正轨”上来。

一个系统中可以有若干个正反馈和若干个负反馈回路。正反馈回路让系统或者增长、或者崩溃,是要偏离平衡;负反馈回路则尽力保持系统的平衡

 

我来考考您,加深理解:

  • 减肥可以算一个系统吗 ?    
  • 如果是,减肥的库存是什么,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
  • 吃得越多就越贪吃,是正反馈回路还是负反馈回路?
  • 健身会产生愉悦感,越是经常健身的人越喜欢健身,这属于系统的什么回路?(最难)

 

 

 

未回答前,请不要往下翻!!!

 

 

 

 

 

 

 

 

 

答案区:

  • 减肥是一个系统
  • 减肥这个系统的库存是 体重,输入是吃了多少卡路里,输出是运动和锻炼身体
  • 吃得越多就越贪吃,是在增加库存,所以是正反馈回路
  • 健身会产生愉悦感,越经常健身的人越喜欢健身,这是负反馈回路内部的一个正反馈回路。

 

如何改变一个系统?

要想改变一个系统,可以有上中下三种政策 ——

  • 下策是直接命令。想要什么就直接要,反对什么就直接禁止。
  • 中策是间接刺激。找到系统中的一个平衡反馈回路,让回路松弛一下。
  • 上策是寻求一个新的共识。在这个新的共识上,把全社会团结起来去做一件事。

 

 

举个例子。

对个人来说,库存是作业的情况:

  • 下策,不写完作业就不能睡觉。
  • 中策,写完作业奖励自己玩游戏。
  • 上策,为了让我们小组的作业完成率保持第一,一定要完成作业不能拖后腿呀。

 

对公司来说,库存是公司的业绩:

  • 下策,你们怎么做我不管,我只要结果。
  • 中策,这个月要是业绩再提升几个百分点,我们季度末就发奖金。
  • 上策,这是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我们一定要让更多人的知道和使用,大伙万纵一心一起来改变世界吧。

 

我们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叫“团结就是力量”,到底什么是团结呢?

真正的团结应该是在某种共识的基础之上,一个系统里所有人自己的小目标和系统的大目标达成了一致

总结来看,使用下策的人,像是手里拿着鞭子的奴隶主;使用中策的人善于用诱饵钓鱼;使用上策的人就像个宗教领袖。

现在来琢磨一下自己的系统吧,我培养的系统有 写作、阅读、运动、技术、英语。

一起加油~

 


系统的破败

     生活中击垮我们的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正如伏尔泰所说:“使人疲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一个人刚毕业的一刻充满雄心壮志,说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没想到真实工作既没让他吃多大苦更没让他冒生命危险,仅仅是日常的琐事就把他磨平了。

一个系统也是如此,系统的衰落不是没有应用,而是系统标准的降低。

 

本该纠正的问题,管理人员不再纠正,员工就想上次别人也是这么干的,一个餐馆的服务水准在不知不觉之中降低。

今天没锻炼,您会想这又不是第一次不锻炼,上周您就有两次该锻炼没锻炼,健身的系统也渐渐衰落。

夫妻争吵也不弥补了,反正最近总是吵......

 

人们对系统的评估变差,时间一长,就会认为系统其实配不上那么高的目标,就会默默调整标准。

系统的标准,被降低了。

那么从此之后,负反馈回路的作用就不再是把当前表现和最初的标准比较,而是和人们心目中降低了的标准比较。

以此类推,就会产生恶性循环,系统就逐渐地走向败坏。

 

保护一个系统,在于按时维护,今天的事情一定今天做完,道德的标准一定不能减低,不然真的停不下来。

举个例子。

比如您经营一家餐馆。餐馆刚开业的时候,各方面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您请来的厨师是行业内最好的厨师,饭菜质量是最高水平,餐馆打扫得一尘不染。

为了做到这些,您颁布了一套很高的标准。有专人每天对照标准检查餐馆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哪个地方没有达到标准,就要立即整改

 

比如健身,您天天锻炼,如果有一天没锻炼就会感到很惭愧。本来都是上午跑步,今天上午没跑,就得想办法下午补上。

 

比如夫妻感情,今天吵架了,您就会想赶紧补救一下,比如一起出去吃个饭。

 

这个一般规律就是,整个系统有一个目标,系统的参与者会时刻把系统此时此刻的表现与目标作比较,如果发现表现不达标,就会采取行动。这就是负反馈回路做的事情。但是任何系统,总有意外。

 

这个检查制度、这种惭愧的心理、一起出去吃个饭,都是平衡回路。

连续的、长期的改变依附的是【习惯】,而不是意志力。

任何一个系统的功能都是: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

 

 

  • 3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