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功率光源及高码率调制技术
在卫星光通信系统中大多可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或半导体泵浦的Nd:YAG固体激光器作为信号光和信标光源,其工作波长满足大气传输的低损耗窗口,即0.8~1.5μm的近红外波段。用于ATP系统的信标光源通常采用单管或多管阵列组合的方式,加大输出功率,提供数瓦的连续光或脉冲光,以便在大视场、高背景光干扰下,快速、精确地捕获和跟踪目标;通常,信标光的调制频率为几十赫兹至几千赫兹,以克服背景光的干扰。而用于数据传输的信号光源则可选择输出功率为几十毫瓦的半导体激光器,但要求输出光束质量好,工作频率高(可达几十兆赫至几十吉赫)。据报道,贝尔实验室已研制出调制频率高达10 GHz的光源。此外激光器的热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及工作寿命等性能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采用直接调制方式,还需考虑频率调制、相位调制及电光延迟等效应。
2. 精密、可靠的光束控制技术
在发射端,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光束质量较差、发散角大,而且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发散角不相等,因此必须进行准直。先将发散角压缩到毫弧度级,然后再通过发射天线进一步准直成微弧度级光束。在接收端,接收天线的作用是将空间传播的光场收集并汇聚到探测器表面。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效率及接收天线的口径都对系统的接收光功率有重要影响。国际上现有卫星光通信系统的天线口径一般为几厘米至25厘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