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Android面试]_15_Android为什么使用Binder?

本文分析了Android选择Binder而非Linux原生IPC的原因,包括:性能上Binder优于其他方式;稳定性方面,C/S架构提供更好的隔离和稳定性;安全性上,Binder能鉴别进程身份并进行权限控制。AndroidM对权限管理的改进也是其选用Binder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Android为什么使用Binder?用 Linux原有的IPC不行吗?

本人今年参加了很多面试,也有幸拿到了一些大厂的offer,整理了众多面试资料,后续还会分享众多面试资料。
整理成了面试系列,由于时间有限,每天整理一点,后续会陆续分享出来,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收藏

欢迎查看合集:
Java、Android面试高频系列文章合集

(1)从性能角度考虑
Binder传输只需要一次拷贝;使用管道、消息队列、Socket需要两次,共享内存方式一次内存拷贝都不需要。从性能角度来说,Binder性能仅次于共享内存,可共享内存使用复杂。

(2)从稳定性角度考虑
Binder是基于C/S架构的,Client端有什么需求,直接发送给Server端去完成,架构清晰明朗,Server端与Client端相对独立,稳定性较好;而共享内存实现方式复杂,没有客户与服务端之别, 需要充分考虑到访问临界资源的并发同步问题,否则可能会出现死锁等问题;从这稳定性角度看,Binder架构优越于共享内存。

(3)从安全性角度考虑
传统Linux IPC的接收方无法获得对方进程可靠的UID/PID,从而无法鉴别对方身份,完全由上层协议来确保。

Android为每个安装好的应用程序分配了自己的UID,故进程的UID是鉴别进程身份的重要标志,前面提到C/S架构,Android系统中对外只暴露Client端,Client端将任务发送给Server端,Server端会根据权限控制策略,判断UID/PID是否满足访问权限,目前权限控制很多时候是通过弹出权限询问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是否运行。Android 6.0,也称为Android M,在6.0之前的系统是在App第一次安装时,会将整个App所涉及的所有权限一次询问,只要留意看会发现很多App根本用不上通信录和短信,但在这一次性权限权限时会包含进去,让用户拒绝不得,因为拒绝后App无法正常使用,而一旦授权后,应用便可以胡作非为。

针对这个问题,google在Android M做了调整,不再是安装时一并询问所有权限,而是在App运行过程中,需要哪个权限再弹框询问用户是否给相应的权限,对权限做了更细地控制,让用户有了更多的可控性

传统IPC只能由用户在数据包里填入UID/PID;另外,可靠的身份标记只有由IPC机制本身在内核中添加。其次传统IPC访问接入点是开放的,无法建立私有通道。从安全角度,Binder的安全性更高。

  • 7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