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结构设计流程
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 实体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 联系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关系模式的泛化:
这个后面再说,内容比较多
确定完整性约束(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用户试图的确定(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 根据数据流图确定处理过程使用的视图
- 根据用户类别确定不同用户使用的视图
应用程序设计
关系模式转换
一个实体型必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联系转关系模式分为:
一对一联系的转换有两种方式:
①独立的关系模式:并入两端主键及联系自身属性。(主键:任一端主键)
②归并(任意一端):并入另一端主键及联系自身属性。(主键:保持不变)
一对多联系的转换有两种方式:
①独立的关系模式:并入两端主键及联系自身属性。(主键:多端主键)
②归并(多端):并入另一端主键及联系自身属性。(主键:保持不变)
多对多联系的转换只有一种方式:
独立的关系模式:并入两端主键及联系自身属性。(主键:两端主键的组合键)
联系类型 | 实体 (独立关系模式) | 联系 (独立关系模式) | 联系 (归并关系模式) | 备注 |
---|---|---|---|---|
1对1 | √ | √ | √ | 并入任一端 |
1对多 | √ | √ | √ | 并入多端 |
多对多 | √ | √ | × |
例如下题:
在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中,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应遵循相关原则。对于三个不同实体集合它们之间的多对多联系m:n:p,最少可转换为(4)个关系模式。
ABC作为实体型,必须转换为独立关系模式,因此这里有3个关系模式
再看联系模式,三者直接为多对多,因此不能归并关系模式,而图中只三个公用一个联系,因此联系模式转换为1个关系模式。并不会考虑ABC分别来一个,因为联系已经抽象出来了,ABC是共同连接同一个联系。
总共需要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