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工程——特征预处理

1.特征的标准化和归一化

  • z-score标准化:
    这是最常见的特征预处理方式,基本所有的线性模型在拟合的时候都会做 z-score标准化。具体的方法是求出样本特征x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d,然后用(x-mean)/std来代替原特征。这样特征就变成了均值为0,方差为1了
  • max-min标准化:
    也称为离差标准化,预处理后使特征值映射到[0,1]之间。具体的方法是求出样本特征x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然后用(x-min)/(max-min)来代替原特征。如果我们希望将数据映射到任意一个区间[a,b],而不是[0,1],那么也很简单。用(x-min)(b-a)/(max-min)+a来代替原特征即可。这种方法的问题就是如果测试集或者预测数据里的特征有小于min,或者大于max的数据,会导致max和min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计算。所以实际算法中, 除非你对特征的取值区间有需求,否则max-min标准化没有 z-score标准化好用。
  • L1/L2范数标准化:
    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统一量纲,那么通过L2范数整体标准化也是可以的,具体方法是求出每个样本特征向量x 的L2范数 ∣ ∣ x ∣ ∣ 2 ||x ||_2 x2,然后用 x / ∣ ∣ x ∣ ∣ 2 x /||x ||_2 x/x2代替原样本特征即可。当然L1范数标准化也是可以的,即用 x / ∣ ∣ x ∣ ∣ 1 x /||x ||_1 x/x1代替原样本特征。
  • 中心化
    PCA降维的时候,此时我们求出特征x的平均值mean后,用x-mean代替原特征,也就是特征的均值变成了0, 但是方差并不改变。这个很好理解,因为PCA就是依赖方差来降维的。

不少模型可以不做做标准化和归一化,主要是基于概率分布的模型,比如决策树大家族的CART,随机森林等。当然此时使用标准化也是可以的,大多数情况下对模型的泛化能力也有改进。

2.异常值筛选

第一类是基于统计学的方法来处理异常数据,这种方法一般会构建一个概率分布模型,并计算对象符合该模型的概率,把具有低概率的对象视为异常点。比如特征工程中的RobustScaler方法,在做数据特征值缩放的时候,它会利用数据特征的分位数分布,将数据根据分位数划分为多段,只取中间段来做缩放,比如只取25%分位数到75%分位数的数据做缩放。这样减小了异常数据的影响。

第二类是基于聚类的方法来做异常点检测。这个很好理解,由于大部分聚类算法是基于数据特征的分布来做的,通常如果我们聚类后发现某些聚类簇的数据样本量比其他簇少很多,而且这个簇里数据的特征均值分布之类的值和其他簇也差异很大,这些簇里的样本点大部分时候都是异常点。比如BIRCH聚类算法原理和DBSCAN密度聚类算法都可以在聚类的同时做异常点的检测。

第三类是基于专门的异常点检测算法来做。这些算法不像聚类算法,检测异常点只是一个赠品,它们的目的就是专门检测异常点的,这类算法的代表是One Class SVM和Isolation Forest.
具体见:https://www.cnblogs.com/pinard/p/9314198.html

3.不平衡数据

训练集中各个类别的样本的特征分布不一致的问题。如果不处理,那么拟合出来的模型对于训练集中少样本的类别泛化能力会很差。

  • **权重法:**权重法是比较简单的方法,我们可以对训练集里的每个类别加一个权重class weight。如果该类别的样本数多,那么它的权重就低,反之则权重就高。如果更细致点,我们还可以对每个样本加权重sample weight,思路和类别权重也是一样,即样本数多的类别样本权重低,反之样本权重高。sklearn中,绝大多数分类算法都有class weight和 sample weight可以使用。
  • **采样法:**采样法常用的也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对类别样本数多的样本做子采样, 比如训练集里A类别样本占90%,B类别样本占10%。那么我们可以对A类的样本子采样,直到子采样得到的A类样本数和B类别现有样本一致为止,这样我们就只用子采样得到的A类样本数和B类现有样本一起做训练集拟合模型。第二种思路是对类别样本数少的样本做过采样, 还是上面的例子,我们对B类别的样本做过采样,直到过采样得到的B类别样本数加上B类别原来样本一起和A类样本数一致,最后再去拟合模型。
    采样法缺点:改变了训练集的分布,可能导致泛化能力差。
    避免这个问题:SMOTE算法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来生成少类别的样本。方法也很简单,对于某一个缺少样本的类别,它会随机找出几个该类别的样本,再找出最靠近这些样本的若干个该类别样本,组成一个候选合成集合,然后在这个集合中不停的选择距离较近的两个样本,在这两个样本之间,比如中点,构造一个新的该类别样本。举个例子,比如该类别的候选合成集合有两个样本 ( x 1 , y ) , ( x 2 , y ) (x_1,y),(x_2,y) (x1,y),(x2,y),那么SMOTE采样后,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训练样本 ( x 1 + x 2 2 , y ) (\frac{x_1+x_2}{2},y) (2x1+x2,y),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不改变训练集分布的新样本,让训练集中各个类别的样本数趋于平衡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pinard/p/9093890.html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