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治疗到康复共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肿瘤进展,并希望肿瘤尽快缩小,此时的主要关注的指标为:
1.TTR(反应时间);2.ORR(客观缓解率);3.DCR(疾病控制率)
第二阶段:希望第一阶段的治疗效果能长效维持,此时的关注指标为:
1.DOR(缓解持续时间);2.PFS(无进展生存期);3.TTP(疾病进展时间);4.TTF(治疗失败时间)
第三阶段:希望生存期越长越好,关注指标为:
1.OS(总生存期)
1、整体疗效评价指标
RECIST评价标准,用于评价患者的疾病整体情况。以肿瘤最长径(需≧20mm)为测量基线;仅适用于实体瘤,血液系统、淋巴瘤除外。
- 完全缓解(CR)
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 部分缓解(PR)
靶病灶最大直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 疾病稳定(SD)
靶病灶最大直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 疾病进展(PD)
靶病灶最大直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的病灶。
2、第一级台阶相关指标
- 客观缓解率(ORR)
通常肿瘤体积缩小达到30%并能维持4周以上的患者比例,即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比例之和。ORR越高说明使用该治疗方法达到肿瘤缩小的患者越多。
- 疾病控制率(DCR)
经治疗后获得缓解(CR+PR)和疾病稳定(SD)的病例数占比,即没有发生疾病进展(PD)的患者比例。
- 疾病控制时间(DDC)
肿瘤第一次评估为CR、PR或SD开始到第一次评估为PD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
3、第二级台阶相关指标
- 缓解持续时间(DOR)
第一次判断为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到发现疾病进展(PD)的这段时间,即患者接受这个治疗方案让肿瘤保持缩小状态的持续时间。
- 疾病进展时间(TTP)
患者接受治疗开始到肿瘤发生进展的时间。
- 无进展生存期(PFS)
患者接受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一般PFS越长,意味着患者有质量的生存时间越长,活得越好。
临床上常常以中位PFS来表示。举例:50%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是5个月,即中位PFS为5个月。
- 无病生存期(DFS)
从随机化开始至第一次肿瘤复发/转移、或由于任何原因导致受试者死亡的时间。通常用于根治术后或放疗后辅助治疗的研究。
- 无复发生存时间(RFS)
病人在经过抗肿瘤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时到出现复发或者随访截止的时间。无复发生存时间越长, 表示抗肿瘤治疗的疗效越好。
- 治疗失败时间(TTF)
患者接受治疗开始到任何原因终止/退出试验的时间,退出原因可能是患者拒绝继续治疗、疾病进展、患者死亡、不良事件等。
4、第三级台阶相关指标
- 五年生存率
肿瘤患者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如果癌症患者经手术治疗能生存5年以上,即可认为肿瘤被治愈的可能性为90%。此外,也有用一年、两年、三年和十年生存率表示疗效的。
- 总生存期(OS)
从患者接受治疗开始到患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即患者通过治疗活了多久。
、其他重要指标
- 不良事件(AE)
患者接受一种药物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医学事件,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
- 严重不良事件(SAE)
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时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无论与治疗有无关系。
参考:医疗术语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