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均来自于Henzler于2010年发表的《Time-to-Digital Converters》。
最近在学习TDC,新的东西太多了,看了一遍忘得很快,碰巧前两天看到了有关费曼学习法,打算通过写博客来总结每个阶段的所学(其实就是疫情在家闲得慌/狗头),希望自己能够坚持。文中所有内容都是我个人对上述文献的一些总结,我还很菜,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一、为什么会有TDC(时间数字转换器)?
到目前为止,芯片设计的总体1方向是,越来越小的面积,越来越低的功耗。以我目前正在学习的CMOS工艺为例,要使面积缩小,晶体管的尺寸也要随之减小,要使功耗降低,使电源电压降低,从而带来了设计上的一系列问题,如:晶体管的增益降低。尽管可以通过cascode结构、增加输出阻抗、使用有源负载等传统方法来改善增益。但由于电源电压的限制,即使提高了增益,电路的响应速度和电压摆幅也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尤其是电压摆幅降低,会使信噪比降低,降低输出信号水平。而在此基础上,数字辅助或增强技术( Digital assist or enhancement techniques)可以用更小的代价来更好的实现这些功能。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电压域中,电源电压变低,而噪声没变时,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就会愈发明显。而若将电压值转换成是与之对应的时间值(就类似于ADC将模拟电压值,转换成二进制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