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I DSI 和MIPI CSI
一、简介
MIPI:全称是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 它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该接口由MIPI联盟(MIPI Alliance)开发, MIPI 接口主要包括:
MIPI DSI(Display Serial Interface):用于显示屏信号传输。
MIPI CSI(Camera Serial Interface):用于摄像头模块。
MIPI I3C:增强的传感器接口。
常用的是MIPI-DSI和MIPI-CSI,DSI主要用在屏幕显示类。CSI主要用在摄像头图像类。
二、物理层
主要有D-PHY、C-PHY、M-PHY(暂不讨论),主要探讨D-PHY下的DSI。
1、D-PHY
MIPI D-PHY 是MIPI联盟定义的物理层标准,专为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摄像头(CSI-2)和显示屏(DSI)接口设计。其核心目标是在低功耗前提下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同时支持灵活的协议扩展。D-PHY物理层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1通道组成
①数据通道(Data Lanes):
A、通常为1~4通道,每个通道包含一对差分信号(HS+/HS-)。
B、传输视频像素数据或控制命令。
C、数据通道有单向传输和双向传输(Lane0)。
②时钟通道(Clock Lane):
A、单向差分信号,提供同步时钟(仅HS模式需要)。
1.2 工作模式
①HS模式(High-Speed):
A、差分信号传输,速率高(单个通道速率80Mbps ~ 1Gbps,V2.1最大速率可达到1.5Gbps),用于视频流传输。
B、典型电压摆幅:采用LVDS电平标准,±175 mV,电流驱动模式。
②LP模式(Low-Power):
A、单端信号传输,速率低(10~20 Mbps),用于控制命令(如屏幕唤醒、初始化)。
B、电压范围:0~1.2 V,CMOS电平。
1.3 D-PHY 的低级协议规定
最低位(LSB,Least Significant Bit)先发送最高位(MSB,Most Significant Bit)最后发送
1.4 设计关键
差分阻抗:100Ω ±10%(HS模式)
等长匹配:差分对内部长度差 ≤5mil,通道间长度差 ≤±10%
1.4 D-PHY主要应用
MIPI CSI(摄像头) —— 让摄像头数据高速传输到处理器,保证拍照和视频流畅。
MIPI DSI(屏幕) —— 让处理器数据高速传输到屏幕,保证画面显示清晰、流畅。
- C-PHY
2.1信号传输机制
A、三线差分结构:C-PHY使用三根信号线(A/B/C),通过线间电压差定义符号状态。
状态0:A > B > C
状态1:B > A > C
状态2:C > B > A
B、符号编码:
每个符号周期内,三线电压组合变化表示数据,接收端通过比较器解码。
2.2工作模式
A、高速模式(HS Mode):
三线差分传输,支持高符号速率(如5.7 Gsps)。
电压摆幅:200 mV(峰峰值),电流驱动模式。
B、低功耗模式(LP Mode):
单端信号传输控制命令,电压范围:0~1.2 V(CMOS电平)。
2.3 时钟
嵌入式时钟:通过数据流中的跳变边缘恢复时钟(CDR技术),无需独立时钟通道。
2.4设计关键
三线等长:A/B/C信号线长度差 ≤±5mil,确保时序同步。
参考平面:使用完整地平面,避免跨分割或邻近高速信号线。
终端匹配:三线终端电阻需精确匹配(如50Ω±1%)。
-
- C-PHY主要应用
A、高分辨率显示屏:单通道C-PHY v2.0(5.7 Gsps)可支持 8K@60Hz(7680×4320) 显示,带宽利用率比D-PHY高30%。
B、多摄像头系统:主摄、超广角、长焦摄像头并行传输。
3、两种PHY对比
特性 | C-PHY | D-PHY |
编码效率 | 1.58 bits/符号 | 1 bit/符号 |
最大速率 | 11.4 Gbps/通道 | 1 Gbps/通道 |
时钟机制 | 嵌入式时钟(无独立时钟) | 独立时钟通道 |
引脚数量 | 3线/通道 | 2线/通道 + 时钟 |
典型应用 | 高分辨率显示屏 | 摄像头、显示屏 |
三、MIPI-DSI和MIPI-CSI
上面针对D-PHY和C-PHY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那么MIPI-DSI和MIPI-CSI就是基于D-PHY或C-PHY用于显示类(DSI)和摄像头类(CSI)的通信接口。
1、MIPI DSI
MIPI DSI 是专为移动设备显示屏设计的串行接口标准,用于高效传输视频数据和控制指令。其核心目标是实现高分辨率、低功耗的显示输出,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车载显示屏。
2、MIPI CSI
MIPI CSI 是面向摄像头模组的串行接口标准,用于将图像传感器数据高效传输至处理器。其设计注重高带宽、低延迟,适配多摄像头系统和复杂图像处理需求。
3、MIPI DSI和MIPI CSI对比
特性 | MIPI CSI(Camera Serial Interface) | MIPI DSI(Display Serial Interface) |
用途 | 摄像头与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 处理器与显示屏之间的视频和控制信号传输 |
传输方向 | 单向传输(摄像头→处理器) | 双向传输(处理器→显示屏发送数据,←触控反馈) |
速率范围 | 1.5Gbps~6Gbps/通道(D-PHY v2.1) | 2.5Gbps~10Gbps/通道(D-PHY v2.1) |
数据包格式 | 短包(控制指令) + 长包(图像数据) | 视频数据包(RGB/YUV) + 命令包(显示屏配置) |
控制指令 | 摄像头配置(如曝光、对焦) | 显示屏参数设置(如亮度、刷新率) |
PCB布局 | 摄像头模组靠近处理器,减少传输延迟 | 显示屏接口远离噪声源,避免EMI干扰 |
终端匹配 | 需匹配摄像头模组阻抗(通常100Ω差分) | 显示屏端内置终端电阻,无需额外匹配 |
电源管理 | 独立供电控制(摄像头模组电源开关) | 支持动态背光控制(PWM调光) |
标准化版本 | CSI-2(主流)、CSI-3(高速场景) | DSI-1.3(主流)、DSI-2.0(高分辨率支持) |
物理层标准 | 支持D-PHY(常见)或C-PHY(高速模式) | 主要基于D-PHY,部分场景兼容C-PHY |
同步信号 | 依赖VSYNC/HSYNC或嵌入式同步(Non-Burst Mode) | 通过数据包内同步(无需额外HSYNC/VSYNC引脚) |
低功耗模式 | 支持ULPS(Ultra-Low Power State) | 支持LP模式(Low Power)和休眠状态 |
典型设备 | 手机后置摄像头、安防摄像头、车载视觉系统 | 手机/平板显示屏、AR/VR头显、车载仪表盘 |
数据流特点 | 高带宽、实时性要求高(如4K@60fps) | 高分辨率、低延迟(如8K@120Hz) |
扩展功能 | 多摄像头拼接(如四摄手机) | 触控反馈集成(如In-Cell触控) |
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关于LVDS电平,可以参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