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1 概述
电网建设中,为了提升供电可靠性,通常要进行N-1校验分析。在配电网中N-1校验应用还不成熟,配电网中N-1的定义及算法都有待研究。基于实际配电网"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特征,提出一种考虑N-1安全准则的配电网与分布式储能联合规划方法,可同时给出储能的选址定容、配电网的闭环规划、及开环运行方案。建立考虑N-1安全准则的联合规划模型。
实际配电系统通常在开环中运行,但设计为闭环,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负载转移。本文提出了N-1准则下的配电网扩容规划问题方法,提出了最优闭环投资和开环运营方案。为了减轻模型的计算负担,首先放宽N-1准则的约束,然后通过迭代添加绑定或联约束来解决问题。
配电网N-1扩展规划研究
一、配电网N-1准则的定义与核心要求
-
基本定义
N-1准则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理念,要求配电网在任一元件(如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等)发生故障或计划停运时,仍能维持稳定运行,不损失负荷,且其他元件不过载,电压和频率保持在允许范围内。其核心包含两层含义:- 电网稳定性:确保故障后系统不崩溃、不解列;
- 用户连续供电:最大限度减少停电范围和恢复时间。
-
分级应用要求
根据电压等级和故障类型,N-1准则具体表现为:- 高压配电网:单条线路或主变故障时,不损失负荷,允许通过转供恢复供电;
- 中压配电网:故障段隔离后,非故障段需维持供电,且电压质量和负载率满足要求;
- 低压配电网:允许短时停电,但需快速修复或切换至备用电源。
-
技术指标
- 容载比:反映变电设备裕度,需结合负荷增长动态调整;
- 联络率:中压线路有效联络率需达到100%,确保故障时快速转供。
二、N-1扩展规划的主要方法及技术路线
-
数学优化方法
- 混合整数规划(MILP/MISOCP) :以投资成本、运行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结合潮流约束、电压限制等条件建模。例如,采用二阶锥松弛技术处理非线性问题,提升求解效率;
- 机会约束优化:引入概率模型处理分布式电源(DG)和负荷的不确定性,避免极端场景导致的高投资成本。
-
启发式与智能算法
- 遗传算法(NSGA-II) :用于多目标优化,平衡经济性与可靠性,生成Pareto前沿解;
- Benders分解:将规划问题分解为主问题(投资决策)和子问题(运行校验),降低计算复杂度。
-
数据驱动技术
- 负荷聚类分析:通过改进高斯混合模型处理DG与负荷的时空分布特性,优化设备选址定容;
- 空调负荷潜力挖掘:基于用户行为数据评估需求响应能力,降低扩容需求。
-
新型技术融合
- 储能系统(ESS)联合规划:通过储能的灵活充放电补偿故障期间的功率缺额,减少线路扩容需求;
- 智能软开关(SOP) :动态调节潮流分布,提升网络冗余度。
三、N-1准则在扩展规划中的典型应用场景
-
变电站与主变规划
- 单台主变或单回进线故障时,需通过站内联络或相邻变电站转供负荷;
- 案例:浙江省岱山经济开发区要求至2025年全部变电站满足主变N-1准则。
-
分布式电源接入
- DG合理配置可提升故障期间的本地供电能力,例如光伏在日间故障时支撑负荷;
- 需校验DG并网后的反向潮流对保护装置的影响。
-
极端场景应对
- 考虑风电/光伏极限出力场景,优化储能容量配置以应对长时间停电;
- 案例:IEEE 25节点系统验证储能联合规划可降低总成本15%。
-
城市核心区电缆网络
- 采用双环网或网格结构设计,确保电缆故障时快速隔离并转供。
四、典型案例分析
-
国内案例
- 天津10kV配电网:通过标准化接线(如“三双”结构)提升联络率,实现N-1通过率100%;
- 江苏某园区:采用储能与配电网联合规划,减少线路投资20%,故障恢复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
-
国际案例
- 越南电力系统:升级220kV线路以满足N-1准则,解决北部与中部电网的传输瓶颈;
- 塔吉克斯坦电网:基于N-1准则设计500kV输电走廊,支撑水电外送和跨境电力交易。
-
仿真验证
- IEEE测试系统:在16节点和25节点模型中,验证考虑电压约束的N-1规划可降低网损12%。
五、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 解决方案 |
---|---|
分布式能源高渗透 | 采用概率建模与鲁棒优化,预留备用容量;推广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技术 |
负荷预测不确定性 | 融合多源数据(如GIS、用户用电行为),采用神经网络与蒙特卡洛模拟 |
经济性平衡难题 | 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优化储能与线路投资的协同效益 |
极端气候与故障叠加 | 构建“风电-负荷”联合极端场景库,强化N-1校验的鲁棒性 |
数字化水平不足 | 部署智能巡检系统(如无人机+AI),实现设备状态实时感知与故障预判 |
六、未来研究方向
- 多能互补系统:探索配电网与热力、燃气网络的协同规划,提升综合能效;
- 动态N-1准则:结合实时运行数据调整安全裕度,实现“自适应”规划;
- 政策协同机制:推动配电网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廊道资源。
📚2 运行结果
2.1 IEEE16节点
不考虑考虑节点电压约束
考虑考虑节点电压约束
2.2 IEEE25节点
不考虑节点电压约束
考虑节点电压约束
部分代码:
function I_Matrix=Nodes_get_I(Nodes_Counts,Line_dat)
%% 此函数目的为读取18节点配网规划 的 数据,生成节点-支路关联矩阵 incidence matrix
%输入:Nodes_Counts——节点数,Line_dat——18节点配网规划数据,要求Nodes From 和Nodes To 在前列
%输出:A_Matrix为节支关联矩阵
%% 读取Line_dat中的数据
F_Bus=Line_dat(:,1);
T_Bus=Line_dat(:,2); %两端点
%% 建立节支关联矩阵A_Matrix,规则为:A_Matrix(F_Bus(i),T_Bus(i))=1
I_Matrix=zeros(Nodes_Counts,length(F_Bus));
for i=1:length(F_Bus)
I_Matrix(F_Bus(i),i)=1;
I_Matrix(T_Bus(i),i)=1;
end
end
🎉3 参考文献
部分理论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运行结果为准。)
[1]林哲,胡泽春,宋永华.考虑N-1准则的配电网与分布式储能联合规划[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13):4390-4403.DOI:10.13334/j.0258-8013.pcsee.201437.
[2]刘理峰,李志买,郭肖辉,马继明.配电网N-1算法研究应用[J].陕西电力,2010,38(0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