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DL 实验六 残差网络实现CIFAR10

5.5 实践:基于ResNet18网络完成图像分类任务

在本实践中,我们实践一个更通用的图像分类任务。

图像分类(Image Classification)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基础任务,将图像的语义将不同图像划分到不同类别。很多任务也可以转换为图像分类任务。比如人脸检测就是判断一个区域内是否有人脸,可以看作一个二分类的图像分类任务。

这里,我们使用的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经典数据集:CIFAR-10数据集,网络为ResNet18模型,损失函数为交叉熵损失,优化器为Adam优化器,评价指标为准确率。


Adam优化器的介绍参考《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第7.2.4.3节。


5.5.1 数据处理

5.5.1.1 数据集介绍

CIFAR-10数据集包含了10种不同的类别、共60,000张图像,其中每个类别的图像都是6000张,图像大小均为 32 × 32 32\times32 32×32像素。CIFAR-10数据集的示例如 图5.15 所示。


图5.15:CIFAR-10数据集示例

将数据集文件进行解压:直接将文件加入到kaggle,kaggle自动解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5.1.2 数据读取

在本实验中,将原始训练集拆分成了train_set、dev_set两个部分,分别包括40 000条和10 000条样本。将data_batch_1到data_batch_4作为训练集,data_batch_5作为验证集,test_batch作为测试集。
最终的数据集构成为:

  • 训练集:40 000条样本。
  • 验证集:10 000条样本。
  • 测试集:10 000条样本。

读取一个batch数据的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 os
import pickle
import numpy as np

def load_cifar10_batch(folder_path, batch_id=1, mode='train'):
    if mode == 'test':
        file_path = os.path.join(folder_path, 'test_batch')
    else:
        file_path = os.path.join(folder_path, 'data_batch_'+str(batch_id))

    # 加载数据集文件
    with open(file_path, 'rb') as batch_file:
        batch = pickle.load(batch_file, encoding = 'latin1')

    imgs = batch['data'].reshape((len(batch['data']),3,32,32)) / 255.
    labels = batch['labels']

    return np.array(imgs, dtype='float32'), np.array(labels)

imgs_batch, labels_batch = load_cifar10_batch(folder_path='/kaggle/input/cifar10data/cifar-10-batches-py/', 
                                                batch_id=1, mode='train')

查看数据的维度:

# 打印一下每个batch中X和y的维度
print ("batch of imgs shape: ",imgs_batch.shape, "batch of labels shape: ", labels_batch.shap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视化观察其中的一张样本图像和对应的标签,代码如下所示:

%matplotlib inlin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age, label = imgs_batch[1], labels_batch[1]
print("The label in the picture is {}".format(label))
plt.figure(figsize=(2, 2))
plt.imshow(image.transpose(1,2,0))
plt.savefig('cnn-car.pd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5.1.3 构造Dataset类

构造一个CIFAR10Dataset类,其将继承自paddle.io.Dataset类,可以逐个数据进行处理。代码实现如下:

import torch
from torchvision.transforms import Normalize

class CIFAR10Dataset(torch.utils.data.DataLoader):
    def __init__(self, folder_path='/kaggle/input/cifar10data/cifar-10-batches-py', mode='train'):
        if mode == 'train':
            # 加载batch1-batch4作为训练集
            self.imgs, self.labels = load_cifar10_batch(folder_path=folder_path, batch_id=1, mode='train')
            for i in range(2, 5):
                imgs_batch, labels_batch = load_cifar10_batch(folder_path=folder_path, batch_id=i, mode='train')
                self.imgs, self.labels = np.concatenate([self.imgs, imgs_batch]), np.concatenate([self.labels, labels_batch])
        elif mode == 'dev':
            # 加载batch5作为验证集
            self.imgs, self.labels = load_cifar10_batch(folder_path=folder_path, batch_id=5, mode='dev')
        elif mode == 'test':
            # 加载测试集
            self.imgs, self.labels = load_cifar10_batch(folder_path=folder_path, mode='test')
        self.transform = Normalize(mean=[0.4914, 0.4822, 0.4465], std=[0.2023, 0.1994, 0.2010])

    def __getitem__(self, idx):
        img, label = self.imgs[idx], self.labels[idx]
        img = self.transform(img)
        return img, label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imgs)

train_dataset = CIFAR10Dataset(folder_path='/kaggle/input/cifar10data/cifar-10-batches-py', mode='train')
dev_dataset = CIFAR10Dataset(folder_path='/kaggle/input/cifar10data/cifar-10-batches-py', mode='dev')
test_dataset = CIFAR10Dataset(folder_path='/kaggle/input/cifar10data/cifar-10-batches-py', mode='test')

5.5.2 模型构建

对于Reset18这种比较经典的图像分类网络,飞桨高层API中都为大家提供了实现好的版本,大家可以不再从头开始实现。这里首先使用飞桨高层API中的Resnet18进行图像分类实验。

什么是“预训练模型”?什么是“迁移学习”?(必做)

参考:迁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要进行迁移。放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学科里,迁移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思想和模式。
首先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大类重要方法,也是目前发展最迅速、效果最显著的方法。机器学习解决的是让机器自主地从数据中获取知识,从而应用于新的问题中。迁移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侧重于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迁移应用于新的问题中。迁移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找到新问题和原问题之间的相似性,才可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合我认为的迁移学习,举一个例子,我认为迁移学习,就是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迁移到另一个相似的问题中去,例如,当我们在玩DOTA玩的很熟的时候,然后我紧接着去玩LOL,我们就会自己玩的很熟,因为DOTA和LOL都是MOBA类游戏,这也证实了为什么好多英雄联盟的选手,是从DOTA和魔兽争霸转移过来的。

参考:预训练模型可以把迁移学习很好地用起来。这和小孩读书一样,一开始语文、数学、化学都学,读书、网上游戏等,在脑子里积攒了很多。当他学习计算机时,实际上把他以前学到的所有知识都带进去了。如果他以前没上过中学,没上过小学,突然学计算机就不懂这里有什么道理。这和我们预训练模型一样,预训练模型就意味着把人类的语言知识,先学了一个东西,然后再代入到某个具体任务,就顺手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预训练模型,顾名思义,根据要做的某些事,提前训练好一个模型,九年义务教育毕竟不是白教的,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那么你上大学,上高中,会怎么办。根本学不会什么东西的。

为什么我们要做预训练模型?

首先,预训练模型是一种迁移学习的应用,利用几乎无限的文本,学习输入句子的每一个成员的上下文相关的表示,它隐式地学习到了通用的语法语义知识。
第二,它可以将从开放领域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下游任务,以改善低资源任务,对低资源语言处理也非常有利。
第三,预训练模型在几乎所有NLP任务中都取得了目前最佳的成果。
最后,这个预训练模型+微调机制具备很好的可扩展性,在支持一个新任务时,只需要利用该任务的标注数据进行微调即可,一般工程师就可以实现。
预训练模型的三个技术
1、Transformer
给定一句话或是一个段落作为输入,首先将输入序列中各个词转换为其对应的词向量,同时加上每一个词的位置向量,体现词在序列的位置。然后将这些词向量输入到多层 Transformer 网络中,通过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来学习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编码其上下文信息,再通过一个前馈网络经过非线性变化,输出综合了上下文特征的各个词的向量表示。
2、自监督学习
在预训练的模型中,AR(自回归)LM 和 AE(自动编码器)是最常用的自监督学习方法,其中,自回归 LM 旨在利用前面的词序列预测下个词的出现概率(语言模型)。自动编码器旨在对损坏的输入句子,比如遮掩了句子某个词、或者打乱了词序等,重建原始数据。通过这些自监督学习手段来学习单词的上下文相关表示。
3、微调
在做具体任务时,微调旨在利用其标注样本对预训练网络的参数进行调整。

5.5.3 比较“使用预训练模型”和“不使用预训练模型”的效果。(必做)
#使用pretrained = True
from torchvision.models import resnet18
resnet = models.resnet18(pretrained=True)
#使用pretrained = False
resnet = models.resnet18(pretrained=False)

复用RunnerV3类,实例化RunnerV3类,并传入训练配置。
使用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模型训练,共训练30个epoch。
在实验中,保存准确率最高的模型作为最佳模型。代码实现如下: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


# 学习率大小
lr = 0.001  
# 批次大小
batch_size = 64
# 加载数据
train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shuffle=True)
dev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dev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test_loader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est_dataset, batch_size=batch_size)

# 定义网络
model = resnet18_model
# 定义优化器,这里使用Adam优化器以及l2正则化策略,相关内容在7.3.3.2和7.6.2中会进行详细介绍
optimizer = opt.Adam(lr=lr, params=model.parameters(), weight_decay=0.005)
# 定义损失函数
loss_fn = F.cross_entropy
# 定义评价指标
metric = Accuracy(is_logist=True)
# 实例化RunnerV3
runner = RunnerV3(model,optimizer,loss_fn,metric)
# 启动训练
log_steps = 3000
eval_steps = 3000
runner.train(train_loader, dev_loader, num_epochs=30, log_steps=log_steps, 
                eval_steps=eval_steps, save_path="best_model.pdparams")

不使用预训练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视化观察训练集与验证集的准确率及损失变化情况。

plot_training_loss_acc(runner, fig_name='cnn-loss4.pd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预训练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

结果图像如上图所示,我们发现使用预训练模型后,模型训练的时间短,速度快,但是准确率和误差相比于未使用预训练模型基本一致。使用预训练模型之后收敛的更快,就像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如果我们提前预习了,那么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学习更好更快相比于其他人。

在本实验中,使用了第7章中介绍的Adam优化器进行网络优化,如果使用SGD优化器,会造成过拟合的现象,在验证集上无法得到很好的收敛效果。可以尝试使用第7章中其他优化策略调整训练配置,达到更高的模型精度。


5.5.4 模型评价

使用测试数据对在训练过程中保存的最佳模型进行评价,观察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以及损失情况。代码实现如下:

# 加载最优模型
runner.load_model('best_model.pdparams')
# 模型评价
score, loss = runner.evaluate(test_loader)
print("[Test] accuracy/loss: {:.4f}/{:.4f}".format(score, los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5.5 模型预测

同样地,也可以使用保存好的模型,对测试集中的数据进行模型预测,观察模型效果,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自己的话简单评价LeNet、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选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eNet

LeNet是由深度学习的开山鼻祖LeCun发明的,是用来解决手写数字识别问题的。LeNet共七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从输入开始,经过一层55的卷积层,之后经历一层最大池化,经历最大池化之后经历一层55的卷积,在经历一层最大池化,最后进行全连接层,直到最后输出数为10。

AlexNet

AlexNet是由另一个深度学习的开山鼻祖Hinton带领他的学生开发出来的并在ImageNet中获得了冠军。
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lexNet使用两个GPU训练来提升速度,使用GPU训练。与CPU不同的是,GPU转为执行复杂的数学和几何计算而设计,AlexNet使用了2个GPU来提升速度,分别放置一半卷积核。并且使用Dropout防止过拟合,

VggN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ggnet严格使用33小尺寸卷积和池化层构造深度CNN,取得较好的效果。小卷积能减少参数,方便堆叠卷积层来增加深度(加深了网络,减少了卷积)。即vggnet=更深的Alex net+conv(33)

GoogLeNet

googlenet设计了inception结构来降低通道数,减少计算复杂度,其中inception结构包括以下几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sNet

Resnet从避免梯度消失或爆炸的角度,使用残差连接结构使网络可以更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用自己的电脑跑残差网络,跑了半天才跑出来,但是我用Kaggle跑代码,仅仅用了十分钟就把残差网络跑出来了,可见硬件的重要性,这次主要是复刻上课学习的理论知识,用框架实现出来,了解了预训练和迁移学习,基本就是字面意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

参考

一文读懂LeNet、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到底是什么? - 知乎 (zhihu.com)
一文了解 预训练

  • 2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入门到精通实战》课程主要就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深度学习基础、深度学习计算、卷积神经网络+经典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NN进阶、优化算法、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配套实战案例与项目全部基于真实数据集与实际任务展开,结合深度学习框架进行建模实战。                由浅入深,每一个理论搭配一个实验,引领学员浸泡式逐步掌握各项技能和实战项目,且侧重技能不同,学员的知识体系会更加全面课程大纲:第一章:深度学习基础-深度学习简介01.1-前置知识01.2-传统编程与数据编程01.3-深度学习起源01.4-深度学习崛起与发展01.5-深度学习成功案例01.6-深度学习特点 第二章:深度学习基础-Python基础02.1-PyTorch介绍与环境配置02.2-数据操作与创建Tensor02.3-算术操作、索引与改变形状02.4-线性代数、广播机制与内存开销02.5-Tensor和NumPy相互转换与Tensor on GPU02.6-实验01-创建和使用Tensor-102.7-实验01-创建和使用Tensor-202.8-梯度下降02.9-实验02-梯度下降-102.10-实验02-梯度下降-202.11-自动求梯度概念02.12-自动求梯度实例02.13-实验03-自动求梯度-102.14-实验03-自动求梯度-2 第三章:深度学习基础-线性回归03.1-线性回归讲解03.2-线性回归实例03.3-实验04-从零实现线性回归-103.4-实验04-从零实现线性回归-203.5-实验05-线性回归的简洁实现-103.6-实验05-线性回归的简洁实现-2 第四章:深度学习基础-softmax回归04.1-softmax回归04.2-实验06-FashionMNIST04.3-实验07-从零实现Softmax回归-104.4-实验07-从零实现Softmax回归-204.5-实验08-softmax回归的简洁实现 第五章:深度学习基础-多层感知机05.1-感知机05.2-多层感知机05.3-多层感知机与神经网络05.4-激活函数05.5-正向传播05.6-反向传播05.7-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05.8-批大小05.9-实验09-从零实现MLP05.10-实验10-MLP的简洁实现 第六章:深度学习基础-模型选择、欠拟合和过拟合06.1-训练误差和泛化误差06.2-模型选择06.3-欠拟合和过拟合06.4-权重衰减06.5-丢弃法06.6-实验11-多项式函数拟合实验06.7-实验12-高维线性回归实验-106.8-实验12-高维线性回归实验-206.9-实验13-Dropout 第七章:深度学习基础-数值稳定性和模型初始化07.1-数值稳定性和模型初始化-107.2-数值稳定性和模型初始化-207.3-实验14-房价预测案例-107.4-实验14-房价预测案例-207.5-实验14-房价预测案例-3 第八章:深度学习计算-模型构造08.1-模型构造-108.2-模型构造-208.3-模型构造-308.4-实验15-模型构造-108.5-实验15-模型构造-2 第九章:深度学习计算-模型参数的访问、初始化和共享09.1-模型参数的访问09.2-模型参数初始化和共享09.3-实验16-模型参数-109.4-实验16-模型参数-2 第十章:深度学习计算-自定义层与读取和储存10.1-不含模型参数的自定义层10.2-含模型参数的自定义层10.3-实验17-自定义层10.4-读取和储存10.5-GPU计算10.6-实验18-读取和储存  第十一章:卷积神经网络11.01-卷积神经网络11.02-卷积神经网络的组成层11.03-图像分类的局限性11.04-二维卷积层与卷积层11.05-卷积在图像中的直观作用11.06-实验19-二维卷积层11.07-填充与步幅11.08-卷积过程11.09-卷积层参数-111.10-卷积层参数-211.11-实验20-Pad和Stride11.12-多输入和输出通道11.13-实验21-多通道11.14-池化层11.15-实验22-池化层 第十二章:经典网络12.01-卷积神经网络12.02-实验23-LeNet模型12.03-深度卷积神经网络12.04-实验24-AlexNet模型12.05-使用重复元素的网络12.06-实验25-VGG模型12.07-网络中的网络12.08-实验26-NiN模型12.09-含并行连接的网络12.10-实验27-GoogLeNet模型12.11-批量归一化-112.12-批量归一化-212.13-实验28-批量归一化12.14-残差网络12.15-实验29-残差网络12.16-稠密连接网络12.17-实验30-稠密连接网络 第十三章:循环神经网络13.01-语言模型和计算13.02-n元语法13.03-RNN和RNNs13.04-标准RNN向前输出流程和语言模型应用13.05-vector-to-sequence结构13.06-实验31-语言模型数据集-113.07-实验31-语言模型数据集-213.08-实验32-从零实现循环神经网络-113.09-实验32-从零实现循环神经网络-213.10-实验32-从零实现循环神经网络-313.11-实验32-从零实现循环神经网络-413.12-实验33-简洁实现循环神经网络-113.13-实验33-简洁实现循环神经网络-2 第十四章:RNN进阶14.01-通过间反向传播-114.02-通过间反向传播-214.03-长短期记忆-114.04-长短期记忆-214.05-实验34-长短期记忆网络-114.06-实验34-长短期记忆网络-214.07-门控循环单元14.08-RNN扩展模型14.09-实验35-门控循环单元 第十五章:优化算法15.01-优化与深度学习15.02-局部最小值和鞍点15.03-提高深度学习的泛化能力15.04-实验36-小批量梯度下降-115.05-实验36-小批量梯度下降-215.06-动量法-115.07-动量法-215.08-实验37-动量法15.09-AdaGrad算法与特点15.10-实验38-AdaGrad算法15.11-RMSrop算法15.12-实验39-RMSProp算法15.13-AdaDelta算法15.14-实验40-AdaDelta算法15.15-Adam算法15.16-实验41-Adam算法15.17-不用二阶优化讲解与超参数 第十六章:计算机视觉16.01-图像增广与挑战16.02-翻转、裁剪、变化颜色与叠加16.03-实验42-图像增广-116.04-实验42-图像增广-216.05-微调16.06-迁移学习16.07-实验43-微调-116.08-实验43-微调-216.09-目标检测16.10-边界框16.11-实验44-边界框16.12-锚框与生成多个锚框16.13-交并比16.14-实验45-生成锚框-116.15-实验45-生成锚框-216.17-标注训练集的锚框-116.18-标注训练集的锚框-216.19-实验46-标注训练集的锚框-116.20-实验46-标注训练集的锚框-216.21-实验46-标注训练集的锚框-316.22-输出预测边界框16.23-实验47-输出预测边界框-116.24-实验47-输出预测边界框-216.25-多尺度目标检测16.26-实验48-多尺度目标检测16.27-目标检测算法分类16.28-SSD与模型设计16.29-预测层16.30-损失函数16.31-SSD预测16.32-实验49-目标检测数据集16.33-实验50-SSD目标检测-116.34-实验50-SSD目标检测-216.35-实验50-SSD目标检测-316.36-实验50-SSD目标检测-416.37-实验50-SSD目标检测-516.38-实验50-SSD目标检测-6 第十七章:自然语言处理17.01-词嵌入和词向量17.02-神经网络模型17.03-跳字模型17.04-训练跳字模型17.05-连续词袋模型17.06-负采样17.07-层序softmax17.08-子词嵌入17.09-Fasttext模型17.10-全局向量的词嵌入17.11-实验51-word2vec之数据预处理-117.12-实验51-word2vec之数据预处理-217.13-实验52-word2vec之负采样-117.14-实验52-word2vec之负采样-217.15-实验53-word2vec之模型构建-117.16-实验53-word2vec之模型构建-217.17-实验54-求近义词和类比词-117.18-实验54-求近义词和类比词-217.19-实验55-文本情感分类RNN-117.20-实验55-文本情感分类RNN-217.21-实验55-文本情感分类RNN-317.22-实验55-文本情感分类RNN-417.23-TextCNN17.24-TextCNN流程17.25-实验56-文本情感分类textCNN-117.26-实验56-文本情感分类textCNN-217.27-Seq2Seq的历史与网络架构17.28-Seq2Seq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17.29-Attention机制与Bucket机制17.30-实验57-机器翻译之模型构建-117.31-实验57-机器翻译之模型构建-217.32-实验57-机器翻译之模型构建-317.33-实验58-机器翻译之训练评估-117.34-实验58-机器翻译之训练评估-217.35-实验58-机器翻译之训练评估-3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