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用主义”

​ 首先,挂两张图。

​ 然后呢,我想引用北航某教授的一句话——“你们现在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了,别整文学书那些没用的。”

​ 这就是当下的“实用主义”,学生学习呢,完全只是为了刷绩点,保研,说的长远一点,找工作,拿高薪。

​ 当然,大学生认真学习,刷绩点,提升成绩,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是,有的现象,让我实在有点无语凝噎。就像上图中,不计入绩点的大学语文和大学英语,已沦为学生最无视的学科;因为学校的英语类竞赛对保研不加分,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了。思修课在没有成为考试课之前,几乎就没有谁听讲的,上课清一色地敲着代码或玩着手机;成为考试课之后,也很少有人真的是因为喜欢这门课而认真学的。而且,我听到最多的问题“思修这类课怎么水”。

​ 还有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学长的发言。

​ —— 学弟:“学长,请问哪些MOOC比较有趣?”

​ —— 学长:“不会吧不会吧,不会还真有人认真看MOOC吧?”

​ (嗯,那看来我不是人了)

​ 但这是学长的错吗?这是说这些话的同学的错吗?我觉得不然,这是当下教育环境的问题。我不是学教育学的,一两句话也扯不清楚教育错误的根源在哪。我只认为,学校以及社会过于强调“实用性”,导致了学生只盯着有利于自己的绩点的方向(或许可以说是“内卷”的体现?),而将所有与“提升绩点”这一目标无关的事物都置之脑后。

​ 其实,“实用主义”又何止只是出现在学生群体中呢?想想,谁没听过周围人这句话,“你学这个有什么用吗?”知名科普区up主毕导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有人问我:你研究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当一个纯粹好玩的东西,被贴上“一定要有用”的标签之后,就开始变得无趣了。

​ 我很欣赏一本书《how to: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里面讲了很多荒谬的问题解决策略,诸如用矿泉水来灌满泳池,建一条岩浆护城河等。可以说,这些方式“不切实际”的有些离谱了。自然,也就是大众口中的“没用”。但是,没用只是在当下的“没用”,谁能意识到它以后是否“有用”?抓紧有用的知识研究学习,当然是获取效益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可是,没有“无用”的研究,人类社会或许一直在原地踏步。“没用”的炼丹术,催生了当下的化学;“没用”的荧光标记技术,现在俨然是生物学界的研究利器。

​ 回过头来看看,大学生在学习时,那些“没用”的课,“没用”的知识,何尝又不是充当着这样的角色呢?谁能知道,这些课,这些知识,这些阅历,会不会对自己,甚至人类社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呢?

​ 我知道,有的同学看到这篇文章,心里想的肯定是,“这作者是傻×吗?我爱学啥关他p事?他爱学自己学去呗,道不同不相为谋啊。我不学你还要强迫我学是怎么样?” 是的,我没有能力让每一个人,都能爱上一些除了考试课之外的知识(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况且,人终将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我自己未来是什么样我也说不准。

​ 但是,我衷心希望,在通往终点的路上,闲暇之时,要看看璀璨的浩瀚星空,要享受片刻的鸟语花香。

  • 6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6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