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复习【4】 --- 铁碳合金相图

第一部分 --- Fe - C相图与Fe - Fe3C相图

在铁三碳中按质量分数来分的话,碳占6.69% 纯铁在常压下具有三种结构,每种结构都有专门的符号命名

bcc(体心立方结构) fcc(面心立方结构)

这三个从左往右分别在常温(α铁),中高温,高温

同素异晶转变(同一元素,结构变化)

912℃这个转变温度被称为A3点

1394℃这个转变温度被称为A4点

热分析图中最终的α铁偏离理论线路的原因是 --- 磁性转变

热膨胀曲线 --- 将纯铁熔化化后降温,记录降温过程中铁的摩尔体积的变化

由于降温过程中会发生结晶转变,从液体转变为固态晶体 --- 摩尔体积下降 --- 而结晶反应又是不变反应,所以降温过程中会在某一个温度发生摩尔体积突变 --- 这是第一次吊塔铁结晶突变的原因

接着是第二次摩尔体积突变γ铁是fcc密排结构,而吊塔铁是bcc疏排结构,所以再一次发生摩尔体积下降,不过这是固体转变为固体,所以转变不大

γ铁转变为α铁的时候又从密排变疏排(两个固态),所以摩尔体积微微上升

ps :过了结晶过程和同晶转变后的过程都是遵守热胀冷缩原理,随着温度的降低,摩尔体积在不断的变小

 graphite -- 石墨碳

 最大碳含量发生在共析温度727℃

1148℃是共晶温度,wt.%是重量百分比

左边的图是bcc结构的八面体间隙,右边的图是fcc结构的八面体间隙 

左边八面体间隙的晶格常数是0.067a,a是晶格常数

C表示碳原子的个数,VA表示空着的八面体间隙个数

 渗碳体就是铁三碳,是亚稳态化合物,也是化学计量比化合物

α铁是铁素体,γ铁是奥氏体


第二部分 --- 工业纯铁的平衡冷却过程

 

当往下降温的时候,如果碰上了共晶线的化就会发生共晶反应 

 

下面这一段PQ线是三次渗碳体(铁三碳)的析出线 

那些看起来比较粗的晶界就分布着薄片状的三次渗碳体


第三部分 ---   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机械性能

 渗碳体有很多不同的组织形式,有一次(直接从液相中析出),二次(从奥氏体中析出),三次(从铁素体中析出),共析渗碳体是在珠光体中片层分布的渗碳体以及,在莱氏体重作为基体的共晶渗碳体。渗碳体的相就一个,但是它有五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室温下铁碳合金只有两个相 --- 铁素体和渗碳体,同时还有六个组织组成物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一起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用符号“P”表示。碳素钢中珠光体组织的平均碳含量约为0.77% 。它的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即其强度、硬度比铁素体显著增高,塑性、韧性比铁素体要差,但比渗碳体要好得多。

珠光体是由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同时析出的,铁素体渗碳体片层相间的组织, [1]  是铁碳合金中最基本的五种组织之一。 [2]  代号为P)

Ld是高温莱氏体的代号,Ld‘是低温莱氏体的代号,二者的组成不同

最左边上面那个是工业纯铁 --- 有铁素体和晶界处的片状三次渗碳体组成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来到了亚共析钢 ,其组成是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工业纯铁下面那个)

如果刚好在共析点的化则会的到一个百分百的珠光体

然后含碳量再增加就会来到过共析钢,其组成物是珠光体和在珠光体晶界上分布的二次渗碳铁

含碳量再次增加 --- 来到了铁的范畴,首先是亚共晶白口铁

得到的是珠光体和珠光体晶界上分布的二次渗碳体

对于共晶成分得到的是一个低温莱氏体,过共晶成分则是低温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

铁碳合晶中只有两种相,一种是很软的铁素体,一种是很硬的渗碳体

 

 

 

线条上的符号从上往下分别是:

硬度  --- 含碳量提高 , 渗碳体相占比不断上升 --- 硬度单调递增

抗拉强度 --- 随着珠光体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不断提高,但是在含碳量为1.0左右的时候,就到了过共析钢的范围,产生了二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在晶界上的分布导致了材料沿晶界的断裂,所以在拉伸的时候其强度会降低

 紫色和红色的线所代表的物理量分别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 它们都是塑性指标--- 它们都会随着先共析铁素体的含量减少而不断的降低的

冲击韧性 --- 有二次渗碳体出现的话,就会显著的降低,其它时候就是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