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ISAC的浅薄理解

文章目录

一、ISAC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二、ISAC技术支持

三、通感融合的构建


一、ISAC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1)基本概念

ISAC(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通感一体化(通感融合)是指通过同一套设备和网络实现通信与感知两种业务的集成,旨在拓展通信网络的功能并普及感知业务。可以简单理解为:网络感知+感知通信辅助。这一技术在5G-A阶段具有重要代表性,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通信网络的部署范围广泛,感知业务更易于在其上实施,基于通信网络的通感融合已成为主流研究方向。通过通感融合,通信网络不仅可以承载感知业务,消除设备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还能打破通信与感知之间的信息壁垒,提升网络整体能力。此外,算力与智能化也将成为通感融合研究中的关键因素,以支持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

2)发展背景

  从 1G 到 5G,传统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发展,通信能力不断增强。ISAC(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通感一体化最早可以追溯到3G时代,在3G阶段,IMT2000标准技术提出基于基站位置的初步定位,在 4G 阶段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算法标准并开始探讨定位架构的标准化,而在 5G 阶段正式提出了高精度定位及通感融合业务。2024年上半年随着国际标准组织3GPP对R18版本协议的冻结,这意味着我们将正式迈入5G-Advanced的时代,即5.5G时代,而作为今天主角的ISAC正是5.5G标志性技术之一。从5G的万物互联再到6G的万物智联,ISAC由原先的通信业务和感知业务不断融合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 


二、ISAC技术支持

1)必要性

传统上,通信系统和感知系统被视为两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但实际上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通信感知一体化通过联合设计空口和协议、共享频谱资源以及软硬件设备,旨在实现通信、感知和计算功能的整合。这种一体化设计促进了通信与感知功能的融合与协同,使得两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协作与共生。随着业务的丰富化和性能极致化,业务的保证速率、时延性和可靠性要求都有很大提高。因此,结合算力的通信和感知融合正是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网络部署级别的技术。通感算融合应当是分阶段的,5G-A 阶段应当以定位、测速、入侵检测等业务为主,也是就是 5G for Sensing 阶段,而在 6G 阶段,需要进一步实现感知对通信的反哺作用,感知提升网 络质量和利用率等,这一阶段将成为 Sensing for 6G 阶段。

2)可行性

早期,通信和感知系统是完全分开设计的,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需求差异显著。通信系统关注于最大化频谱效率、提高用户数据速率和扩展覆盖范围,而感知系统则侧重于单一用户或特定区域的定位和成像,强调感知精度,对频谱利用和数据速率的要求较低。然而,随着通信吞吐量需求的提升,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应用丰富了空间信息资源,使得同时满足通信需求和定位成为可能。同时,基站向高频大带宽(如毫米波和THz)发展,提供了更多适合感知的频谱资源,从而为通信和感知的进一步融合创造了条件。通信与感知技术一直以来是并行发展的,尽管在频率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随着5G毫米波和高频段的应用,通信和感知技术不断交叉,通信与感知的频率在性能上已经具备了整合或双功能使用的潜力。


三、通感融合的构建

1)网络构建理念

5G-A的通信、感知和计算融合将朝着通信与感知及算力融合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网络结构将会在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和终端之间分散功能,同时通感功能也将实现“性能最优、能耗最省”的网络建设理念,我们可以形象类比DNA的基因融合过程如下图。

2)关键支撑技术

 2.1 大规模天线与智能化天线阵列

大规模天线(MIMO)是5G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能够最大化空间的可用性。在满足通信和感知需求的基础上,超大规模天线可以通过精确的空间复用来提高吞吐量,同时利用丰富的多径信息对目标进行准确感知。此外,大规模天线还可以显著增强信号主瓣方向的能量,从而提高基站在采用反射路径进行感知时的准确度。目前,超大规模天线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超大规模信道建模,低复杂度和低开销的信道估计与反馈,例如近场模型、连续孔距、空时非平稳特征和更高频段。
b.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结构以及低成本、灵活部署的分布式大规模天线实用化方案。
c.新型天线材料与系统架构相结合的新型阵列结构和天线设计。
d.智能化的超大规模天线。
e.空间精确定位与感知。

2.2 面向通感融合的全双工技术

与通信相比,感知需要同时且连续地发送和接收数据,以满足高质量的感知需求。然而,目前大多数5G通信采用时分双工(TDD)模式,无法实现同时接收。频分双工(FDD)能够实现上行和下行的同时进行,但目前仅在低频段应用,并且需要独立的上行和下行频段,导致资源利用率低,无法有效利用高频段的资源和特定频率特性。全双工技术的优点可以总结:第一,高频谱利用率:与依赖正交信道的半双工方式不同,全双工技术能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在理想的无自干扰情况下,其频谱利用率比半双工提升一倍。第二、高安全性:在包含全双工设备的网络中,可以利用自身信号消除干扰,有效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号,防止窃听设备通过多重重叠干扰信号获取有用信息。


四、应用场景以及展望

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的初衷在于利用获取的感知信息来提供定位、成像和虚拟环境重构等服务。这些服务不仅能够提升移动通信的性能,还可以为未来的智慧低空、智慧交通和智慧生活等领域提供更好的支持。

1.智慧低空

“智慧低空”指的是利用先进的通信和感知技术,管理和应用低空空域(通常指地面至500米高度的空域)以实现智能化的飞行和交通管理。这一概念通常涉及无人机(UAV)、空中出租车等新兴航空器的使用,以及与地面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的协同。相比于传统的低空无人机雷达方案,通感一体化无人机感知方案具有3个明显的优势:1) 部署成本低,可在传统基站上部署感知功能;2)频谱可以共享,即通信和感知共享频谱, 提高了频谱利用率;3) 感知范围广,例如单站感知距离超过1 km,依赖5G基站可实现大范围连续覆盖。

2.智慧交通

通感一体化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目前聚焦于车辆信息统计、行人入侵检测、辅助无人驾驶等方面。当前主流的智慧 交通方案可以分为两大类:单车智能方案和车路协同或者通感一体方案。相比传统网络交通而言,通感一体方案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 自动驾驶需要车路协同,通感一体与单车雷达是互补和协同关系;2) 通感一体化系统不需部署新系统,具有无缝、全天候、低时延等优势,可满足控制辅助、服务车联网等应用需求。

3.智慧生活

智慧生活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来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便利性。它融合了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旨在通过智能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使生活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通感一体化在智慧生活方面的应用目前主要聚焦于呼吸 监测、入侵检测、健身检测、手势检测、天气检测等方面。 

总之,通感一体化的未来不仅涵盖技术和应用的进步,还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各个方面,未来将为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深远的影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