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对信号的采集和硬件处理进行了介绍,那么这里讲下硬件上设计到的主要驱动电路,适合小白食用。
电机驱动
电机驱动有两个目的:
1.可被单片机I/O控制
2.电流放大(因为大部分电机驱动电流比较大,原电路微电流带不动所以需要放大)
那么思路就这样:可被控制的放大电路(加了开关的放大电路)。因此就以放大电路为丐版动手吧! 关于两个三极管的选择,需要根据功能不同而选择,在本次设计中,较为关注的是放大电流的三极管。例如我们使用空载电流为400mA的气泵(电机),而原电路供电5V,根据欧姆公式可知电路中电流仅有1mA左右(可以调节电阻),因此选用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应该有100倍以上。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百mA属于大电流,因此防止烧坏放大三极管,需要选用更大封装的三极管,本次设计选用的是SOT-89封装的。
电磁阀驱动
相比于上面气泵,电磁阀就比较好应付了。首先呢,电磁阀驱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I/O信号可以控制,因此与上面一样,来个开关三极管就好了。
了吗?
这里存在两个要考虑的问题:
1.开关三极管的封装,这里由于三极管导通过后,电流大小相当于电磁阀工作电流>75mA,因此三极管封装还是选用89封装。
2.电磁阀启停产生冲击电流的影响,另一个就是电流如何被消耗掉?电磁阀内部是线圈,当供电电流突然停止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在掉电瞬间会对供电电源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为了防止冲击到电源,加了单向导通二极管。那么产生的持续感应电流如何较快的消耗掉呢?就需要一个消耗电流(能量)的支路。
最后:这些都是我第一次揪着元器件、电流走向理解的,不一定完全正确,还请各路大佬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