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K/DPSK调制解调
-
实验目的
- 掌握PSK/DPSK调制的工作原理与调整测试方法。
- 掌握PSK/DPSK解调的工作原理与调整测试方法。
- 掌握差分编码与差分译码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 掌握PSK/DPSK调制、解调的电路连接与测试
-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硬件:多功能实验箱、示波器、导线
软件:无
-
实验原理
1. 2PSK 调制原理
2PSK调制是一种基本的PSK调制方式,也称为BPSK调制(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在2PSK调制中,数字“0”被映射到0度相位,数字“1”被映射到180度相位。其调制原理如下:
- 数字信号编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流。
- 相位调制:将二进制码流转换为相位角度,即将“0”映射为0度相位,将“1”映射为180度相位。
- 载波调制:将相位调制后的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 信号传输: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到接收端。
2PSK调制具有简单、易实现的优点,但由于只有两个相位角度,传输速率较低,且对于噪声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更高阶的PSK调制方式来提高传输速率和抗干扰性能。
2. 2PSK 解调原理
PSK相干解调是一种基于相位同步的解调方式,能够提高解调性能和降低误码率。其解调原理如下:
- 本地载波生成:接收端通过本地载波发生器产生与发送端相同频率的载波信号,并通过相位锁定电路与接收信号进行相位同步。
- 接收信号采样: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采样,得到一系列的采样值。
- 相乘:将接收信号的采样值与本地载波信号相乘,得到相乘后的信号。
- 低通滤波:通过低通滤波器滤波得到基带信号。
- 比较:将基带信号与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接收信号的相位角度,即判断接收的数字信号是“0”还是“1”。
- 数字信号恢复:通过相位检测得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解码,即将“0”转换为数字“0”,将“1”转换为数字“1”。
- 数字信号输出:输出解码后的数字信号。
2PSK相干解调需要接收端与发送端的相位同步,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采用相位同步电路来实现。相干解调能够提高解调性能和降低误码率,但需要较高的硬件成本和复杂度。因此,在一些低成本和低功耗的应用中,通常采用非相干解调方式来进行2PSK信号的解调。
3. DPSK 调制原理
DPSK 调制是在原2PSK 调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差分编码的过程。
DPSK(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是一种基于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差来表示数字信息的调制方式。其调制原理如下:
-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码流。
- 将二进制码流分组,每组包含N个比特,称为码元。
- 对于每组码元,通过差分编码器对其进行编码。具体地,对于第n个码元,其编码方式为:
- 若该码元为“1”,则其相位角度与前一个码元的相位角度相差180度;
- 若该码元为“0”,则其相位角度与前一个码元的相位角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