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基本知识1

导论

信息

信息的定义:

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

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由特定含义的,对决策有价值的结果。

信息的特征

事实性

真实性

共享性

层次性

价值性

扩散性、存储性、可加工性、不完全性

信息分类

按加工次序分为:原始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按管理层次分:战略、战术、作业信息(等级由高到低,来源由外到内)

信息的生命周期:

提出要求、获得信息、提供服务、退出使用

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消亡

系统

定义:

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为达到某种目的、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有机集合而成的,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 ≥两个要素组成,要素是系统最基本单位。
  2. 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3. 任何系统都有特定功能

系统的组成:

输入:获取组织内外的原始数据。

处理:一个转换过程。

输出:将系统转换出来的要素提供给系统的服务对象

反馈:信息输出返回给组织里的人员,帮助他们评估或校正输入

控制:监督和评价反馈

两种基本模式

开环系统、

闭环系统

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一个系统至少是由两个或者多个相互区别的要素或者子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目的性:运行就要达到预期目标。

层次性:可以将一个系统逐层分解。

相关性: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环境适应性

稳定性

突变性

相似性

信息系统

定义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复合系统。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通信与网络设备组成。目的是为了及时正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对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并未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信息系统的概念

用户角度

是为了实现某一个功能而存在的,不同功能就对应着不同的信息系统。

系统角度

为了支持企业决策和管理而进行数据处理的一组关联要素组成的系统。(输入,输出,处理,控制)

技术角度

一般由人、硬件、软件、数据库、通信与网络设备组成。

企业管理角度

企业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问题,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和管理的解决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

广义理解

凡是使用于管理(包括基层,中层,高层)的信息系统,

狭义理解

指那些能从内部和外部收集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形成有用信息,以预定的形式提供给各管理层使用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工程

定义

指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等信息技术与产品为构件,系统工程。

内容包括:硬件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工程。

其中数据工程是信息系统工程的基础工程。

信息系统的结构

  1. 概念结构:包括信息源(信息产地)、
    信息处理器(负责信息传输、加工、保存)、
    信息存储器()、
    信息管理(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运行与协调)、
    信息用户(信息使用者)。

  2. 层次结构:战略计划层、
    战术管理层、

    ​ 业务处理层。

  3. 功能结构:具有一个目标和多种功能,各种功能之间又有信息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形成一个功能结构。

  4. 软件结构

  5. 物理结构:由硬件组成,包括网络、计算机。
    集中式、分布式、C/S、B/s

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处理:必备的基本功能,是基础。信息处理功能一般包括:信息的收集、输入、传输、存储、处理和输出。

业务处理:是基本功能。信息系统通过业务处理来支持企业管理和实现信息系统的目标。

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支持处于企业中层的组织管理。

辅助决策:作为为组织目标服务的信息系统,应该具有辅助组织各层尤其是高层决策的能力。

信息系统的分类

战略层经理支持系统(EIS)面向企业高层广,粗
管理层决策支持系统(DSS)、
(MIS)
企业中层领导,
中层主管
广,细
广,全,准
知识层知识工作系统(KWS)、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专业技术人员
文秘等日常事务处理人员
广,全,准
快,准
作业层事务处理系统(TPS)基层操作人员准,细

IS中人的作用

人力资源是信息系统的五大基本职能的核心(以人为本)。

CIO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职责及其知识体系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企业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最高领导者。

进入企业或者政府组织决策层,全面负责组织信息管理的高级官员。

职责:

负责制定信息化政策,保证IT和业务发展战略的默契配合。

  1. 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2. 指导、监控、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运行、和维护;
  3. 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素养,培育企业信息化。

素养和能力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很强的职业技术和学习能力;

全球化的视野和敢于创新的胆识;

丰富的管理经验;

精明的商业经营头脑;

应变能力。

懂管理、战略思维、精业务、懂技术

信息系统分析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知识方面:

IT应用知识

业务领域知识

解决问题知识

能力方面:

人际沟通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

灵活性和适应性

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品质与道德

数字智能时代IS的发展及其未来趋势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四大变化

系统的范围和规模扩大

系统的功能复杂

技术不断变革

IS建设本身的变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CASE工具的发展;许多领域的商品化产品走向成熟;继承和外包称为必须考虑的问题。

发展趋势

渗透性更强,范围更广

技术更深、智能化程度更强

客户端,

服务器端

大数据技术

其主要的推动力是:

​ ——技术的迅速更新;
​ ——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 ——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
​ ——管理思想的发展
​ ——竞争环境的变化

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的含义

调动各种因素,创建和完善信息系统的漫长过程。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也称为: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提出信息系统建设的设想——》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被其他系统取代

每个阶段的任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系统规划

目标

制定IS的长期发展方案

确定IS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明确IS在企业中的覆盖范围

决定IS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过程

任务:
  1. 确定IS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制定IS的发展战略。
  2. 确定组织的主要信息需求,明确IS覆盖企业的范围,形成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
  3. 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安排项目开发计划。
  4. 进行可行性分析。
三个主要阶段:

战略计划、组织信息 需求分析、资源分配。

2.系统分析

任务:

详细调查

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

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

新系统的逻辑功能要求

新成系统分析报告

3.系统设计

任务:

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

包括建立设计细节原型、设计应用程序结构、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设计用户与系统接口、设计网络环境、设计安全控制机制。

4.系统实施

任务:

系统开发的组织与管理

程序设计

系统调试

系统切换

5.系统运行与维护

任务:

维护、加强、支持系统

信息系统生存周期模型

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构架,描述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

1.瀑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瀑布模型特点

简单易用、容易理解

严格的顺序性和依赖性,开发的进程一个接着一个,没有反馈过程,需要严格控制。

文档和审查验证

不允许或者严格限制 变更

用户直到项目结束才能看见质量如何

瀑布模型不足

需求:客户难以表达真正的需求,而这种模型有需要由严格的阶段性,如果变更,返工十分困难,代价大。

风险:客户到后期才能看到结果,如果发现较为严重的错误,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效率:不能并行工作,有可能等待的时间比开发的时间更长。

2.原型模型

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通常选取信息系统中某个关键功能为原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型模型特点

用户积极参与(主导),发掘用户真正的需求

短期获得测试版本,降低风险

没有严格的阶段性,帮助开发人员尽早验证系统架构、人机交互等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原型模型使用场景

需求含糊,

设计方案不明确,

原型模型不足

降低风险的同时,

用户随意无止境的需求变化,

由于修补过度,软件质量不易于保证,

如果采用不适合的语言,算法等,会造成如系统适应性差、维护困难等风险。

3.增量模型(迭代)

先提交一个有限的版本,细节部分逐步添加。

增量迭代: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本和原型的迭代特征。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替的线性序列。

搭积木方式

进化迭代:每个迭代周期是对上一次迭代的演化和完善,对功能的补充和进化。

采用滚雪球方式

特点

以功能递增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

能较快地生产可操作的系统

每一步递增中,口可以把用户/开发者的经验结合到不断求精的产品中

可以改善测试效果和降低软件开发总成本

使用场景

项目开始,明确需求的大部分,但是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

对于市场和用户把握不是很准确的,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

对于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功能进行改进,本身就需要一步步实施的

4.螺旋模型

遵循瀑布模型,将多个阶段转为多个迭代过程,降低项目风险。

把软件开发过程定义成不断上升的螺旋周期,每个周期划分为: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和测评四方面。

沿螺线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便开发出更为完善的新的测试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点

风险驱动,可以在生命周期早期强制性的确定项目中存在的风险。

需要开发人员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业知识。

要求用户参与阶段评价,对用户要求较高。

使用场景

单位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风险是项目的主要制约因素

可能会发生重大变更

采用新技术

5.喷泉模型

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适合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克服了瀑布模型不支持软件重用和多项开发活动集成的局限性。

特点

使开发过程中具有迭代性和无间隙性

以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学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作为喷泉模型的源泉。

6.敏捷开发模型

敏捷过程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面向功能/面向过程/面向数据流 的软件开发方法

基本思想

从系统的功能出发,自顶向下,按照层次逐步分解求精。

结构化分析(SA)

对软件进行需求分析,以数据流图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构化设计(SD)

进行总体结构设计,以模块结构图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构化程序设计(SP)

以程序流程图表示

方法内容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

方法特点

开发目标清晰化,(用户积极参与)

深入的调查研究

工作阶段程序化,(自顶向下)

工作文件规范化

逻辑和物理设计分别进行

设计方法结构化

缺点

所有需求必须预先明确

灵活性差

开发周期长

为解决系统分析到系统设计的方法过度。

原型法

基本思想

先完成初步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不断对原型进行改进,完善,直到满足用户需求。

方法内容

可行性研究

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

建造系统的基本要求

建造系统初始原型

用户和开发人员评审

修改系统原型

方法特点

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

便于沟通

发现问题早

并发效率高

缺点

缺乏全面系统认识,不太适合大型的开发

容易延长开发过程,运行效率较低

系统文档资料不完整,程序难于维护

面向对象的方法

以对象的观点来观察世界:

认为一个系统可以被看成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对象组成,每个对象拥有自己的数据结构和行为方式,以及能触发对象的某些操作(行为)而改变其状态的事件。

面向对象分析(OOA)、设计(OOD)和程序设计(OOP)

最重要的是对象图/类图

开发方法比较

结构化方法

容易理解和交流,对于大系统可以从全局逐步展开到局部,整体性较好

面向对象方法

稳定可靠,有利于维护和重用,并容易实现多层分布式结构,技术先进

对前期分析设计人员要求较高,用户理解模型有困难

信息系统建模方法

结构化方法(也称为建模方法)

含义:分步、分层建立信息系统模型的方法。

特点:侧重于系统功能;由粗到细分步建模

4种开发方式

自主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委托编程)、购买现成软件包/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4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