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时刻路由器R6的路由表如下表:

第一步:将更新信息的距离+1,把下一路由改为发来更新信息的路由
R4更新表:(黄字为解释)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跳路由器 |
net1 | 3 =2+1 | R4 R1在R4的下一跳 |
net2 | 5 =4+1 | R4 R2在R4的下一跳 |
net3 | 4 =3+1 | R4 R9在R4的下一跳 |
第二步:与原表对比
R6的原表: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跳路由器 |
net2 | 3 | R4 |
net3 | 4 | R5 |
目的网络net1:R6表自身没有net1,直接加上(更新net1)。
目的网络net2:R6表net2的下一跳路由器是指向R4的,所以net2也要更新。(因为R4更新了,旧的R4没用了,所以要改)
目的网络ne3:R6表net3的下一跳路由器不是R4。需要选择距离,4=4,自身的和更新的距离一样,不需要进行更新。(若R4更新表比R6原表距离小,才需要更新数据)
R6更新后的结果:(被更新的用黄色标识)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跳路由器 |
net1 | 3 | R4 |
net2 | 5 | R4 |
net3 | 4 | R5 |
总结:
先看目的网络是否存在,再看路由器有没有被更新了,最后比距离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