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项目二 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
【实践目的】
目标导向是当前信息化环境中常见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是将s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应该:
1、巩固已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原理等相关知识;
2、体验真实的教学设计过程;
3、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要求】
1、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八年级中任选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
2、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
(1)课题名称
(2)教学目标:用ABCD目标表述法、或者内外结合表述法
(3)学生特征分析:分析课题面对的学生年龄、认知发展特征、以及准备技能
(4)教学内容分析:请用归类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对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描述。
(5)重难点
(6)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学过程的阶段性、教师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学生活动的具体内容
(7)教学总结: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课题名称:《初识流程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读懂简单流程图,掌握流程图的基本图形及功能; (2)能绘制出顺序结构的基本格式,理解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3)能绘制出选择结构的基本格式,理解选择结构的执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流程图,推断出流程图的功能和作用。 (2)通过问题分析,学会选择合适的结构,绘制流程图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从实际问题到数学表达式的思维过程; (2)在使用条件选择语句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3)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勇于探索新层知识的信心。 |
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意识发育的比较完善,能够接受较为抽象的知识体系,能够适应本节课程的教学重难点。 |
教学内容分析:
|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流程图的基本图形,掌握其基本功能; (2)掌握顺序结构,单、双分支选择结构的基本格式及用法。 难点:灵活使用但分支、双分支选择结构。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策略 | ||||||||||||
创设情境 | 情境一,新课导入 认识流程图 |
| 思考运动会开展流程,回答问题; 认真观察 认真听课 初识流程图,掌握顺序结构 | 抛锚式教学策略 | |||||||||||
情境二,应用和制作流程图 ;了解顺序结构 | 学校即将开展运动会,现在需要为活动招募几个负责人。负责人的职责是全面考虑自己的工作内容(用流程图表示出来),保证运动会当天能够顺利开展。 招募i:1.运动会开幕式负责人 2.活动现场负责人 3.运动会闭幕式负责人 4后勤保障负责人 范例:开幕式负责人
| 积极参与流程图的绘制 进行展示 | 协作学习策略,支架式学习策略 | ||||||||||||
情境三,认识选择结构 | 在活动筹备过程中,后勤保障部部长发现部门人手不够,便向全校招募“志愿者”。 在第一轮筛选中,他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 观察思考问题 | 先行组织者策略,支架式策略 | ||||||||||||
有同学知道部长对“志愿者”的要求是什么吗?报名表上,哪些人是符合要求的呢? 引导学生发现“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的不同之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流程图的剩余两个基本图形:“判断框”、“输入/输出框”,已选择解构:单分支结构、双分支结构。 其中判断框的使用是选择结构的要点。 | 认识掌握选择结构 | ||||||||||||||
思维延伸了解循环结构 | 我们已经了解了流程图的基本图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
N
观察此流程图,描述其算法并得出S为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循环体的概念。然后给出当型循环体结构图,直到型循环结构图 | 观察,深入思考 了解循环结构 | 支架式策略 | ||||||||||||
新课 知识 巩固 | 作业练习 | 对下面两个流程图的算法进行描述
图1 图2 图1用顺序结构的流程图描述了程序的执行过程,程序的编写一般遵循输入数据、加工处理数据、输出结果这个过程。图2用选择结构的流程图,表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输出比较结果的实现过程。 |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进一步掌握选择结构 | 练习法 | |||||||||||
课堂总结 |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
检查效果 | 课后作业及作业要求
N
图1
N
图2 这两个流程图属于那种类型的循环结构?表示什么含义,图1与图2有什么区别。 |
教学总结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流程图的概念,流程图的基本图形以及几种流程图的基本结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选择结构的应用分析上;另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问题、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立足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策略:本节课多应用了支架式教学策略,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流程图基本结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