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正射影像(Orthophoto),简单来说,就是经过几何校正的航空或卫星影像。一般来说,普通的航拍照片会有透视变形,地面上的物体,比如建筑物、树木,可能会有倾斜,而正射影像通过特殊的处理,把这些变形校正过来,使得整个影像就像一张真正的地图,每一点的位置都对应着实际地理坐标,可以直接用来测量距离、面积等数据。
这种影像在很多领域都有用,比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里经常用作背景底图,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也依赖它来进行土地调查和测绘。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灾害评估等场景也少不了正射影像,因为它能够提供精准的地理参考,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变化趋势,比如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等等。
正射影像的处理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首先需要获取影像数据,这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甚至无人机拍摄得到。然后,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来进行几何校正,把地形起伏带来的影像畸变纠正,让地面的每个点都能在正确的位置上。之后,再把不同的影像拼接在一起,去掉重叠区域,调整色彩,让整张图看起来连贯自然。
如果你想获取正射影像,有几个途径:可以直接从专业的测绘或遥感数据供应商购买,也可以查找一些开源数据,比如某些政府部门或者国际组织会提供部分地区的免费正射影像。如果你有无人机或者其他航拍设备,也可以自己拍摄影像,然后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生成自己的正射影像。
二、联想
“可以把正射影像想象成给无人机装上了一双“地图级”的眼睛。它不是简单地拍一张照片,而是让每个物体都被精确地投影到地面上,就像是从无限高的地方俯视一样,没有任何角度偏差。”
普通的航拍照片,因为镜头有视角,越远离画面中心,物体看上去就越倾斜。而正射影像会“拉正”这些倾斜的部分,让所有东西都像是从正上方俯视的状态,位置精准到可以直接拿来测量。这就使得它在测绘、规划、环境监测等方面特别有用。
三、“绝对俯视”?存疑!
作者又看到维基百科正射影像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里的图:
“注意”引起作者的疑问:为何在实际中侧视部分仍然存在?
在理想情况下,正射影像会将所有物体都“拉直”,让它们看起来像是从正上方俯视一样。但在实际处理中,特别是高楼、大树等立体物体,它们的侧面仍然可能在最终的正射影像中留下痕迹。这是因为正射影像的几何校正主要是基于地形高程(DEM),但如果没有额外的立体信息(如DSM——数字表面模型),它无法完全去除建筑或其他高耸物体的侧视部分。
右上图的黑色部分代表了原始透视影像中的建筑侧面。在纠正时,虽然影像的地面部分被校正到了正确的位置,但由于建筑侧面的信息仍然存在(并未完全移除),它们可能会在最终的正射影像中变成“建筑物倾斜的投影”或“影像拉扯的残留部分”。
这在城市环境中尤其常见,高层建筑可能会向影像的一侧“倾斜”或“遮挡”后面的部分,除非使用高级的立体影像处理技术,比如基于DSM的正射纠正或者三维建模来完全去除侧视误差。你可以在某些城市的正射影像上看到高楼的外墙被“拉伸”或“倒向一侧”,这正是这种效果的体现。
所以,正射影像不一定完全没有测试误差!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探索。
四、深度探索
1. DEM 纠正去除了什么?
DEM(数字高程模型)主要描述的是地形的起伏,它只包含地面的高程信息,而不包含建筑物、树木等地面以上的物体。因此,基于 DEM 进行的正射校正,主要是消除了由地形起伏引起的影像畸变,而不会消除建筑物、桥梁或其他高出地面的物体的侧视变形。
换句话说,DEM 只保证了地面的部分被正确投影到了二维平面上,而对于高出地面的物体,它们的侧面仍然可能会残留在影像中,这就是作者提到的“透视误差仍然存在”的原因。
2. 为什么仍然称为“正射影像”?
正射影像的核心定义是:它的地面部分经过几何校正后,能够在地图上精确测量距离和位置(拥有统一的比例尺)。尽管 DEM 无法完全消除建筑物或树木的侧视残留,但它已经保证了地面部分的几何准确性,这就符合正射影像的基本要求。换句话说,它能测量地面上的道路、河流、边界,而不会因为地形的起伏造成误差,这是最重要的。
3. 为什么不直接用 DSM?
DSM(数字表面模型)包含了地面和所有地面上的物体(如建筑物、树木等)的高度信息,基于 DSM 的正射纠正可以消除建筑物的侧视变形,生成更加精确的城市正射影像(有时候被称为真正射影像 True Orthophoto)。但 DSM 的数据获取成本更高,处理复杂,计算量也更大,所以在大规模生产正射影像时,很多时候仍然以 DEM 为主,只在需要极高精度的情况下才使用 DSM。
总结来说,DEM 纠正去除了地形造成的透视误差,让地面部分是准确的,但高出地面的物体仍可能会有侧视残留。尽管它不是完美的正射影像,但它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测绘需求,所以依然被称为正射影像。如果要完全消除透视误差,那就需要 DSM 或者更高级的 3D 处理技术,比如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