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土壤发生学

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

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第一章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 土壤发生学派  土壤是历史自然体

西比尔采夫 三个土纲

1)显域土纲(Zonal soil) 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 隐地带性土壤

3)泛域土纲(Azonal soil) 泛地带性土壤 

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

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   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干旱和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矿化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  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

热带风化强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3倍

  —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 

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 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 

   干冷地区的土壤—水云母    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

   湿热地区—高岭石类    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

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 

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温度:   寒温带——灰化土   温带——暗棕壤   暖温带——棕壤   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

干湿程度:   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   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

  温带干旱区——荒漠土 

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

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生物成土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

生物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从土壤质地特征具有肥力这个认识出发,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太阳能引进了成土过程的轨道,才有可能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聚积,从而创造出仅为土壤所固有的肥力的特征,并推动了土壤的发育和演变。从这种意义上说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绿色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把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主要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或进一步的转化,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地丰富起来,改造了母质,产生了完整的肥力特征,形成和推动了土壤的发展。

 *.有限养分无限使用   *.补充淋失损失,养分富集  *.选择吸收使养分组成质量提高  *.固氮

(3)动物在成土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