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Scala面向对象编程(高级)

=

目录

一、静态属性和静态方法

1、基本介绍

2、伴生对象

(1)实例

(2)伴生对象的小结

(3)伴生对象-apply方法

三、接口

1、Java接口

2、Scala接口(特质)

A、基本介绍

B、特质入门实例

C、带有特质的对象,动态混入

E、叠加特质

F、在特质中重写抽象方法特例

G、富接口特质、特质中的具体字段和抽象字段

H、特质构造顺序

I、扩展类的特质

J、自身类型

四、嵌套类

A、Java内部类的简单回顾

(2)Java内部类的分类

B、Scala嵌套类的使用

C、类型投影


一、静态属性和静态方法

1、基本介绍

(1)回顾Java的静态概念

Java中静态方法并不是通过对象调用的,而是通过类对象调用的所以静态操作并不是面向对象的。

public static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方法体}
      静态属性...

(2)Scala中静态的概念-伴生对象

Scala中静态的概念-伴生对象 Scala语言是完全面向对象(万物皆对象)的语言,所以并没有静态的操作(即在Scala中没有静态的概念)。但是为了能够和Java语言交互(因为Java中有静态概念),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对象来模拟类对象,我们称之为类的伴生对象。这个类的所有静态内容都可以放置在它的伴生对象中声明和调用

2、伴生对象

(1)实例

//伴生类
//class  ScalaPerson 编译后生成ScalaPerson 类 ScalaPerson.class
//object ScalaPerson 编译后生成ScalaPerson$ 类 ScalaPerson$.class
class  ScalaPerson{
  var name:String = _
}
//伴生对象
object ScalaPerson {
  var sex:Boolean = true
  def sayHi():Unit={
    println("object ScalaPerson")
  }
}

(2)伴生对象的小结

  • Scala中伴生对象采用object关键字声明,伴生对象中声明的全是 "静态"内容,可以通过伴生对象名称直接调用

  • 伴生对象对应的类称之为伴生类,伴生对象的名称应该和伴生类名一致。

  • 伴生对象中的属性和方法都可以通过伴生对象名(类名)直接调用访问

  • 从语法角度来讲,所谓的伴生对象其实就是类的静态方法和成员的集合

  • 从技术角度来讲,scala还是没有生成静态的内容,只不过是将伴生对象生成了一个新的类,实现属性和方法的调用。

  • 从底层原理看,伴生对象实现静态特性是依赖于 public static final  MODULE$ 实现的。

  • 伴生对象的声明应该和伴生类的声明在同一个源码文件中(如果不在同一个文件中会运行错误!),但是如果没有伴生类,也就没有所谓的伴生对象了,所以放在哪里就无所谓了。

  • 如果 class A 独立存在,那么A就是一个类, 如果 object A 独立存在,那么A就是一个"静态"性质的对象[即类对象], 在 object A中声明的属性和方法可以通过 A.属性 和 A.方法 来实现调用

  • 当一个文件中,存在伴生类和伴生对象时,文件的图标会发生变化

(3)伴生对象-apply方法

object Apply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list = List(1,2,3)
    val pig = new Pig("小花")
//    使用apply方法来创建对象
    val pig2 = Pig("小黑猪")//触发def apply(pName: String): Pig = new Pig(pName)方法
    val pig3 = Pig()//触发def apply(): Pig = new Pig("匿名猪猪")
    println(s"pig2 = ${pig2.name}")
    println(s"pig3 = ${pig3.name}")
  }
}
//apply方法演示
class Pig(pName:String){
  var name:String = pName
}
object  Pig{
//  编写apply方法
  def apply(pName: String): Pig = new Pig(pName)
  def apply(): Pig = new Pig("匿名猪猪")
}

二、单例对象

(在scala设计模式中学习)

三、接口

1、Java接口

(1)声明接口

interface 接口名

(2)实现接口

class 类名 implements 接口名1,接口2

(3)注意点

  • 在Java中, 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 在Java中,接口之间支持多继承

  • 接口中属性都是常量

  • 接口中的方法都是抽象的

2、Scala接口(特质)

A、基本介绍

从面向对象来看,接口并不属于面向对象的范畴,Scala是纯面向对象的语言,在Scala中,没有接口。

Scala语言中,采用特质trait(特征)来代替接口的概念,也就是说,多个类具有相同的特征(特征)时,就可以将这个特质(特征)独立出来,采用关键字trait声明。 理解trait 等价于(interface + abstract class)

(1)trait 的声明

trait 命名 一般首字母大写.

在scala中,java中的接口可以当做特质使用

trait 特质名 {
	trait体
}
//trait Serializable extends Any with java.io.Serializable
//scala中,java的接口都可以当做trait来使用
object T1 extends Serializable{
}

(2)trait 的使用

一个类具有某种特质(特征),就意味着这个类满足了这个特质(特征)的所有要素,所以在使用时,也采用了extends关键字,如果有多个特质或存在父类,那么需要采用with关键字连接。

//假如定义的类没有父类时
class  类名   extends   特质1   with    特质2   with   特质3 ..
//假如定义的类有父类时
class  类名   extends   父类   with  特质1   with   特质2   with 特质3

B、特质入门实例

  • 可以把特质可以看作是对继承的一种补充

  • Scala的继承是单继承,也就是一个类最多只能有一个父类,这种单继承的机制可保证类的纯洁性,比c++中的多继承机制简洁。但对子类功能的扩展有一定影响.所以我们认为: Scala引入trait特征 第一可以替代Java的接口,  第二个也是对单继承机制的一种补充

  • Scala提供了特质(trait) ,特质可以同时拥有抽 象方法和具体方法,一 个类可以实现/继承多个 特质,具体方法可以不被实现特质的类重写,也可以被实现特质的类重写。和Java中的接口不太一样的是特质中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抽象的,

  • 特质中没有实现的方法就是抽象方法。类通过extends继承特质,通过with可以继承多个特质

  • 所有的java接口都可以当做Scala特质使用

object Trait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c = new C
    val e = new E
    c.getConnect()
    e.getConnect()
    c.sayOk()
    e.sayOk()
  }
}
/**类之间的关系,使用trait给C和E增加方法(如数据库连接方法)*/
class A{}
class B extends A{}
class C extends A with  T {
  override def getConnect(): Unit = {
    println("连接mysql...")
  }
}
class D{}
class E extends D with T {
  override def getConnect(): Unit ={
    println("连接mongo...")
  }
//重写具体方法
  override def sayOk(): Unit = {
    println("mongo say ok")
  }
}
class F extends D{}
/** 定义trait*/
trait  T{
//  定义一个规范
  def  getConnect()
//  具体方法
  def sayOk():Unit={
    println("okkkk")
  }
}

C、带有特质的对象,动态混入

(1)基本介绍

  • 除了可以在类声明时继承特质以外,还可以在构建对象时混入特质,扩展目标类的功能

  • 此种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对抽象类功能进行扩展
  • 动态混入是Scala特有的方式(java没有动态混入),可在不修改类声明/定义的情况下,扩展类的功能,非常的灵活,耦合性低。
  • 动态混入可以在不影响原有的继承关系的基础上,给指定的类扩展功能。
object Trait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普通类的动态混入
    var oracle = new OracleDB with  T
    oracle.insert(111)
    oracle.update(222)
//    抽象类的动态混入
    val mysql = new MysqlDB  with T
    mysql.insert(333)
  }
}
class OracleDB extends T2 {
}
abstract class MysqlDB {
}
trait T {
  def insert(id: Int): Unit = {
    println("插入数据 = " + id)
  }
}
trait T2{
  def update(id:Int): Unit ={
    println(s"更新数据 = $id")
  }
}

(2)如果抽象类中有抽象的方法,如何动态混入特质?

object Trait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具有抽象方法的抽象类,如何动态混入特质
    val mysql = new MysqlDB  with  T {
      override def sayOk(): Unit = {
        println("具有抽象方法的抽象类,如何动态混入特质")
      }
    }
    mysql.insert(111)
    mysql.sayOk()
  }
}
abstract class MysqlDB{
  def  sayOk()
}
trait T {
  def insert(id: Int): Unit = {
    println("插入数据 = " + id)
  }
}

E、叠加特质

构建对象的同时如果混入多个特质,称之为叠加特质那么特质声明顺序从左到右,方法执行顺序从右到左。

(1)叠加特质时,对象的构建顺序,和执行方法的顺序分析

object Trait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混入多个特质的特点
    //    1、当动态混入多个特质时,顺序是怎么样子的
    //    Scala在叠加特质的时候,会首先从后面的特质开始执行(从右向左)
    /**     T_1 ...
      *     data_T ...
      *     DB_T ...
      *     File_T ...
      */
    val mysql = new Mysql with DB_T with File_T
    println("======================")
    /***     File_T 插入数据 = 111
      *     DB_T 插入数据 = 111
      */
    //    2、当执行一个动态混入对象的方法,其执行顺序是,从右向左开始执行(栈)
//    所以先输出  File_T 插入数据 = 111
//    当执行到 super 时,是指的左边的特质 DB_T,若没有调用super方法,则不会像后执行(即执行完毕)
//    若执行super时,左边没有特质了,super指的当前特质的父类
    mysql.insert(111)
  }
}
/**类*/
class  Mysql{}
/**多个特质*/
trait T_1 {
  println("T_1 ...")
  def insert(id: Int): Unit = {
    println("T_1 插入数据 = " + id)
  }
}
trait Data_T extends T_1{
  println("data_T ...")
  override def insert(id: Int): Unit = {
    println("data_T 插入数据 = " + id)
  }
}
trait DB_T extends Data_T{
  println("DB_T ...")
  override def insert(id: Int): Unit = {
    println("DB_T 插入数据 = " + id)
    super.insert(id)
  }
}
trait File_T extends Data_T{
  println("File_T ...")
  override def insert(id: Int): Unit = {
    println("File_T 插入数据 = " + id)
    //调用了insert方法,这里的super和混入特质的顺序有关系。不一定指的是父特质data_T
    super.insert(id)
  }
}

(2)叠加特质注意事项和细节

  • 特质声明顺序从左到右。

  • Scala在执行叠加对象的方法时,会首先从后面的特质(从右向左)开始执行

  • Scala中特质中如果调用super,并不是表示调用父特质的方法,而是向前面(左边)继续查找特质,如果找不到,才会去父特质查找

  • 如果想要调用具体特质的方法,可以指定:super[特质].xxx(…).其中的泛型必须是该特质的直接超类类型

F、在特质中重写抽象方法特例

(1)下述代码运行时会报错

trait T_1 {
  def insert(id: Int)
}
trait Data_T extends T_1{
 def insert(id: Int): Unit = {
    println("data_T 插入数据 = " + id)
    super.insert(id)
  }
}

(2)原因:没有完全的实现insert,同时还没有声明 abstract overrid

(3)解决方法

  • a、去掉 super()

  • b、调用父特质的抽象方法,那么在实际使用时,没有方法的具体实现,无法编译通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重写抽象方法,这样在使用时,就必须考虑动态混入的顺序问题。

object Trait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尝试去掉Data_T中方法insert中调用的super.insert(id),看会发现什么
    val mysql = new Mysql with  DB_T with Data_T
    mysql.insert(666)
    //下面代码会报错,和动态混入顺序有关,执行到Data_T时中的方法 super.insert(id)会取找到父类的抽象方法
    val mysql2 = new Mysql  with Data_T with  DB_T
  }
}
/**类*/
class Mysql{}
/**特质*/
trait T_1 {
  def insert(id: Int)
}
trait Data_T extends T_1{
  //若
  // 1、在子特质中重写父特质的方法
  // 2、同时又调用了super方法,
  // 则必须使用 abstract  override 修饰
//  作用:这时super.insert(id)的调用和动态混入的顺序有关系(参考上面内容)
  abstract  override def insert(id: Int): Unit = {
    println("data_T 插入数据 = " + id)
    super.insert(id)
  }
}
//实现T_1中的抽象方法
trait  DB_T extends  T_1{
   def insert(id: Int): Unit = {
     println("DB_T 插入数据 = " + id)
  }
}

(4)如何理解abstract override

可以这里理解,当我们给某个方法增加了abstract override 后,就是明确的告诉编译器,该方法确实是重写了父特质的抽象方法,但是重写后,该方法仍然是一个抽象方法(因为没有完全的实现,需要其它特质继续实现[通过混入顺序]

G、富接口特质、特质中的具体字段和抽象字段

富接口:即该特质中既有抽象方法,又有非抽象方法

具体字段:特质中可以定义具体字段,如果初始化了就是具体字段,如果不初始化就是抽象字段。混入该特质的类就具有了该字段字段不是继承,而是直接加入类,成为自己的字段,可以通过编译后的代码查看。

抽象字段:特质中未被初始化的字段在具体的子类中必须被重写。

object Trait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mysql = new Mysql with  T {
      override var age = 0
    }
    println(mysql.age)
  }
}
class  Mysql{}
/**特质*/
trait T {
  var name :String = ""
  var age :Int
  def insert():Unit={
  }
}

H、特质构造顺序

特质也是有构造器的,构造器中的内容由“字段的初始化” 和一些其他语句构成。具体实现请参考“特质叠加”

(1)第一种特质构造顺序(声明类的同时混入特质)

  • 调用当前类的超类构造器

  • 第一个特质的父特质构造器

  • 第一个特质构造器

  • 第二个特质构造器的父特质构造器, 如果已经执行过, 就不再执行

  • 第二个特质构造器

  • .......重复4,5的步骤(如果有第3个,第4个特质)

  • 当前类构造器

第2种特质构造顺序(在构建对象时,动态混入特质)

  • 调用当前类的超类构造器

  • 当前类构造器

  • 第一个特质构造器的父特质构造器

  • 第一个特质构造器.

  • 第二个特质构造器的父特质构造器, 如果已经执行过,就不再执行

  • 第二个特质构造器

  • .......重复5,6的步骤(如果有第3个,第4个特质)

  • 当前类构造器

object Trait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声明类时混入特质
    val ff1 = new FF()//构造顺序 E...A...B....C....D....F....
    println(ff1)
    println("=======================")
//    动态混入特质
    val ff2 = new KK() with CC with DD//构造顺序 E...K....A...B....C....D....
    println(ff2)
  }
}
trait AA {
  println("A...")
}
trait BB extends  AA {
  println("B....")
}
trait CC extends  BB {
  println("C....")
}
trait DD extends  BB {
  println("D....")
}
class EE {
  println("E...")
}
class FF extends EE with CC with DD {
  println("F....")
}
class KK extends EE {
  println("K....")
}

(3)分析两种方式对构造顺序的影响

  • 第1种方式实际是构建类对象, 在混入特质时,该对象还没有创建。

  • 第2种方式实际是构造匿名子类,可以理解成在混入特质时,对象已经创建了。

I、扩展类的特质

特质可以继承类,以用来拓展该类的一些功能

所有混入该特质的类,会自动成为那个特质所继承的超类的子类

trait Logged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def log(): Unit ={
    println(getMessage) // 方法来自于Exception类
  }
}
//UnhappyException 就是Exception的子类.
class UnhappyException extends LoggedException{
  // 已经是Exception的子类了,所以可以重写方法
  override def getMessage = "错误消息!"
}

如果混入该特质的类,已经继承了另一个类(A类),则要求A类是特质超类的子类,否则就会出现了多继承现象,发生错误。

J、自身类型

自身类型:主要是为了解决特质的循环依赖问题,同时可以确保特质在不扩展某个类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做到限制混入该特质的类的类型。

//class Console extends  Logger {} //error,因为不是Exception或其子类
class Console extends Exception with Logger//正确,
//Logger就是自身类型特质,当这里做了自身类型后
//等价于trait Logger extends Exception,主要是为了给编译器说明,要求混入该特质的对象也必须是Exception的子类
trait Logger {
  // 明确告诉编译器,我就是Exception,如果没有这句话,下面的getMessage不能调用
  this: Exception =>
  def log(): Unit ={
    // 既然我就是Exception, 那么就可以调用其中的方法
    println(getMessage)
  }
}

四、嵌套类

在Scala中,你几乎可以在任何语法结构中内嵌任何语法结构。如在类中可以再定义一个类,这样的类是嵌套类,其他语法结构也是一样。嵌套类类似于Java中的内部类。

A、Java内部类的简单回顾

在Java中,一个类的内部又完整的嵌套了另一个完整的类结构。被嵌套的类称为内部类(inner class),嵌套其他类的类称为外部类。内部类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访问私有属性,并且可以体现类与类之间的包含关系

(1)基本语法

class Outer{
    外部类
    class Inner{
        内部类
    }
}
class Other{
    外部其他类
}

(2)Java内部类的分类

从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上来看,

  • 1) 成员内部类(没用static修饰)

  • 2) 和静态内部类(使用static修饰),

定义在外部类局部位置上(比如方法内)来看:

  • 分为局部内部类(有类名)

  • 匿名内部类(没有类名)

B、Scala嵌套类的使用

(1)定义Scala 的成员内部类和静态内部类,并创建相应的对象实例。

object Trait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outer1 : ScalaOuterClass = new ScalaOuterClass()
    val outer2 : ScalaOuterClass = new ScalaOuterClass()
    // Scala创建内部类的方式和Java不一样,将new关键字放置在前,使用 对象.内部类 的方式创建
    // 对象.内部类 的方式创建,这里的语法可以看出在scala中,默认情况下,内部类实例和外部对象关联
    val inner1 = new outer1.ScalaInnerClass()
    val inner2 = new outer2.ScalaInnerClass()
    //创建静态内部类对象
    val staticInner = new ScalaOuterClass.ScalaStaticInnerClass()
    println(staticInner)
  }
}
class ScalaOuterClass {
  class ScalaInnerClass { //成员内部类
  }
}
object ScalaOuterClass {  //伴生对象
  class ScalaStaticInnerClass { //静态内部类
  }
}

(2)在内部类中访问外部类的属性。

a、内部类如果想要访问外部类的属性,可以通过外部类对象访问。 即:访问方式:外部类名.this.属性名

object Trait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调用成员内部类的方法
    val outer = new ScalaOuterClass
    val inner = new outer.ScalaInnerClass
    inner.info()
  }
}
class ScalaOuterClass {
  var name : String = "scott"
  private var sal : Double = 1.2
  class ScalaInnerClass { //成员内部类
    def info() = {
      // 访问方式:外部类名.this.属性名
      // 怎么理解 ScalaOuterClass.this 就相当于是 ScalaOuterClass 这个外部类的一个实例,
      // 然后通过 ScalaOuterClass.this 实例对象去访问 name 属性
      // 只是这种写法比较特别,学习java的同学可能更容易理解 ScalaOuterClass.class 的写法.
      println("name = " + ScalaOuterClass.this.name + " age =" + ScalaOuterClass.this.sal)
    }
  }
}
object ScalaOuterClass {  //伴生对象
  class ScalaStaticInnerClass { //静态内部类
  }
}

b、内部类如果想要访问外部类的属性,也可以通过外部类别名访问(推荐)。 即:访问方式:外部类名别名.属性名

object Trait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调用成员内部类的方法
    val outer = new ScalaOuterClass
    val inner = new outer.ScalaInnerClass
    inner.info()
  }
}
class ScalaOuterClass {
  myOuter =>  //这样写,你可以理解成这样写,myOuter就是代表外部类的一个对象.
  // 当给外部指定别名时,需要将外部类的属性放到别名后.
  var name : String = "scott"
  private var sal : Double = 1.2
  class ScalaInnerClass { //成员内部类
    def info() = {
      println("name = " + ScalaOuterClass.this.name + ", age =" + ScalaOuterClass.this.sal)
      println("-----------------------------------")
      println("name = " + myOuter.name + ", age =" + myOuter.sal)
    }
  }
}
object ScalaOuterClass {  //伴生对象
  class ScalaStaticInnerClass { //静态内部类
  }
}

C、类型投影

类型投影是指:在方法声明上,如果使用  外部类#内部类  的方式,表示忽略内部类的对象关系,等同于Java中内部类的语法操作,我们将这种方式称之为 类型投影(即:忽略对象的创建方式,只考虑类型)

object ShadowTes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outer1 : ScalaOuterClass = new ScalaOuterClass()
    val outer2 : ScalaOuterClass = new ScalaOuterClass()
    val inner1 = new outer1.ScalaInnerClass()
    val inner2 = new outer2.ScalaInnerClass()
    inner1.test(inner1) // ok, 因为 需要outer1.ScalanInner
//    默认情况下,scala的内部类实例是和创建该内部类实例的外部类对象关联的(即一一对应的)
     inner1.test(inner2) // error, 需要outer1.ScalanInnerouter2.ScalanInner,使用类型投影后就不会报错
  }
}
class ScalaOuterClass {
  myOuter =>
  class ScalaInnerClass { //成员内部类
//    下面这个方法可以接收又外部类派生出来的任何内部类 ScalaInnerClass 实例
//    下面的 ScalaOuterClass#ScalaInnerClass 类型投影的作用就是屏蔽外部对象对内部类对象的影响
    def test(ic: ScalaOuterClass#ScalaInnerClass): Unit = {
      System.out.println("使用类型投影 :"+ic)
    }
  }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