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8日训练日记

        今天一直再看树状数组的内容,感觉还是需要进一步掌握,明天上午再抓紧看一看。感觉树状数组的很多题目都可以说是难度偏大了,树状数组无非是利用它快速的修改元素值和前缀和的效率,关于树状数组无非就是那几个函数,但是首先他有几种用法,而且与题目的结合使他在题干中模板性很弱,在题目中看到区间与和的字眼就要联想树状数组,总之抓紧多看点博客,这种吸取知识的过程其实也不错。明天下午就是比赛了,希望有个好的发挥。

        树状数组经常会将一个数组离散化,这里说两种离散化的方法:

        1.用一层循环将a数组离散化为b数组,就是将a数组从小到大依次放入b数组对应的位置
for(i=1;i<=n;i++)
{
    scanf("%d",&a[i].v);
    a[i].id=i; //用结构体将元素与编号保存是重要的一步
}
sort(a+1,a+n+1);
b[a[1].id]=1;
for(i=2;i<=n;i++)
{
    if(a[i-1].v==a[i].v)
    b[a[i].id]=a[i-1].id;
    else b[a[i].id]=i;
}

         或者更直接

for(i=1;i<=n;i++)
        {
            scanf("%d",&a[i].val);
            a[i].id=i;
        }
        sort(a+1,a+n+1);
        for(i=1;i<=n;i++)
            b[a[i].id]=i;

        

for(i=1;i<=n;i++)
        {
            scanf("%d",&a[i].val);
            a[i].id=i;
        }
        sort(a+1,a+n+1);
        b[a[1].id]=1;
        for(i=2;i<=n;i++)
            if(a[i].val==a[i-1].val) b[a[i].val]=b[a[i-1].val];
            else b[a[i].id]=i;

        还有

struct NODE  
{
    int v,p;
}node[M];
bool cmp1(NODE a,NODE b)
{
    if(a.v==b.v)
        return a.p<b.p;
    return a.v<b.v;
}
bool cmp2(NODE a,NODE b)  
{
    return a.p<b.p;  
}
for(int i=0;i<n;i++)  
{
    scanf("%d",&node[i].v);
    node[i].p=i;
}
sort(node,node+n,cmp1);
for(int i=0;i<n;i++)
    node[i].v=i+1;
sort(node,node+n,cmp2);

        2.运用STL的lower_bound(begin,end,value)函数,此函数功能是 返回>=value的元素的第一个位置,这段代码将a数组离散化为pos数组

for(i=1;i<=n;i++)
{
    scanf("%d",&a[i]);
    b[i]=a[i];
}
sort(b+1,b+n+1);
for(i=1;i<=n;i++)
{
    pos[i]=lower_bound(b+1,b+n+1,a[i])-b;
}

         离散化后的数组与原数组对应的大小关系不变,注意离散化后的数组用于存入树状数组,但原本的a数组并不是失去作用,有时还是要用到。
树状数组的一些简单应用:

         1.求数组中某个元素(i)左边比他小的元素的个数(cnt[i])

for(i=1;i<=n;i++)
{
    scanf("%d",&a[i]);
    cnt[i]=sum(a[i]);
    add(a[i],1);
}

          2.求数组的逆序数(cnt)

for(i=1;i<=n;i++)
{
    cnt+=sum(n)-sum(a[i]); //当前sum(n)为元素总个数,而sum(a[i])为小于等于a[i]元素的个数,相减就是逆序数
    add(a[i],1);
}

          由这两段代码可以发现,有时候我们的树状数组中并没有用来存放真正的数值,原本数组中元素的值只是变成了树状数组中的下标,所以如果元素太大,树状数组开不了那么大,而元素的个数本身又没有那么多,就有了离散化的方法。

          树状数组还有一种用法:把一个区间内的所有元素都加上一个值,查询某一个元素的值(区间更新,单点查询)。我们把支持这种操作的树状数组称为树状数组的模式二,在这种模式下,a[i]已经不再表示真实的值了,是用来辅助的数组。这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另一个假想的数组b[],b[i] 才表示真实的元素值,也就是Sum(i)。
          比如现在我要对图1 中a[]数组中红色区域的值全部1。当然你可以用add(i)对该区间内的每一个元素都修改一次,但如果这个区间很大,那么每次修改的复杂度就高了。此时只要将该区域的第一个元素+1,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位置-1,对每个位置GetSum(i)以后的值见下图:

         数组b[],也就是sum(i)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这种方式不适用与求区间和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