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设计科学·趋势

ee8e2d5537e0f1ac105e0a821e30ad83.png

by 田心

48a4d6b9cd1f2c52810abe637958089d.gif

知识库

罗永浩透露下一个创业项目:元宇宙公司

此前,老罗在微博表示,明年春天将重返科技行业,还完债就会回归。最近,老罗在微博表示:我们的下一个创业项目是一家所谓的"元宇宙公司"。

大量创业者将涌入此赛道,作为一直关注前沿趋势的无尽学习者们,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被时代潮流所淹没?

Mixlab无界社区近期针对#元宇宙,策划了一个即兴对话系列,我们将从方方面面,实践我们的跨学科、实验性理念,通过共创的方式,为大家呈现真实的元宇宙趋势。

注:加入元宇宙社群,回复:群聊

**

设计科学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在国际上已经争论了100多年,至今仍未形成大面的共识。到底设计可以被科学研究吗?设计有没有科学的方法论、规律?设计科学是否有意义?应该研究什么?

688ca5c52be34931071df963737898ed.png

opus

元宇宙背景下,设计科学会有新的机会点吗?@shadow

我们先从设计科学说起。前阵子@雁冰 分享了一篇关于设计科学的。

e7e31928c1833f17e4f08d1d3e488ccc.png

shadow

aa92972c5ad091181c02cc4b49a858df.png

刘雁冰

有一篇自于设计领域的权威期刊《Design Issue》,创刊以来浏览量最多的一篇。这篇文章发表于 2000 年,部分观点有些陈旧,但对于设计的分析,依然能在今天给我们一些启发。

9094950c6b7a0ad69ceb4a5b19a0d50b.png


设计科学包括:科学的设计,设计科学,以及一种叫做设计的科学。

scientific design

design science

and a science of design

在 1920 年代初期,荷兰风格派运动的倡导者西奥·范杜斯堡表达了他对新艺术和设计思潮的看法:

c4a8643cbeb42b84383ef97056086648.png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则将房子描述为 “生活的机器”: 

84f54df9f31afcb8fa9b0f1442ff572f.png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 (Christopher Alexander) 在 60 年代提出了建筑师应该遵循的一套建筑和规划方法,然而到了 70 年代他承认他已经很少关注设计方法:

442745c5778898c3387e39e1ebbfb5ea.png

注: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就是提出《建筑设计模式》的作者

工业设计师克里斯托弗·琼斯也曾说过:为寻求解决方案而修正问题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的事情。也是为方法论的反对者。

f44a59c91be04650e354f7b5b8c4b76d.png

设计科学到底有没有,一直存在争议性,然而并不影响这件事的前进。

我认为这是一个关于左右脑融合的问题。设计有时候非常天马行空,不讲逻辑,有时候非常理性,注重策略制定。

4ed9f717bc3f06807785c8ca212db42b.png

shadow

# 组合

我们可以分别从创意和技术两个领域的著作里获得同一种方法:组合。

组合,存在于技术和创意各自的领域,他们是相通的。创意就是一系列事物的组合,技术是以往各种技术的新组合。

这意味着什么?创意、技术都是有方法可循的,以此类推,设计同样可以套用此方法。

# 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是一种方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创新,实现从原有的模式,完全蜕化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全新的价值链。

结合最近的热点:facebook为什么要改名为meta?其实就是颠覆式创新的体现。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调整策略,重新开辟新的赛道(meta),定义新规则。

# 循环创意图谱

MIT Media Lab的Neri Oxman(建筑师/设计师/发明者),提出了循环创意图谱。

8e8d5f0068cc9b13cfbeb2908a853a98.png

Neri Oxman

克式循环创意图谱(KCC)是一张描述创造能量的永续地图(creative ATP或 creATP),类似于“克式循环”

人类创造力的四种模式——科学、工程、设计和艺术——取代了克式循环的碳化合物。于是,每种形式都通过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产生“货币”:

fa6f7d811bc8717857aba9fb07a41129.png

科学是为了解释并预测我们周围世界的运转,把信息转化为知识。

工程是为了将科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中,把知识转化为效用。

设计是为了提供解决方案的具体实现形式,将效用最大化,并增强人类的体验,把效用转化为行为。

艺术是为了质疑人类行为,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把行为转化为为对信息的新认知,以崭新的面貌呈现数据并从科学部分开启又一个循环。

当克式循环创意图谱(KCC)走到12点时,新的认知会激发新的科学探索。科学产生的知识被工程师使用;工程师提出的解决方式又被设计师重新利用;设计师对行为进行调整,艺术家对于这些的感知。

他们通过艺术的方式产生出对世界的新看法,让人们获得关于世界以及世界运作方式的新理解,并激发新的科学探索。一些内容被生产出来,一些内容被消费,一些内容被释放,而新的内容也在形成。

艺术激发科学探索,科学帮助艺术理解世界。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科幻与科技之间。科幻是关于科学的幻想(想象)。

c827b455582fd4c364611b6306162d25.png

shadow

科幻作家加入科技公司似乎是必然的趋势

自从Facebook改名Meta之后,Metaverse变得更为火热,连《雪崩 》作者尼尔·史蒂芬森都表示非常高兴自己的概念将要被实现。

同时,除了科幻小说,尼尔·史蒂芬森还频繁涉足于技术领域,担任公司顾问,并为各类杂志撰写了大量技术文献。

著名科幻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加入商汤科技,担任科幻星球研究中心主任,将打造沉浸式的娱乐新业态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元宇宙会被我们所实现。过程中,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VR、AR、脑电波、传感器、5G等),设计科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趋势1 - 游戏、模拟

#观点 #游戏
Jensen Huang (2021)

6eed65f714b367bb239226838805ccc3.png

黄仁勋

一个市场同时又很大而且对技术要求很高,这种情况极为罕见。通常情况下,技术要求很高的往往市场规模非常小,例如气候模拟、分子动力学药物发现。而电子游戏是我们做过的最好的战略决策之一。

# 模拟万物+设计

万物皆游戏,游戏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模拟万物,新一代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开发者可以使用游戏引擎进行模拟,以一种批判的方式探索新设计的可能性。比如纽约艺术家 FEI LIU 和开发者 Francis Tseng 的数字模拟作品:模拟纽约人”。核心思想是准确模拟纽约市,然后基于这种模拟,产生一种对于纽约的描述。

a79e16e97d756654eb2673b723f84a5b.gif

趋势2 - 脑电图、心电图

# 神经科学+设计

比如近些年新兴的神经建筑学、神经营销学、神经电影学等,都在使用科学的手段/工具来验证、研究学科里的问题

🌍 神经建筑学

Neuroarchitecture

神经建筑学的理论原型首次提出约在70年前。那个年代,普遍认可神经学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但未形成具体的学科或缺少工具进行验证。如今人们可以使用便携式脑电图(EEG)收集心率生理数据,大脑活动等数据,这些都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人类对建筑环境的反应。

🌍 神经营销学 

Neuromarketing

运用神经学方法来确定消费者选择背后的原动力。研究者运用核磁共振画出被测试者的脑部图,来揭示他们是如何对广告或者物品产生反应的。这一研究可以被用来作为新广告与品牌推广的基础。

🌍 神经学电影

neurocinematics

把神经学运用到剧情电影中,这种神经营销学和电影的结合体被称为神经学电影。拥护者认为未来会出现更符合人们喜好的电影,而批评人士担心这样的技术到底有没有涉嫌操纵人的思想。

趋势3 - 可穿戴·新材料

MIT开发出能提供触觉反馈的纺织物。这是一种智能纤维,能够感知和响应佩戴者的运动。纤维可以根据需要弯曲、拉伸、卷曲和跳动,能够实时提供触觉反馈。

4f4d9eee27cc689f6deeedb201205379.gif

物理设计,和虚拟设计相反,有可能可以构建出新的设计方向。

游戏作为模拟,让设计有了无限实验的机会;神经科学让我们在数据层面,窥探用户真实的体验感受;穿越时空的物理反馈,设计超越了传统的时空限制。综合以上三个趋势,也许离我们全面了解设计是什么,如何设计“设计”不远了。

4d9a53053d790f094088e58d7dc4e283.png

shadow

1d909aa6e756cb28d7bf0de9181b48bb.gif

# 实践优于理论

当然,以上是一些简单地透过各个领域的进展,综合得出的趋势解读,供大家研究参考,付诸实践才是王道。

我们(Mixlab)认为,所有的方法/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践来传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倡导通过一次次实战,把知识转化为个体的技能。所以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机会,无限开放给大家

d1b778f379e9ab7aa6f3fe4fd3d0712b.gif

这也是Mixlab在实践的设计科学方法论之一。我们在动态中进行更新迭代,通往“让每个人无限可能”的目标。

如果让我二选一:思考和寻找,我认为寻找更重要。因为面对那些真正复杂的变化,答对题,有时候真的只能靠运气

c331c4b4fae0e107d2cc969970709a6f.png

shadow

8e6524dee8d965ee8d933464a3e647e6.png

PM熊叔

实践出真知,几年前我们总结过,我们遵循实践优于理论。

396001b047612b888f265c972ae19528.png

匿名

👍 要有一点赌性 哈哈

a676bad2428ac6990929baf67f678a82.png

opus

设计方法重要,但要根据真实环境灵活运用。因为方法是抽象过的,已经抛弃了许多的其他信息。正如深度学习,学习到了某些重要特征,然而还是无法100%准确。

信息 —> 抽象 —> 经验/方法/理论

bc9f7b1f2abb080776d20fa6aaf6922d.png

ML1102

所有的商业成功案例,都是综合了很多因素下的成功,想轻易复刻是很难的,特别是妄图把其中的核心要义抽取出来这种行为更不靠谱。

043864b11332c5eda06a8b729b35ff50.png

ML225

哈哈哈哈哈 我导师那时候就跟我说,商学院最大的问题就是所有理论都是后来者的经验主义总结与归纳,听上去是个很美妙的故事,躬身入局的时候只有一地的鸡毛e6d6b02b993169a48122c23c87be73e7.png

d3c8411511f2ccfd9d0dc31ce5008b45.png

opus

🤖✖️❤️
欢迎大家前来一起探索

👨🏼‍🎤👩🏻👨🏻‍💼👤🦸🏻🧑🏻‍🎤

欢迎加入社群,
关注后回复:群聊   ⤵️

Mixlab的羊毛怎么薅?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