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管理之我见 文/谷雨霖

带领团队工作有一些时间了,有一点自己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待续)

领导与管理之我见

一个团队的基本工作目标简单地说是要有成效,其中团队负责人起着关键作用。而与团队负责人工作相关的关键词主要是两个,一个是领导一个是管理。日常生活中,领导和管理通常被混淆在一起使用和称呼,但它们之间是即紧密相关又相互区别的。

个人以为,领导是偏软的东西,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底蕴。而管理是偏硬的东西,在近现代工业发展需速成长起来的东西。同时,领导和管理又是紧密相联系的,被广泛融入在我们的实际工作生活中。

(一)什么是领导?

什么是领导?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领导(1eadership)可以定义为一种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领导可能是非强制性的(即向下属施加影响时不采用权威、奖励和惩罚方式)。

“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边,干在前边,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导。也就是说,领导更强调是把握方向,然后通过个人来影响他人来实现结果。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在这方面,我们的古人前辈有相当多的理论和实践。大到帝王将相领导国家,小到主人领导家庭,乃至各个行业都渗透着孔孟等各式领导理论,兴衰成败各有结果,这里不敢也尚无能力分析。

应该说,领导是大智慧和大执行的结合,需要不断自我学习、实践、提升才能逐步把握的。从现代科学量化角度出发,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娴熟的管理知识、远见卓识的预见能力、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统筹全局的运筹能力等等。如下图所示。

 

既然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那么不同的领导者会产生不同的领导风格。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研究者、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和他的同事们从30年代起就进行了关于团体气氛和领导风格的研究。勒温等人发现,团体的任务领导并不是以同样的方式表现他们的领导角色,领导者们通常使用不同的领导风格,这些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团体成员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勒温等研究者力图科学地识别出最有效的领导行为,他们着眼于三种领导行为或领导风格,即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的领导风格。

(二)什么是管理

管理这个词在中国传统领导者的语言中是没有的,我们是在《西方管理学》这样的近现代著作中才开始较多谈及的。一个比较有趣的佐证是,“管理”这个词语在《辞海》中是没有的(至少1989年版《辞海》没有)。然而,从管理这个词语的拆字我们可以基本把握它的范围。

“管”的本义是泛指细长的圆筒形物,用得比较多的物件有管状乐器、钥匙等,从细长圆筒形物引申出的含义是狭小、狭窄,如管见、管窥等。
“理”的本义是指玉石的纹路,由此引申为物体的纹理或事情的条理,如文理、肌理等。“理”作动词时的本义是“治玉”,即把玉石雕琢加工,制成玉器,所以引申出“治理”、“整理”的意思来,如修理、理财等。

于是,管理=管+理它是一种活动。首先是“管”:即将对象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进行看管,这个对象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必须在我们的控制之下。接下来就是“理”:因为这个对象有自己的纹理、条理、道理和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对象自身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对对象进行整理或治理,最终达到一个使我们满意的理想状态或目标。

由此,可以体会管理是一种偏硬的行为。

管理过程的通常顺序是:首先通过授权形成一个明确的主客体关系(确定任务),主体通过对客体自身规律的研究并结合授权者的要求形成一个方案(目标、决策),主体根据这个方案按自己的意志控制并改变客体(实施),客体在自身规律的支配下进行活动(对抗),主体制定一个行为规范将客体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制度),通过一段时间的互动,主体对客体的行为规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客体的行为与主体的意志逐步趋于一致(文化),从而使主体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管理主要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通过制定正式计划、设计规范的组织结构以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而达到有序而一致的状态。相反,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管理者通过开发未来前景而确定前进的方向,然后,他们把这种前景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并激励其他人克服障碍达到这一目标。

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在动机、个人历史及想问题做事情的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他认为,管理者如果说不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也是以一种非个人化的态度面对目标的;领导者则以一种个人的、积极的态度面对目标。

管理者倾向于把工作视为可以达到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人与观念,二者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策略和决策;领导者的工作具有高度的冒险性,他们常常倾向于主动寻求冒险,当机遇和奖励很高时尤其如此。管理者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他们回避单独行为,因为这会引起他们的焦虑不安,他们根据自己在事件和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人发生联系;而领导者则关心的是观点,以一种更为直觉和移情的方式与他人发生联系。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不难发现:

领导以价值观为基础,管理以事实为基础;领导决定如何做正确的事情,管理是把已经决定的事如何做好。

领导靠影响力,管理靠行政力;领导非常强调怎么去影响别人,而不是靠权力来管理人。

要达到组织的最佳效果,领导和管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二者不可或缺。但是大多数组织,总是过于强调管理而忽视了领导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更加注重开发组织中领导的作用。因为,今天的主管过于看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超过经费预算,昨天干了什么工作,然后在过去的基础上仅提高百分之多少。杰克.韦尔奇说过“不要只是管理,要学会领导。”

领导者成为帅才,管理者成为将才。排除天赋的因素,相信我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加以时日,就能成为有成效的领导者。一起成长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