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Sigma Geography)在京发布。多位同行评审专家用“惊艳”“专业”等词来描述这款大模型。
“坤元”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发,旨在拓宽普通大众的地理视野,解放地理从业者的双手,赋能地理科学研究,加速重大地理科学发现。
一、为什么叫坤元
“坤”指大地,“元”指起始,也指神经元;两个字在一起就代表地理智能大模型。
“坤元”是中国科学院基础与交叉前沿科研先导专项“数据-模型驱动地理智能系统与典型场景应用研究”(以下简称地理智能专项)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地理智能专项旨在革新地理信息研究的范式,推动地理信息系统升级到地理智能系统。大模型驱动地理知识推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坤元的特点及功能
“坤元”具备“懂地理”“精配图”“知人心”“智生图”四大特点,实现了地理专业问题解答、地理学文献智能分析、地理数据资源查询、地理数据挖掘分析、专题地图绘制等功能。
“坤元”就像一个巨型地理科学图书馆的管理员,不仅管理图书的入册,还能阅读大量相关图书资料。目前它已学习了300万篇地理科学领域的科技文献、98部经典教材、88部经典著作、34部标准规范、1万张专题地图、1万篇卓越期刊论文、10万份专业图表和5万条专业问答。
三、坤元的应用前景
“坤元”大模型的发布无疑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应用前景来看,“坤元”将在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地理科学的智能化发展。
1. 助力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突破
“坤元”大模型通过提供全面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持。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坤元”对海量地理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揭示出传统方法难以捕捉的复杂模式和关联,从而推动地理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坤元”可以通过分析长时间序列的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揭示出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在资源环境研究方面,“坤元”则可以通过对遥感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的智能分析,实现对资源环境的精准监测和评估。
2. 提升地理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地理数据资源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的方法往往难以高效地处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坤元”大模型的发布则有望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智能化处理和分析技术,“坤元”能够实现对地理数据资源的快速整合和利用,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例如,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坤元”可以通过对地图数据的智能分析和挖掘技术,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决策支持。
3. 推动地理智能的广泛应用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地理智能的应用前景也日益广阔。“坤元”大模型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地理智能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例如,在智慧旅游领域,“坤元”可以通过分析旅游景区的地理信息和游客行为数据,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服务体验;在智慧城市领域,“坤元”则可以通过对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的智能分析和管理技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决策支持。
四、坤元的影响
“坤元”大模型的发布不仅标志着AI技术在地理科学领域的深度应用,更为地理智能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从长远来看,“坤元”将对地理科学研究和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1. 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地理科学是一门高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坤元”大模型的发布将进一步促进地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例如,在环境科学领域,“坤元”可以与生态学、大气科学等学科相结合,共同推动环境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在地球物理学领域,“坤元”则可以与地质学、海洋学等学科相结合,共同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
2. 加速重大地理科学发现
重大地理科学发现是推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动力。“坤元”大模型的发布将加速重大地理科学发现的进程。通过智能化处理和分析技术,“坤元”能够实现对海量地理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揭示出传统方法难以捕捉的复杂模式和关联,从而推动地理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例如,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坤元”可以通过分析地震前兆信息和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关系,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坤元”则可以通过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推动气候变化预测和应对策略的科学制定。
3. 拓宽普通大众的地理视野
地理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坤元”大模型的发布将拓宽普通大众的地理视野,让更多人了解地理科学的重要性和魅力。通过智能化、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坤元”能够将复杂的地理现象和规律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展现给公众,激发公众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坤元”还可以作为地理教育的有力工具,为地理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