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高绩效员工和高绩效组织的道路上,研发数据与绩效考核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诚然,绩效管理不能简单等同于绩效考核,不能仅仅依靠数字进行判断,但研发数据在绩效考核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发项目和团队按迭代或者月度等固定周期进行数据回顾,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客观的数字,我们能够清晰地描述现状、发现问题。例如,交付效率方面的数据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团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任务进度。如果某个迭代周期中,交付效率数据显示完成的功能点数量比上一个周期有显著提升,那么这就表明团队在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上可能做出了积极的调整。交付质量的数据则可以通过代码缺陷率、测试覆盖率等指标来体现。低缺陷率和高测试覆盖率意味着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这不仅能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还能提升用户体验。
交付能力可以从技术难题的攻克、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度量。当团队成功解决了一个复杂的技术难题,或者引入了一种新的高效开发技术,这都表明团队的交付能力在不断提升。交付价值则可以从业务指标的达成、用户满意度等角度进行评估。如果一个研发项目的上线带来了显著的业务增长,或者用户对产品的好评度大幅提高,那么这个项目的交付价值就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人才发展维度的数据可以包括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参与度等。一个积极参与培训并不断提升自身技能的员工,无疑为团队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活力。
然而,在将研发数据与绩效考核挂钩时,必须注意两个前提。一是客观数据在评价中的比重要合理,不能取代人的判断。虽然数据能够提供客观的依据,但人的主观评价在很多方面仍然不可或缺。例如,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难以用单一的数据指标来衡量的因素,需要通过人的观察和判断来进行评估。多数公司选择将数据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控制在 15% 到 30% 之间,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数据的客观性,又能避免过度依赖数据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数据要来源于系统的度量,而非单一指标。单一指标往往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员工或团队的绩效。涵盖交付效率、交付质量、交付能力、交付价值和人才发展等多个维度的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绩效。同时,对指标数值进行根据不同角色的归一化处理,可以确保考核的公平性。例如,对于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在交付质量方面的考核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过归一化处理,可以使不同角色在同一考核体系下进行比较和评估。
有些组织取消了传统的半年或年度绩效考核,改为更加频繁的及时绩效反馈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员工更加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在及时绩效反馈中,研发数据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测和分析,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员工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同时,员工也可以通过数据了解自己的工作进展和绩效水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总之,研发数据与绩效考核可以挂钩,但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通过系统的度量和多维度的指标体系,结合人的判断,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估员工和团队的绩效,从而推动高绩效员工和高绩效组织的建设。
本文整理自《研发效能100问》,原作者任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