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大肠)更新至20211018
取自b站潘毅教授的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四版)郑洪新》。
大肠
大肠位于腹腔之中,其上口在阑门处与小肠相接,回环腹腔,其下端连肛门。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传导糟粕与主津。
(一)大肠主传导糟粕
大肠主传导,又称 “传导之官”,指大肠接受由小肠下移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糟粕,经肛门排泄粪便的功能。如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失常,则出现排便异常,常见大便秘结或泄泻。若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失常,还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大肠的传导糟粕,实为对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承接。除此之外,尚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肃降、脾气的运化、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有关。胃气通降,包括大肠对糟粕的排泄作用;肺与大肠为表里,肺气肃降有助于糟粕的排泄;脾气运化,有助于大肠对食物残渣中津液的吸收;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
大便:量、色、质、味、次数、伴随症状。色:深的偏热,浅的偏寒。质:烂不烂,软硬问题。味:臭不臭,很臭一般也深色,颜色淡且带有腥味偏寒。次数,一天几次还是几天一次。伴随症状:排不干净,拉完又想拉,湿热;很粘是湿;
便秘:大便很硬,水分不够,吃蜂蜜之类的;老年人的话是气不够,气虚;水分分布不均,该有水的地方没有水,不该有水的地方一大堆;不运动,肠道蠕动不够;吃肉太多,粗纤维摄入不够。
(二)大肠主津
大肠主津,指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水分的功能。由于大肠参与体内的津液代谢,故称“大肠主津”。大肠主津功能失常,津液不得吸收,与糟粕俱下,可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症;若大肠实热,消烁津液,津亏失润,可见大便秘结不通。如 《医贯·噎膈论》说:“大肠主津……大肠热结则津涸。”
(三)肺与大肠相表里
经络相通
在经络部分再补充
功能配合
生理上:
肺对大肠的帮助:大肠传导向下,肺主疏降也是向下,疏降气和水,气往下,帮助大肠传导,气行则水行,水往下,滋润大肠。
大肠对肺的帮助:大便不通,腹压增高,膈肌上抬,肺气是下不去的。
病理上:
大肠有问题治肺:便秘最常见的处理,根据病因,气虚无力推动,还是肠道水分不够,还是实热伤津,通常加通便药;假如实热伤津就那么两三天的,可以用大黄,力度比较大的;假如慢性便秘很干燥,就用和缓一点的,比如植物的仁,火麻仁,柏子仁,油脂性比较高,像润滑油的,通常再加点降肺的药,气往下,水往下,加的最多是杏仁,一物两用。
肺有问题治大肠:比如肺实热证,面红,舌尖红,苔黄,脉数,高热,热盛伤津,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肺的症状,咳喘声高、呼吸气粗、痰黄稠。中医上,清实热;西医,抗菌抗病毒。
但是有时候,辩证对了,也用了清热的药物,还是不退热。高热的时候,经常出汗是好事,能退热,不退热,往往是汗出不来,汗出不来,可以通便,一窍开,诸窍开,提壶揭盖反过来用,尤其小孩,大叶性肺炎,咳嗽,有痰音,家长的著述一般没讲大便,一问可能是两三天没大便,这个时候来点清肺热,再加点通便药。还有,即使大便本来就通的,也可以加点通便药物,造成短时间泄泻,把无形的热当有形的邪来治,釜底抽薪,强化了下窍开,然后毛孔开。中医上,一脏配一府,府多与外界联系,脏除了肺,没有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所以要通过府去排出邪气。所以有时候女性常用减肥药,或通便药,时间久了,大便拉不出来,皮肤也不好了,府气不通,肺气不能宣发水谷精微和水液到体表,润泽皮毛。